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灯台活页刊
2002.9 第101期

还基督教一个清白

十字军东征与基督教无关

陈润棠

 

  那夜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取“历史”来,念给他听。(斯六:1)

  历史就是历史,就是事实。可是历史常被人遗忘,忽略,误会,甚至曲解或改头换面。

话说从头

  “基督徒”首见使徒行传第十一章二十六节。

  一般人对教会不大了解,含糊的通常把基督教与天主教不加以分别混为一谈,有的则称前者为新教(更正教或改正教)而称后者天主教为旧教,或罗马天主教,英文为Roman Catholic。而英文Christianity即基督教(更正教),有时在广义上,笼统地无意中也把天主教扯在一起,也把东正教及其他新教小教派包括在内。其实有时有必要应该画清界限,基督教是基督教,天主教是天主教。

  从“历史”上来说教会自主后三十年间使徒时代创立以来,并没有什么分别,有之以历史年代称之为初期教会或初代教会(也叫古代大公教会)。但慢慢演变,主后四六一年利奥一世(Leo I) 自立为罗马教皇开始,至主后五九零年大贵格利(Gregory The Great)断然宣布罗马的教皇为“普世之父”,以后即形成了罗马天主教,一直沿用至今。其后天主教日渐背离圣经真道,变质腐化下去,整个欧洲落入著名的“黑暗时代”,以致后来有改教运动之发生。

  为方便,今按序列陈如下:

  主后五七零年穆罕默德出生于阿拉伯麦加。

  主后六二二年穆罕默德正式创立回教,即伊斯兰教。

  主后六三八年回教入侵圣地并占领圣城耶路撒冷。

  主后一零九六年至一二九一年由罗马天主教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目的为收复圣地圣城,这战争前后有八次,历时近二百年。

  主后一五一七年,即十字军事件二二六年后,德国马丁路得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此后基督教(更正教)即从天主教里被“革”出来。

  从以上历史事实,认清先后次序就知道所谓十字军东征时基督教根本还未出现,换一句话说,那时基督教还未出生!

  因此,我们基督教信徒应严正的声明,十字军东侵(回教徒的用语)的大错,与基督教何干?在这件冤案中基督教一直背黑锅,顶罪,被人误会甚至定罪,实在无辜的极受冤屈。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诿过于人,推卸责任,更不是“嫁祸”于人,因十字军东征实在完全与基督教无关。

十字军的背景与动机

  十字军,Crusades 的 crux是拉丁字十架意思。十字军又叫十字军运动Crusades Movement,是发生于一零九六至一二九一年间,西方教会十字军制服的胸前或肩膀绣上十字徽号,并举起印有十字形军旗,是以叫十字军。

  自基督升天后,基督福音从耶路撒冷,安提阿传向欧洲等西方地带,建立了各地初期的教会。不过到了六三二年,回教崛起,并用武力征服各地,传播其教义,初期基督教及西方国家首遭来自东方的威胁。

  六三八年阿拉伯回教徒就征服占领了耶路撒冷,安提阿,叙利亚等各基督教的要地。到了七五零年,回教版图更扩展东至印度,西至埃及和西班牙跨越欧亚非三大洲。

  不过,阿拉伯回教徒仍允许西方基督徒自由来往圣地朝拜。

  但塞尔柱(Seljuk) 土耳其回教徒于十世纪时兴起,并吞各地。一零七六年攻占了阿拉伯人四百多年前占领的耶路撒冷,即阻止西方朝圣者前来,诸多刁难,并抢劫基督徒商人。

  主后一零五四年,教会已因神学观点相异。政治重心,地理环境与言语文化等问题,分裂成东方小亚细亚的教会(Eastern Orthodox) 与西方拉丁教会,即罗马天主教。前者又名希腊东正教(Greek Orthodox),以君士坦丁堡为总部,后者仍以罗马城为中心。

  局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一隅的东罗马帝国(Byzantine拜占庭)与东正教教会开始受到回教的威胁,感到恐慌。皇帝米克尔七世(Michael 1067-1078) 向当时罗马教皇希勒得布兰(Gregory 即贵格利七世)求救,他认为这正是修补东西方教会裂痕的好机会,亦是重新一统天下的良机,便邀德国国王亨利四世出兵,这是十字军概念的开始。

  到东罗马亚勒克修一世(AlexiusⅠ) 出任国王时(1081-1118) 又向当时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II) 求援。乌尔班教皇于一零九五年,在法国克利蒙特(Clermont) 召开会议告,要组织十字军,前往巴勒斯坦把圣地从回教徒手中夺回。他还宣布凡从军者罪可得赦,战死者可得永生,免去炼狱之苦;何况基督亲自为统帅,基督徒应响应这圣战!

  在隐士彼得等的煽情宣传之下,全面激起群众的宗教狂热,并感到若不加入十字军就是一件可耻的事,结果短时间内吸引了许多人受感召参军,发动一埸不圣的圣战。

为主?为名利?为己? 

  当时罗马教皇的声望如日中天,教皇权势凌驾各地帝皇之上,为向世人昭示他是基督教世界的真正元首,并为扩张罗马大公教势力,十字军终于应运而生。

  初期十字军由不少颇守纪律的军旅组成,其后参与者良莠不齐,有武士,贪婪商人,雇佣兵,酒徒,无业游民,农奴,囚犯,土匪等龙蛇混杂乌合之众,到处趁火打劫。

  此外,第十世纪罗马帝国经济不景气,意大利开了两个港口,需要与东方经商,作为东西方中心的耶路撒冷仍在回教徒手中,从中阻扰国际贸易,所以应把圣城夺回,打通东方商道。

  最初十字军东征,动机纯为宗教热诚拟夺回圣城,但其后掺杂不少政治,经济,权力地盘及找“圣徒遗物”等复杂因素,早已远离起先之目的。

第一次十字军(1096-1099)

  第一次正式的十字军是在一零九六年出发,全部有三十万大军分成几支人马,大部分是法国人,沿途到处抢劫并杀害不少犹太人。一零九七年五月攻打土耳其首都尼西亚(Nicea) ,到八月中攻抵以哥念。一零九八年六月三日攻克安提阿经大屠杀后,发现神圣长矛(Holy Lance) 振奋十字军心。一零九九年七月十五日围攻耶路撒冷一个月,终于成功光复圣地。但全城居民几尽遭杀戳,据估计七万多人死于非命。这些十字军后在安提阿与耶路撒冷间建立了四个拉丁小王国。

第二次十字军(1147-1149)

  一一四四年,新回教势力冒起,辛治(Emir Zengi) 攻陷幼发拉底河上游的伊得撒(Edessa)。一一四六年,教皇尤金尼三世(Eugenius III) 委任圣徒伯纳德(Bermard of Clairvaux) 号召组织新十字军,以防圣城落入回教徒手中。

  第二次十字军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Louis VII) 和德国国王康德拉三世(Konard III)领导,这两军于一一四八年六月在圣地相会,并与耶路撒冷王国领袖们协商,讨论先攻打大马色城。当围困大马色城时,他们为谁将取得这块土地而起争执。与此同时,土耳其回教徒前来反攻。在以后几个月,由于疾病及土耳其人的游击战,使十字军逐渐崩溃,最终两人功亏一篑。

  辛治的回教国的勇将沙拉丁(Saladin) 在一一七一年攻克了埃及,一一八七年又占据了耶路撒冷。圣城再次失陷就引发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事件。

第三次十字军(1189-1192)

  罗马皇帝红胡子腓特勒力(Frederick),法王腓力(Philip) 及英王狮心理查(Lion Heart Richard) 带领新十字军誓把耶路撒冷从沙拉丁手中夺回。不过红胡子在北叙利亚途中小河溺毙。法王因长期染病决定回家,只剩下英王狮心理查坚持到底。双方争执不下,一一九二年,狮心理查与沙拉丁订五年和平协议,使基督徒可以在巴勒斯坦沿海的走廊地带自由朝圣来往。

第四次十字军(1202-1204)

  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 梦想教廷能够带领会众,取得一次伟大的宗教胜利,于是他组织另一次十字军去达成这梦想。可是整个计画却演变成为十字军向另一群基督徒进攻的暴行。此次十字军的原定目标是埃及,但君士坦丁堡被废的王说服十字军帮助他进攻君士坦丁堡,以便他登上皇位。君士坦丁堡城城破后遭奸淫掳掠,城中最好的珍贵文物,艺术精品,文献图书等全被抢光,给东正教人民留下惨痛不能磨灭的印象。被废的王的儿子终于登上皇位,但这皇拒绝报答所谓“恩人”;十字军于是再席卷君士坦丁堡禁掠一周之久,废了他,另立法兰德斯的百特威(Baldwin of Flanders) 成为君士坦丁堡第一个拉丁皇帝。这个拉丁皇朝由一二零四年维持到一二六一年,并且委任了一名拉丁大主教,但西方教会对东方教会不因此而增加影响力,第四次十字军反而加深东西方教会的不和。这种自相残杀的伤痕,造成东西教会永不可修补的裂痕。十字军把君士坦丁堡毁掉也等于把免受回教侵略的最后一道屏障给予摧毁,反而为回教势力扩张铺路。

童子十字军(1212)

  这时发生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教会中的一些狂热者转而鼓吹只有天真纯洁的儿童才能光复圣城。法国牧童史蒂芬和德国男孩尼古拉于一二一二年分别集合了两支儿童十字军,参加者都是十二岁左右的男女儿童,德国儿童十字军约二,三万人,他们既无组织,又无给养,散漫地越过阿尔卑斯山向热那亚(Genoa) 进发,沿途多人死于饥饿,疾病,成为野兽猎物。少数到达热那亚后,因无人照管,生活无着,最后一部分人逃回故乡,一部分人流落在意大利。法国儿童十字军的遭遇更为悲惨,约有二万人,到达马赛港(Marseilles) 后,被一些威尼斯的奸商骗上了七只船,其中两只在往地中海途中遇上风暴沉没,另外五只船到达埃及后,全被卖为奴隶。

第五次十字军(1218-1221)

  这是教皇英诺森三世再次发起组织十字军,由匈牙利王安鲁率军前往埃及作战,因耶路撒冷是时落在埃及回教王掌握中。安鲁虽然占领埃及的达米伊塔(Damietta) ,但因内斗而复失败,相传仅获得耶路撒冷“圣十字架”遗迹为战利品。

第六次十字军(1228-1229)

  一二一五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十字军时,德王腓特烈二世曾答应参加,但后来却没有参与。教皇便把第五次十字军失败的原因推到他身上,将他开除教籍。一二二八年,腓特烈二世为向东方扩张势力,率十字军进行第六次东征。教皇为了打击腓特烈的势力,却下令禁止,并重申惩罚腓特烈。腓特烈二世不予理睬,他利用埃及苏丹与大马士革总督之间的矛盾,于一二二九年与埃及缔结了为期十年的和平条约。根据条约,埃及交出了耶路撒冷等城市及从耶路撒冷到海岸的走廊。一二四四年,埃及苏丹出兵重占耶路撒冷,圣城直至二世界大战后才被以色列收复。

第七次十字军(1248-1250)

  教皇英诺森三世重新发动另一次十字军。法王路易九世亲率法兰西骑士十字军进攻埃及,这是第七次十字军东征。一二四九年攻占埃及一地区,但于一二五零年进攻开罗时兵败被俘,后被部下用重金赎回。他在阿克里城住了四年,试图呼吁一致对付伊斯兰国家,但乏人响应,遂于一二五四年返回法国,第七次东征以失败告终。

第八次十字军(1270)

  一二七零年,法王路易九世为报一二五零年兵败之仇,发动第八次东征。这时欧洲人对十字军已失去信心,更加无人响应了。路易九世不听法兰西贵族及近臣的劝阻,带领雇佣骑士进攻北非的突尼斯(Tunis) 。在突尼斯登陆不久,全军染上瘟疫,大批死亡,路易九世本人也死于瘟疫,残部返回法国。

  此后,教皇曾多次号召组织十字军,都未实现。原为十字军占领的东方领土,逐渐被穆斯林先后收复。一二九一年,埃及攻占了耶路撒冷王国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里(Acre) 城,屠杀了六万多信徒。至此,十字军东征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连绵二百年的战祸,死伤数百万人之众。

结语:

  十字军东征之后,常有历史学家认为十字军无意中打通东西路线,促进商贸来往,以及沟通东西文化与经济,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却种下血海深仇,铸成大错,留下无穷无尽的祸根与污点,长久以来成为回教攻击基督教的借口与把柄,更成为宣教工作无法清除的大绊脚石,最大的拦阻,无辜的基督教也牵连受累,蒙受不白之冤,倾地中海之水也洗不清。今时今日,若以“反恐”为由,妄用“Crusade”之词,实在是愚不可及。为此,为基督的福音,真正的基督徒应辨白是非,勇敢起来表态澄清事实并严正的申明;若有机会,更应向回教的朋友表明讲个清楚,以期拆除一切拦阻福音的藩蓠。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0101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