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教会的洁净

陈终道

 

问题研讨:

  1. 主耶稣两次洁净圣殿(约二:13-22,太二一:12-13),对今日教会有何实用教训﹖

  2. 阻碍今日教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内?教外?)

  3.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十五至十七节是教会执行纪律的主要原则吗﹖还有什么圣经根据﹖

  4. 加拉太书第二章十一至十四节保罗为什么不私下劝告彼得﹖何须当众责备﹖

  5. 研读以下三组经文,并留心使徒们如何责备及惩治损毁教会的人:

   A.林前一:10-17,五:1-12,六:1-7;

   B.林后一一:13-15;加一:6-10,四:16-17;腓三:2,18-19;帖后三:10-15;彼后二:1-3;

   C.提前一:3-4,20,五:20;提后一:15,二:17-18,三:6-9,四:10,14-16;约三:9-11。

  6. 综合以上研讨:

   A.对新约圣经如何维持教会纪律作出提要性之结论;

   B.考虑执行纪律可能遭遇之困难(会内,会外);

   C.如果需要执行惩治,应按怎样步骤执行﹖

 

经文:约翰福音第二章十三至二十二节,
   马可福音第十一章十五至十八节

  教会必须保持洁净才能看见圣灵的同工,今日教会竟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怎能有实质的增长﹖但拦阻教会洁净的常是一些热心“民主”又不明白圣经真理的信徒(包括传道人),本文借用基督洁净圣殿的事说明这方面的真理。

一.两次洁净圣殿

  主耶稣曾经两次洁净圣殿。第一次是祂出来传道的时候。记载在约翰福音第二章。其余三福音所记载的是第二次洁净圣殿,是祂受死前一周所作的事。为什么两次的事这么相似﹖那正好证明犹太人并没有因耶稣第一次洁净圣殿而悔改。主耶稣拿绳子作鞭子,把卖牛羊鸽子的人都赶出去,推翻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那些人的情形必然十分狼狈。后来主又得再次洁净圣殿,因为那些受责备的人依然如故!

  人如果受了责备而不肯悔改,必不会因所受的责备难过,反而使他们怀恨在心,设法报复。所以在第一次洁净圣殿之后,犹太人对耶稣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约二:18)意思是说,你既这样没有爱心对待那些人,叫他们血本无归,还行什么神迹呢﹖但在主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时,犹太人就不单埋怨耶稣没有爱心,而且商量怎样去除灭耶稣了!(可一一:18)

  主耶稣为什么要赶走在殿里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呢﹖他们都是小本生意,一下子把鸽子放走,银钱滚掉,是否对他们太严厉呢﹖主耶稣有没有事先私下劝告他们﹖没有,因为并不是主耶稣与他们在私人方面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乃是他们玷污了圣殿,使圣殿的功用变质。对圣殿的损害是关乎公共的不是个人的。圣殿是用来敬拜神的地方,他们把它当作买卖得利的地方。这些买卖与祭司长和文士们绝对有关连。否则,为什么耶稣把那些人赶走,祭司长和文士们就要除灭耶稣呢﹖那些买卖人的损失,必然也是他们的损失;所以主耶稣的洁净圣殿才会触怒了祭司长和文士们,其实是这些宗教领袖把圣殿污秽了,使圣殿表面上是敬拜神的地方,实际上是藏垢纳污的处所。主耶稣基督不许可有这些东西在祂的殿里,祂揭开这些人的真正面目,那正是祂洁净圣殿的真正原因。但祂所作的并没有使这些人醒悟过来,他们仍旧作他们要作的事。他们心里也许说:你这拿撒勒人耶稣算什么,我们要怎样做就怎样做,你能奈我何么?

二.不理会别人的“不理会”

  既然耶稣第一次的洁净圣殿没有效果,为什么还要做第二次﹖明明知道不受欢迎,再来一次岂不更招杀身之祸么﹖如果主耶稣害怕这些人的逼害而不做祂所要做的,祂也必不会为我们上十字架了。不久前(一九八六年秋)在华府有一个弟兄问我:“现今的教会为什么没有什么逼迫,以前的教会却有那么多逼迫呢﹖”这个问题很好!现在的教会还未真正受到逼迫已先举手投降,赶快跪下来求情了,所以不会有逼迫。为什么那时的教会会有逼迫呢﹖司提反为什么殉道﹖因为他责备当时的犹太人,他们的祖宗怎样杀害神打发来预言耶稣基督要来的先知,他们现在把先知预言的义者耶稣基督杀了。所以犹太人十分愤怒,把司提反用石头打死了。这司提反连人家的祖宗也骂了,岂不是自己找死么﹖他若不作声不就没事了么﹖我们要过平安的日子,何苦要惹事呢﹖到底我们是为了要找一个社团,过一些社交生活,还是要在这里高举真理,为福音争战﹖教会不是一个社团,让我们在那里结交朋友,乃是一个事奉的团体,是基督的军兵,要为真理打那美好的仗。人们不理会这拿撒勒人耶稣所作的,我行我素,但主耶稣也不理会这些人的“不理会”,做祂所当做的。

三.物质的圣殿与属灵的圣殿

  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的结果,更引起了犹太人的憎恨。但洁净圣殿的意义却深深的影响祂的门徒。就在第一次洁净圣殿时,祂已将洁净物质圣殿的意义应用在属灵的圣殿上。因为祂对犹太人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二:19)祂是以祂的身体为殿,指着祂的身体要复活而讲的。实际上那属物质的圣殿并不是神建造的真正目的。所以有人问;圣殿是神所建造的,为什么会让巴比伦人把圣殿焚烧,把殿中的圣物掠去呢﹖难道神败在巴比伦王手下么﹖根本上神不真要维持那属物的圣殿永不毁坏。因为这殿里面的人已经将这殿污秽了,殿里面的器皿在神面前已经失去价值,是否被掠夺,已属次要了!所以耶稣是借着洁净物质的圣殿,教导我们洁净那属灵的圣殿──教会,和心灵的圣殿──我们的内心。

四.惩罚亚拿尼亚

  彼得在五旬节的时候,处罚亚拿尼亚。圣经没有显明这人是不是基督徒。使徒行传第五章第一节说:“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以下整段经文中连一个弟兄的称呼也没有,不过不管他是否是弟兄,但他确在教会中。他所作的事似乎不算很严重,因为他把田产卖了,私自留下几分,然后把余下的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在我们看来这不过是不完全奉献而已!但使徒彼得责备他,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么?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么﹖你怎样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当时有许多信徒把田地都卖了,凡物公用。这“凡物公用”的原因,按希伯来书第十章三十二节至三十四节看来,教会可能早在使徒行传第四章所说的那部份历史阶段已经开始受逼迫了,因为犹太人一信了主,就不被他们的社会所接纳。有人因信主而家业被抢去,那些没有被抢的,就把家业变卖,把所有的拿出来,过一个凡物公用的生活。但这个亚拿尼亚把田产卖了却私自留下几分,然后把其余的拿到使徒面前,他并不是完全奉献,却故意使人以为他是完全奉献。

  我们想,亚拿尼亚虽是装假,但这罪是否应受那么重的处罚呢﹖事实摆在眼前,这对夫妇都死在彼得的面前,为什么要显这么大的神迹来对付这对夫妇呢﹖在初期教会时代,整个教会在一个十分纯真的爱里面。“凡物公用”,不是使徒吩咐信徒这样做,而是圣灵的工作使他们自动地把自己所有的拿出,帮助有需要的人,信徒在纯真的爱中过一个共同的生活,而亚拿尼亚竟将一些虚假的东西带进来,所以彼得立即惩罚他,使他的虚假全都显露出来。教会的价值在哪里﹖在乎“真实”。对神对人都真实。世界没有真实的爱,教会有!如果世界是虚伪的,教会应该是真诚的。如果教会也像世界一样的虚伪,这个教会应该关门,这个灯台要挪开,因为它已经不会发光了。

五.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原则

  彼得这样对亚拿尼亚是否太没有爱心﹖耶稣说:如果有弟兄得罪你,就要趁着只有二人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他若肯认错,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一八:15-21)。为什么彼得没有照着做﹖而且主说这话时,彼得正是当事人。彼得所作的正像主耶稣所作的。主耶稣并不事先警告那些卖牛羊鸽子的人,一进圣殿便把人赶走,因为那不是私人的恩怨是非,是神家的事,不是损毁任何个人,而是损毁神的家。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教训应用于教会纪律上不是正确的应用,那是解决个人是非道德原则,不是处理损害教会事件的原则,凡是使公众受损的,必须在公众之前更正。若仅对某一个人造成损害的,却不一定要公开宣布。有些教会不管什么事,全部用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次序与原则处理,彷佛全新约只有那几节经文是可以指导教会处理争端的,他们竟完全不理会新约教会书信中的许多重要事例和教训,这反映出今日教会在应用圣经真理方面的软弱贫穷:

  彼得对亚拿尼亚的处理与马太福第十八章的原则完全是两回事。反之,彼得所作的与其他神仆处理相似问题的原则相合。如:

  1. 保罗惩罚行法术混乱真道的以吕马使他眼瞎(徒一三:4-12)绝不用先行个别谈论,像马太福音第十八章那样的程序。

  2. 施洗约翰责备法利赛人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太三:7),他为什么这样公开指责他们呢﹖因为他们假意表演悔改是公开的。神向来是根据人犯罪的事实,借祂的仆人发出警告和责备,不是根据人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3. 保罗在公函中责备哥林多人分争结党也是同一原理。(林前一:10-17)他的指责当然使全教会都知道是谁在搞结党。但结党分争是关乎全教会的事,不是个人的事,他的责备也要向全教会发出,以更正错误的观念。这正合乎提摩太前书第五节的话:“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

六.保罗当众责备彼得

  在加拉太书第二章十一至十四节的记载中,保罗曾当众责备彼得。按世俗的观念,那真是丢脸的事,保罗为什么要公开责备彼得﹖因彼得的错误立即影响了会众。彼得的错误既是公开损害教会的,必须公开更正。(注意:公开的责备和私下的责备,都是责备,不算是惩治。)

  犹太人习惯上不跟外邦人一同吃饭,因为犹太人按旧约律法认为有好些外邦人的食物都是不洁净的,跟外邦人一同吃饭是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后来这习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优越感,觉得不屑与外邦人吃饭,把他们看作是不洁净的。犹太人信主之后,住在耶路撒冷的信徒仍然保持原来的习惯,因是多年的传统,而且环境上犹太人占大多数,但在基督耶稣里本来就没有犹太人,外邦人之分,跟谁吃饭是一样,彼得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探望教会时,也跟外邦信徒一同吃饭。后来另一批信徒也从耶路撒冷来到安提阿,彼得见他们来到了,就不敢再跟外邦人吃饭,有少数人见彼得这样,他们也跟着行。“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圣经明说彼得这样做是“假装”。保罗一见他行的不正,就在众人面前责备他(14节),彼得既明知可以和外邦人一起吃饭,为什么要在耶路撒冷信徒面前装作不要跟他们一起吃饭﹖这个“假装”似乎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实际上与福音的真理有关。按彼得所作的等于说外邦人虽然信了主,到底和犹太人还有些分别,仍然是次一等的,比不上犹太人。所以保罗立即公开责备他。保罗这样做是否有必要呢﹖是否按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原则﹖为什么不先私下劝告彼得呢﹖因为这并不是两人之间的恩怨,乃是彼得的做法会影响当时在场的信徒对福音原理有错误的领会,必须当时当地指正,否则人散了就没法拉他们回来。这就是保罗当众责备彼得的原因。虽是当面指责,并不表示二人之间有什么成见或恶意,他们都是为了神家与真理。正如箴言所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二七:5)

  彼得有没有接受保罗的责备呢﹖按辈分彼得比保罗高,彼得传福音时,保罗还未信主。按理保罗应该尊重彼得。现在彼得受保罗这样的公开责备,他心中可有怀恨﹖如果他心中怀恨,暗里设法对付保罗,那就变成是个人的恩怨问题,不是关乎真理的问题了。但感谢主,彼得没有这样做,在他所写的彼得后书第三章十五至十六节他是如此说:“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他一切的信上,也都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得既在晚年所写的书信中为保罗的书作见证,可见彼得心中与保罗没有芥蒂。如果彼得有,那就变成个人问题了,但彼得美好的灵性使他没有把真理的问题变成个人恩怨的问题,他们一心只求教会的纯净。 

七.保罗各种公开的责备

  1. 对乱伦者

  保罗在哥林多中又提到另一种罪,他责备教会领袖包容一个犯乱伦的人。哥林多前书第五章的主要责备不在那个犯淫乱的人,而是责备领袖容让那犯罪的人,还自以为自己很宽大,很有爱心,保罗虽没有指出姓名,却在公函上提起,那是否损毁那犯罪者的名誉﹖因为大家必会猜到是那一个人。此外,保罗公开指责那些领袖又是否适当,是否使会众觉得他们包庇罪恶﹖从哥林多后书第二章四至七节看来,那些领袖们后来听从保罗的教训,向犯罪的人采取行动,而犯罪的人也似乎诚意悔改,又因哥林多人对他似乎太严厉了,所以保罗反过来劝他们要收纳他,因他已诚意悔改。

  2. 对假传道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第三章一至九节这一段公开责备一些以敬虔为得利门径的人的经文中,甚至把他们与雅尼及佯庇两个敌挡摩西的人看作同样是敌挡神的人,而这些人显然是在以弗所人中间的。保罗在书信中责备,以弗所教会的人当然知道是什么人,为什么保罗不先写信劝告这些人,或个别与他们交通,证明他们不对,然后才在公函责备呢﹖因为这些人对教会毁坏性的行动和扰乱是关系公众的,所以要公开指责,不是保罗个人跟这些人有什么过不去。在提多书第三章十至十一节,保罗亦责备一些分争结党的人。他对提多说:“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作。”一开头就说“警戒”,不是“劝告”而且警戒一两次,就要弃绝,因为他们明知不是,还是去作,可见分门结党的罪并非偶然犯的,是已经多次不肯服从使徒的劝告才至于结党的。

  3. 传异端的人

  除了不提名的指责之外,保罗也有提名的指责。比如提摩太后书第二章十七,十八节,公开地提到“许米乃”与“腓理徒”这两个人,经文说:“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他们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在公函中明提那两个人的名字责备他们,因为他们在信仰上错误,所以要让信徒明确的知道,是谁的信仰错误。当然在今日的教会里,有可能有人提出“毁坏名誉”的理由,甚至向政府提出控诉。用属世的法律,人权敌挡圣经,但这个时代的文化背叛神不足为怪,信徒却应尊重圣经真理原则,神的仆人应针对事实,为教会会众的益处传讲信息,不凭个人偏见,发泄私怨;也不是一味做好人,什么人都不开罪,而是针对教会实际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出警告,责备,或劝勉的话。

  4. 底马

  提摩太后书第四章十节又明说:“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底马既是贪爱现今的世界,现在给保罗公开揭穿了,更是非贪不可了。以保罗这样有声望的人,下了这样的判语,那么底马岂非永无翻身的机会么﹖为什么保罗在公函中这样指出呢﹖问题在于:底马是否真的贪爱世界,离弃保罗﹖若是真的,保罗就说对了。底马曾经跟过保罗,作他同工,在保罗第一次下监时,也与保罗在一起,现在改变了路向,保罗有责任让信徒知道,劝戒他们别效法底马。

  5. 亚力山大

  提摩太后书第四章十四节又提:“铜匠亚力山大多多的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另外一个敌对保罗并他的同工的人,就是铜匠亚力山大。保罗在公函中(提摩太后书实际上是写给以弗所教会的)明提这人是敌挡保罗,并且设法陷害神的仆人的,这样做,是否毁谤亚力山大的名誉呢﹖神的仆人要按照神的感动,为教会益处,传讲忠实的信息,甚至面对死亡或其他的逼迫,他也必须把事实及危机讲出,使信徒得到益处知道应防备谁,保守神家。 

八.使徒约翰与丢特腓

  我们看看使徒约翰的做法,在约翰壹书第二章十八至十九节约翰如此说:“小子们哪,如今是末时了,你们曾听见说那敌基督的要来,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从此我们就知道如今是末时了,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约翰说:“那敌基督的”要来,是指将来在大灾难中要出现的所谓“大罪人,“沉沦之子”,专指一个特别的人,但“好些敌基督的”是指教会里的假师傅,假使徒和假弟兄,假传道等,约翰说在他们中间已经有那些人,而且已经引起教会分争,从他们中间出去了,约翰在此公开但不指名地指责。可是在约翰三书九至十一节约翰则说:“我曾略略的写信给教会,但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所以我若去,必要题说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恶言妄论我们,还不以此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使徒约翰说丢特腓妄论他们。妄论有什么标准﹖不接待弟兄还有可以查究的事实,不过怎样才算是不接待,要辩论起来也颇费唇舌,至于说“妄论我们”,这句话就很空泛了,你以为妄论,我以为讲得对。怎样了结﹖但年老的约翰是针对丢特腓的实际灵性光景来指责他,丢特腓显然在追求上有一种错误,就是“好为首”。换言之,他在教会中追求权柄,地位,声誉,知名度,整个方向是错误的,他所以妄论使徒,也与他的好为首有关连,他显然对使徒约翰灵命的高深,属灵经历的丰富,不会特别欣赏也不尊敬他。因为他根本不能领略使徒所能给他的帮助。

  老约翰在此对丢特腓的责备一如上文所提的,并不就是惩治。上句约翰说:“我若去必要提说他的事…”,约翰是准备去时才要采取严厉行动。但丢特腓既在教会中妄论使徒,使徒就先在这讨论教会事件的信中责备他,责备是在私下里抑或在公众前,全看所犯罪行是否已损及会众,在犯罪的人不接受责备时,就得施行惩治了。可见当时教会虽饱受外人逼害,内部仍保持应有的纪律。

  人们常常会要求用弟兄的爱心与宽容来对待那些搅扰教会的恶人,圣经完全没有这样的原则。加拉太书第二章四节保罗说,他对那些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注意:那些假弟兄是“偷着引进来”的,换言之,在神仆未能及时留意的情形下进入教会。且是在使徒时代已有的情形,对这等已进入教会的“假弟兄”,保罗绝不容让顺服他们。

九.总结

  让我们在总结这篇信息时,用大卫与示每的事为例解。大卫曾因儿子押沙龙的背叛而急促逃亡,途中有示每乘机咒骂大卫,“又拿石头砍大卫”(撒下一六:5-14)。当时大卫的随从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说:“这死狗岂可咒骂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过去,割下他的头来。”王说:“他咒骂,是因耶和华吩咐他说,你要咒骂大卫,如此,谁敢说你为什么这样行呢﹖”所以大卫不准手下伤害示每。但当大卫临终时,却嘱咐儿子所罗门说:“在你这里有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我往玛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语咒骂我,后来却下约旦河迎接我,我就指着耶和华向他起誓,说,我必不用刀杀你。现在你不要以他为无罪,你是聪明人,必知道怎样待他,使他白头见杀,流血下到阴间。”(王上二:8-9)示每在大卫平定了押沙龙的叛变后,马上来迎接大卫,大卫答应不杀他。问题是:到底大卫是否真正饶恕了示每呢﹖大卫明明答应不杀示每,为什么临终时又嘱咐他的儿子要杀示每呢﹖这里我们要分清;按大卫与示每个人的恩怨而论,大卫愿意饶恕示每,大卫自己因为犯罪受神的报应,示每的咒骂被看作神借示每对付他,当他平定叛乱回来,示每立刻来迎见请求宽恕,无论他是真心是假意,总有后悔之心,所以大卫答应不杀他,这是二人之间的恩怨。但示每这个奸诈险恶的人对大卫的国度而言是一个威胁。虽然大卫个人可以饶恕示每。但这个危害整个国度的人,大卫必须提醒所罗门,要把他除掉,事实上大卫不单嘱咐所罗门杀示每,也嘱咐他要杀约押。因约押是一个弄权的将军,虽然对大卫的国度有贡献,背地里并不真正忠于大卫,对大卫的国度是个潜伏的危机。在此我们很清楚的看见;大卫对个人的恩怨与神的国度的损益,分得非常清楚。我们对个人的得失,尽可能去宽恕,但不表示对一个阴险又没有生命,事奉动机绝对有问题的人,仅因在个人方面饶恕他,就把他当作对神的家没有危险的人,任凭他在教会中掌握实权!因那不是个人恩怨的问题,而是神国受损或得益的问题。大卫不单满有宽容与慈爱也满有智慧,并且一心一意只求神家的利益。这是我们应有态度和聪明。让我们效法所罗门那样在“作王”时向神求智慧,让神给我们辨别的灵,属灵的智慧,认识人的心,又懂得怎样适当的应用神的话,保持神家的洁净,按神的旨意建造教会。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