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灯台活页刊
2012.1 第157期

哈巴谷所写的诗歌

孙爱明

 

经文:哈巴谷书第三章(圣经新译本

  哈巴谷书第三章是一首诗,这章的开头和末尾都显示诗歌的结构。前面说:“哈巴谷先知的祷告,配激动的音调。”(哈三:1)末尾说:“交诗班长,用丝弦的乐器伴奏。”(哈三:19)显然这是先知哈巴谷敬拜耶和华上帝的赞美诗歌。而哈巴谷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提供了这诗的背景和他赞美耶和华上帝的缘由。

一.哈巴谷写诗歌,因为他在疑问得解答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上帝

  在第一章,先知哈巴谷询问耶和华:为什么对恶人的所作所为置之不理(一:2-4)?上帝回答他:祂会差遣迦勒底人来惩罚犯罪的人民(一:5-11)。这个答案解决了一个问题,却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哈巴谷问:耶和华为何使用邪恶的人民来惩罚祂的人民(一:12-17)?在第二章,上帝回答他:祂会惩罚迦勒底人(二:2-20)。哈巴谷得了答案,他就赞美耶和华上帝,写下哈巴谷书第三章。
  由此可见,先知哈巴谷以诗歌结束他的信息,有两个原因。第一,上帝回答他,显示了上帝的慈悲,祂乐意回应人的疑问。第二,上帝提供了合理的答案,这显示了上帝的智慧和全能。这些启示了上帝的属性,使到哈巴谷能够赞美上帝。哈巴谷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疑问得到解答,如果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上帝,我们自然会敬拜赞美上帝。如果我们希望改善我们对上帝的敬拜与赞美,应该从我们对上帝的认识上下工夫。
  葛尼斯(Os Guinness)的一本书怀疑—通往成熟信仰的途径Doubt),讲述基督徒在活出基督生命的道路上,难免会有怀疑。怀疑可以破坏我们的信心,但疑问得解答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心。许多在教会里长大的年青人都会经历对信仰的怀疑。因为到达某个年龄,他们会开始疑问:到底他们跟着父母去教会,只是一种习惯,还是真的相信主耶稣基督?他们希望自己不是盲从,而是真的抓到真理和得到救主。所以青年事工的重点,是向他们传福音,排除他们的疑问,然后坚定他们的信心。例如在学校里,他们学到进化论,但是圣经说上帝在七天内创造这个世界。学校一直说进化论正确,因为那是科学;创造论不对,因为那是迷信。如果教会真的要帮助年青人,就必须在他们对信仰提出疑问时把握时机,肯定地指出为什么圣经正确而进化论存在很多未能解答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排除疑问,建立信心。

  先知哈巴谷的疑问得到解答,所以他敬拜赞美上帝。这不是单单因为疑问得到答案,而是这个过程显示上帝愿意聆听哈巴谷心中的疑问,也愿意提供答案。这个过程使到哈巴谷深深认识到上帝,也对上帝恢复了信任。而在等待上帝的答案的过程中,哈巴谷学习到静候。

我要站在哨岗,立在城楼,留心看耶和华在我里面说什么,怎样使我答覆自己的怨诉。(哈二:1)

  哈巴谷站在城楼上不是在站岗,也不是在看敌人是否临到。他是在描述他像站岗的卫兵,提起精神机警敏锐地在留心等候上帝的回答。
  我们需要操练“聆听上帝声音的祷告”,就是在我们祷告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什么话也不说,安静聆听上帝是否有话要告诉我们。通常我们祷告,都是向上帝呼噜哗啦说个不停;但祷告的时间也是上帝跟我们说话的时间,我们需要安静,听上帝的回应。这样祷告的时间才是双向的交流,我们跟上帝说话,祂跟我们说话。
  在我们的祷告中,在我们安静无声的时候,我们如何知道上帝的声音?上帝的声音是跟上帝的话语(圣经)一致的。例如我们会听到圣灵指出有些隐藏不知的罪,圣灵吩咐我们认罪。例如我们会想起主耶稣基督已经回应了我们的祈求而我们却忘记感恩。例如我们问一个问题,在安静的时候,上帝让我们记起一段经文回答我们。这祷告中的聆听,使到我们的祷告是与上帝的双向交流。如此祷告,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又拉近了,我们的祷告就会像先知哈巴谷那样,以敬拜赞美上帝作为结束。

二.哈巴谷写诗歌,因为他听到上帝的作为而进一步认识上帝

  在第一章,哈巴谷询问上帝关于过去发生在犹大的罪恶。在第二章,上帝回答哈巴谷在不久的未来,上帝将会惩罚迦勒底人。在第三章,夹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现在,哈巴谷看到过去也看到未来,就以一首诗歌来回应。

我一听见,就全身发抖;因这声音,我嘴唇震颤。腐烂侵蚀我骨,我在站立之地战兢。(哈三:16)

  哈巴谷听见声音,就全身发抖,在站立之地战兢。哈巴谷听到什么声音使到他发抖,脚软,战兢?

耶和华啊!我听见你的声音,惧怕你的作为;…(哈三:2)

  哈巴谷听见的声音是耶和华上帝作为的声音。什么作为?什么声音?都记录在第三章3至15节。在这段经文,哈巴谷述说耶和华大能的作为;当我们边读边思考的时候,尝试把声音带进去,就会有一种立体的感觉,意会到哈巴谷的惧怕和战兢。

  “祂的辉煌如光,手中四射光芒,就在其中隐藏着能力。”(哈三:4)使我们想到闪电,也就听到雷声。

  “瘟疫在祂面前行走,灾病在祂脚下发出。” (哈三:5)使我们想到流感,也就听到咳嗽的声音,打喷嚏的声音,鼻子流鼻涕的声音,身体疼痛的声音,唉哼的声音,人死了亲戚哭泣的声音。

  “祂站立,震撼全地;祂观看,惊散列国。永在的山崩裂,长存的岭塌陷;祂的道路存到永远。”(哈三:6)山裂地摇的声音,山崩树倒的声音。如果你刚经历过地震,稍微一点声音,只要一点摇动,都会令你不安,赶快跑出家门。

  雷声,咳嗽声,哭泣声,山裂地摇声,还有战争的声音,军队喊叫的声音,飞箭在头上飞过的声音,马蹄战车的声音等等,在哈巴谷的诗歌好像立体音响发出来,使到哈巴谷发抖,脚软,战兢。是的,这些声音足够我们发抖,脚软,战兢,但是这不是哈巴谷要我们感觉的重点,他希望通过这个立体音响让我们听到上帝的作为,也认识到上帝的属性。诗歌呈现上帝是威严,全能,大能,公义的上帝;站在祂面前的人会发抖,脚软,战兢。

  耶和华啊!我听见你的声音,惧怕你的作为;…(哈三:2)

  哈巴谷的诗歌是浸泡在这种惧怕耶和华上帝的气氛中,叫使用这个诗歌敬拜上帝的人不得不以敬畏上帝的心去敬拜祂。

  今天许多教会失去了以敬畏上帝的心去敬拜上帝。今天的教会喜欢唱快乐,安慰,鼓励我们的诗歌;十字架,受苦,奉献,宣教的诗歌越来越少人唱。今天的教会喜欢传讲有娱乐性,成功得胜的信息;牺牲,悔改,失败的信息很少听到。今天的教会去传福音都说相信接受主耶稣基督得永生,平安和福乐;很少提到相信接受主耶稣基督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难怪我们会失去敬畏上帝的心。哈巴谷第三章的诗歌叫我们以敬畏的心敬拜这位威严,全能,大能,公义的上帝。

三.哈巴谷写诗歌,因为他认识到那施怜悯的上帝

  虽然哈巴谷说在上帝面前他的脚会发抖战兢,但是他不是以这个为他诗歌的结束。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在高地上行走。(哈三:19)

  我们读到哈巴谷的脚不再战兢,他的脚变得又快又稳,原因是耶和华是他的力量。这也是诗篇第十八篇的句子: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祂使我的脚像母鹿的蹄,又使我站稳在高处。(诗一八:1,33)
  不但如此,从第三章16至19节,哈巴谷的诗歌充满信心和盼望。他能够在应该忙的时候不乱,在应该乱的时候不慌。

我静候灾难之日,犯境的民上来。
无花果树纵不发芽,葡萄树不结果,
橄榄树无所出,田里无收成,
圈内的羊被剪除,棚里也没有牛,
我却要因耶和华欢喜,以救我的上帝为乐。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在高地上行走。
(哈三:16-19)

  哈巴谷说耶和华是他的欢喜和快乐(三:18),他说他能够安静等候灾难的到来(三:16)。为什么哈巴谷能够在应该忙的时候不乱,在应该乱的时候不慌?其实在诗歌的开始已经交代了。

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在这些年间彰显,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怀。(哈三:2)

  哈巴谷清楚认识上帝的属性和作为。哈巴谷认识到上帝有威严,全能,大能,按公义审判犯罪的犹大人和残忍的迦勒底人,但是祂也是怜悯人的上帝。就像主耶稣基督进入圣殿把做买卖的人,换银钱的人,卖鸽子的人统统都赶出圣殿,但是在同一周,祂在十字架上为这些犯罪的人牺牲了自己。上帝的公义和怜悯就如此展示在我们眼前。

  今天我们未必面对战争或饥荒,可是我们面对的问题和忙碌也不少。例如为孩子的学业担忧,不知道升读哪一间中学比较好,不知道大学哪科适合他们。春节快到,不知道买什么礼物给家人,或者带家人去哪里游玩。房子需要装修,草地杂草需要整理。年老父母亲需要照顾…

  虽然这些忙碌的烦恼不会大过哈巴谷所面对的战争,饥荒,农业生产等问题,但是却够我们担忧忙乱。我们必须学习哈巴谷对上帝的认识。如果在平顺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处理问题,而不认识上帝;当麻烦来临时,我们能倚靠谁呢?

  在未遇到苦难之前,我们是否认识那位能够给我们力量,喜乐,平安静候,恩典怜悯的主耶稣基督?在面对生活和生命危难的时候,我们是否像哈巴谷那样,能够写出敬拜赞美主的诗歌?

结语

  哈巴谷的诗歌,在第三章2节呈现了上帝的两个属性。第一是祂公义审判的愤怒,令我们惧怕;第二是祂拯救的恩典和怜悯,叫我们投靠祂。我们不许在这两个属性中选择一个。一个只以公义愤怒审判罪人的上帝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审判官,难以亲近。一个只充满恩典怜悯拯救人的救世主是一个好好先生,没有正义感,无能力无智慧,难以信靠。惟有同时接受这两个属性,接受它们之间的张力,我们才有盼望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患难。这两个不相配的属性在十字架上显明了。惟有主耶稣基督,虽然可以使唤十二营的天使(太二六:53)搭救祂,却放弃所有,为要承担上帝审判的愤怒,以拯救我们,我们才有缘由敬拜赞美主耶稣基督。

  我们天天都在写诗歌表达心声。但愿我们的诗歌不是哀悼的诗,不是惋惜的诗,不是愤怒的诗,不是埋怨的诗,而是敬拜主的诗。这样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认识主有多深。

 

金灯台活页刊第一五七期 2012.1
作者孙爱明牧师在纽西兰奥克兰圣道堂牧会兼克理神学院中文部客座教师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5703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