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福音与华人文化

陈终道

 

  人的思想影响人的心态与行动。使徒保罗是基督福音的“特派使徒”(参罗一:1)。他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两方面:(1) 犹太人误解律法精义的传统;(2) 以希腊人为主的各种世俗敌对神的思想。保罗写信给当时希腊主要大城市的哥林多教会时说: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的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它都顺服基督。”(林后一○:4-5)

  传福音是一种属灵的争战,不是枪炮血肉之战,而是思想与心意的争战。第五节首的“计谋”,吕振中本译作“思想”。第五节末的“心意”则较偏重情感心态方面。世俗有许多宗教或道德方面的敌对神的哲学和文化,在人的心中成为“营垒”。传福音的人要把这类思想上,文化上的营垒攻破,然后才能真正把人的心意夺回,使人顺服基督。什么是华人观念上,文化上的营垒,拦阻人信服基督﹖以下仅属粗略分析:

一.古远文化的优越感

  主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太一一:25)福音的基本原理要求人先在神前谦卑下来,然后才向他显明祂的真理。每个民族都有他特有的骄傲,华人特有的骄傲是他们的古远文化。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已有五千年的文化。远在尧舜禹汤的上古时代,已有升平大治的政迹。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轩辕黄帝平蚩尤之乱,命仓颉造字,其妃嫘祖养蚕取丝作衣裳。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是因其为炎帝(神农)与黄帝的后代。这些古代的帝王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贤君,在仁政与科技上,对古代人民作出伟大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荣。

  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五五一至四九七年)晚年编诗经,修书经,订礼乐,赞周易,删春秋,将古代圣贤帝王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等人的言行大事,编成六经,即秋(后乐经亡于秦而称五经)。及南宋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此后四书五经,遂成为儒家主要经书。精通四书五经及其中圣贤哲理,就成为历代有学之士的表记。自唐朝起,设科举制度,直至清末,为文人入仕必经途径。更使儒家学说与思想遍及历代各阶层。科举制度对封建时代的人来说,是突破贵族阶层的出路,任何人可以凭自己的学问成为达官贵人,“学而优则仕”,所以中国人的“贵族”,虽有家族之偏袒荫庇,但大致上阶级是可以突破的。穷苦文人,一旦高中状元,即成贵人。

  这些文化思想影响今日大多数华人。虽然今日有少数华人甚至不知什么叫做四书五经,但其中的思想与做人的哲理,已成为华人对自己文化足以自豪的夸口与传统,因而对福音初阶的道理,常视为肤浅幼稚,而不肯细思,这是我在福音工作上所遇到文化上的障碍。

二.人本主义思想

  在孔子之前,中国虽有不少圣贤及帝王,但儒家汇集古圣先贤的嘉言懿行,又加以发扬光大,所以儒家人道思想已成为华人传统思想的代表。

  儒家所表扬的都是人,虽没有完全否定鬼神,但并不重视神灵,却以“人”为中心。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这些话最少表示他对于鬼神之事不积极探究,因为对眼前所能见的人,事与物,尚且未能尽知,何必多花时间去探究不可知的鬼神﹖所以说:“天道远,人道迩。”“天道”太远了,不切实际,人道则近,每日所接触的人群中,应探究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较为现实,这种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在宗教方面,很容易变成功利的信仰。向中国人传福音最普遍的问题是“信耶稣有饭吃吗﹖”这问题似乎很肤浅,但事实上许多人拜偶像正是因为求保佑,包括保佑做坏事。若存这样心态信耶稣,刚好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

三.伦理道德

  道德思想对信仰一般宗教可成为帮助,也可成为拦阻。怎样使它成为福音的帮助﹖让我们先了解华人传统思想。

  传统的华人道德思想,实际上就是儒家的思想(最少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不论事业成功的步骤与品德的修养,都是由心态至外表,由个人至社会。例如:“顺天,安命,立诚,行仁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顺天安命是人生观之建立;立诚,行仁义是品格行为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事业成功的步骤。先建立人生观与品格,继而管理自己,治理家庭,然后才论及治国平天下。这种先从个人心态品格的修养,然后讲求才能的应用的层次,与圣经有关信徒品德方面之教导十分接近。但现代华人受西方思想影响,反而不理会个人的品格或家庭生活的成功,只讲究才能,方法的成功,甚至不择手段的争取权力地位。这些人多半轻忽华人传统思想的美好的方面。

  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但为个人修养的准绳,也是维系伦理,家族与社会关系的道德。而八德之中最注重孝道,“百行孝为先”,而所谓“孝”有敬重,听从,赡养,善待等意。父母在生时孝顺敬奉,父母去世后继承其志愿,光宗耀祖。因此个人的成功被认为家族的光荣,个人的失败看为整个家族的羞辱,这是华人传统的思想。

  由于重视孝道,中国人拜祭祖先,早就成为传统习惯,对于基督徒不拜祖先视为大逆不道,近年西方神学高唱本色化,而认为拜祖先是中国文化,不算为拜偶像。这种妥协的传福音方法是舍本逐末,削足就履的方法,是投降式的传福音。他们未明白强调福音特质才是应付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武器。

  中国人在道德方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各方面都很有根基,儒家学说缺乏生命的能力。所以儒家的道理有许多方面与圣经的教训十分接近,但那是“人道”,不是“天道”;是教导,不是生命之道。如果我们不用生命之道去应付中国的文化及道德的传统,我们不但不能将福音传给中国人,而且会使福音被中国文化所同化。圣经的道德水准比各“家”更高,因为圣经是按着神的圣洁的标准。但这样的道德要求,必须先领受神的生命,否则不但不能遵行,甚至不能明白,产生误解。反之,如果我们能让人认识到基督所给人的是属神的生命,这福音真道是叫人在肉身生命之外,得到永生神的生命,可使人从圣灵而生。倚靠圣灵能力,使人体会到福音不只是一种道理,乃是改变人内心的大能。这种改变并非儒家所讲的修养,是领受神生命后的改变。这才是向华人传福音的要点,万不可放松。

  许多人在传福音的时候,虽讲到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但似乎只有这一点点可以算得上是福音,其余的就讲到道德,做人的道理,甚至所讲的远不及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所以我必须对生命之道有实际经验,并且抓紧这生命之道,才是对华人传福音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用中国人已有的道德观念中配合圣经对道德的要求,讲明人对罪的无能为力,虽然知道善,却没有力量行,进而使人寻求生命之道。

  正因儒家思想在道德方面如此接近圣经,反而成为许多人信耶稣的拦阻。一方面他们认为没有需要去相信一个外国的耶稣,因为在道德的教导方面,中国人已有几千年累积的“财富”;另一方面,许多挂名的基督徒事实上还未经验生命之道,所以他们所讲的“信耶稣”也无非是教人做好之类,甚至他们所讲所行的还比不上孔夫子的门徒。

  中国儒家观念拦阻人信耶稣,与犹太人因热心律法而不信耶稣相似。虽然看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教,但犹太人同样以为有很好的律法可以遵守,这些律法都是教人做好,甚至叫人敬畏神的,而结果法利赛人以为自己已经够好,所以不需要救恩。这一点与许多有儒学思想的人极为接近。

四.民间信仰对福音的拦阻

  所谓华人的民间信仰,简单说就是儒,释,道三教的思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宗教。其中儒家的地位是超然的,普遍为知识份子所接受。中国之民间迷信,已将儒释道三种思想合而为一,虽无正式宣告,但在观念上思想已经合一了。最主要的观念是人死了变为鬼,好人死了变为神祇,或者经修炼而成仙。其中共同点是将对国家社会有贡献受人敬爱的人“神化”了。把他们当作膜拜的对象,这种思想就成为福音的大拦阻。

  圣经的教训明说不可以拜偶像,如果我们硬要把拜偶像当作中国的文化而姑息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把福音继续传下去了!而且圣经宣告不可在独一神之外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是十诫的第一,二条。出埃及记第二十章四至五节──“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按辞海的注释,是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即周灵王七年,死于公元前四八七年,即周敬王三十三年,与孔子同时代。而圣经禁拜偶像的诫命比孔子出生约早了一千年,可见绝非针对儒释道三教,而拜偶像的罪在孔子或释迦之前早已存在,且已成为世人的习惯了。

  民间迷信既是将本国的人或家族的人神化,我们传福音的时候,绝对不能在这一方面用任何“文化”与之对抗。除了用福音真理,神的真道,使他们认识拜偶像的虚假,指明领受敬拜的并不是被敬奉的人,而是敬鬼灵,是魔鬼的诱惑,更直接了当。凡相信有鬼神的人,也就是承认灵界的存在。从这方面使人认识真神是圣洁的,一定不受人的贿赂,也不会容纳罪恶的神,才算是利用他们的“文化”为接触点。

  所以我们要将华人讲现实的思想,诱导为面对现实,不是逃避现实;是诚实悔改,不是假意悔改方面,才可以成为传福音的利益。

五.福音入华之“先天缺陷”

  福音传入中国,有几个“先天”的不利因素,成为华人对基督教普遍的偏见。

  1. 鸦片战争与福音入华

  虽然在唐代“景教”一度传入中国,但太“本色化”了,反被中国民间信仰所同化。福音真正传入而又能生根的,应从马礼逊(1782-1834)自澳门入广州传福音算起。马礼逊死在中国,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澳门。马礼逊传福音的成功,在于文字工作方面。在极困难情形下,把圣经翻译成中文。于一八一零年出版中文使徒行传,次年出版路加福音,一八一二年出版“真道问答”。文字宣教是福音入华的真正先锋,却被现今许多“差传”团体忽视了。

  当时满清政府只许东印度公司职员在华留居,但出入均受限制,外出闲游,也要照规定时间(参基督教入华百七十年纪念集,林治平编著)。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国家强迫满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教会遂得以趁机派宣教士进入中国。但因宣教士来华与西方国家武力侵略有连带关系,在中国民间所引起的影响十分深远。虽然福音传入是一件好事,但鸦片战争实在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英商等于用武力将毒品卖给中国人,而宣教士则继鸦片战争后来华宣教,可以说福音传入中国已有一种先天性的缺陷,引起华人的反感。

  2. 太平天国之乱

  大约在鸦片战争后八年,有十五年时间的混乱。其中主角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约在道光年间入耶稣会,称上帝是天父,耶稣是长子,他自己是次子。在咸丰元年攻陷永安州,建立太平天国,向北进军,攻陷六百余城,遍及中国十六省。他提倡废科举,办新学,兴女校,禁缠足,禁鸦片,娼妓,其主张甚得民心,亦与基督教道理相合。但可惜他自己并不明白真理,所以自称天父之次子;而用武力革命,根本不合圣经,其后太平天国因内部问题,互相倾轧,终为曾国藩,左宗棠铲平,洪秀全失败自杀。太平天国之乱,其主题虽好,却使基督教在中国士大夫阶层留下恶感。

  3. 义和团

  义和团本是民间反清灭洋之组织。因为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了数个通商港口,外国商人与中国贸易,除贩卖鸦片之外,当然也有其他买卖;他们向中国官员行贿,增加许多黑暗的事,清末贪官污吏特多,平民也因洋人有财有势而巴结讨好他们,甚至贩卖同胞到国外沦为奴娼,引起国人反感,念恨在心。这些现象本与基督教无关,但因宣教士借着这机会来华传教,难免受池鱼之殃。义和团约在一八九九年(太平天国后三十余年)在山东平源县起义,至一九零零年初,义和团已从山东扩展到直隶,山西,内蒙古,东北,甚至有妇女起而成立“红灯照”组织,练武以备反清灭洋运动,所谓“灭洋”却与“反教”成为一体。当时许多损毁宣教士的传言四起,例如:传说教会育婴堂杀婴孩,挖眼剖心,制炼丹药,这些谣言愈传愈“真”,地方官府不予澄清,皆因反洋与反教合在一起,使反教情绪激愤日甚,因而有不少反教事件发生,如扬州教案,天津教案等。(参辞海辞源

  义和团的反洋运动,终于引起美,俄,日,英,德,法,意,奥八国借口保护使馆,组织联军攻进北京。一九零零年八月十四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血洗京师,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许多历史宝贵文物被劫。到一九零一年订立申丑条约,由李鸿章作全权代表,向各国求和。这些事是中国历史上极大的耻辱,竟与基督教有连带关系,所以基督教传入中国,是有“先天性的缺憾”,不容讳疾忌医地避而不谈。虽然义和团的开始是民间组织,他们发动焚烧教堂,杀害洋人,扰乱大使馆等事是不法行为,但到后来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所施的暴力摧残,造成中国人民心灵中极大的创伤。在教会立场而言,那时确有许多人为主受害殉道,是非常值得我们敬重的;但外国政府在保护宣教士扰害时之骄横傲慢的态度,动辄派军舰进驻,要求过苛及侮辱性的赔偿等事,对福音事工所产生的阻碍甚于助益。这正是中国民间对“洋教”普遍存敌视心态的原因,实在是现今那些想借着政治权势广传福音者的前车之鉴。今日华人教会应彻底摒除媚外争宠的可耻积习,建立高尚的事奉主的志节,才可作无愧的工人。

六.总结

  1. 传福音与本色化。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满清政府内部的腐败无能与科学的落后,使中国人在外国人之前患上严重的自卑感,又完全失去自信心。那种影响直到今日并未好转。其实科学的落后,并不就是文化落后,那根本是两回事。但一般人常以科学落后看作文化落后,这是今日华人盲目崇外的原因。所以,所谓福音本色化,仅能限于针对华人文化而采取传福音方法的改良,绝不能改变福音真理的实质。不论西方与东方都不能任由他们的文化改变福音,这是同一道理。因为真理才是标准,人的文化不是标准。

  2. 华人非常注重家族观念,圣经也是一样。从挪亚一家八口进入方舟开始,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以至整个以色列人的历史,都表现圣经相当注重家族观念。以色列人重视家谱的记载,也与中国人重视家族相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观念去传福音。如圣经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的一家都必得救。”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向家人作见证,也是圣经所注重的教训。

  3. 华人相信因果报应,圣经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可从这方面讲到人的罪必须得到神的赦免,才能免去罪的报应。

  4. 中国人既注重不忘本,敬祖先,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圣经要我们不可忘记从一本造万族的那位神;中国人对任何偶像都有一种惧怕的心理,因为鬼神都是可怕的,而且由于多年的积弱,自然有一种缺乏安全的感觉,处处提防人的心理,我们应让他们看见神的可信可靠。教会应有的见证,是要叫人感觉到教会与世俗不同,在这个地方是安全的,没有勾心斗角阴险的诡计。教会成为温暖的大家庭,对重视家庭观念的华人,会成为极大的吸引力。反之,把教会变成大机构,对华人的文化来说刚刚相反。大陆家庭教会的迅速发展,正是一种本色化的“自然表露”。

  5. 中国人的思想比较接近悲观,我们听中国音乐或看中国戏剧,总是哀伤的占多数。因为多年的战乱,不平等的待遇,封建制度的压迫,受苦受冤屈已成为华人思想的一部份了。向别人转嫁这些冤屈痛苦,也成中国人"报复"心理之一。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让人看到神是伸冤的神,神是看顾孤儿寡妇的神;不论是主耶稣或使徒们,都是为贫苦大众说话的人;福音叫所有富有的,贫穷的,有学问的,没有学识的人,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主耶稣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从这方面启发人认识神的怜爱,同情,是传福音的入门途径之一。

  6. 华人传统礼貌,善于顺人情面。基督徒可以利用这种传统“文化”,邀请人听福音或争取可以向人传福音的机会。但在带领人信主时,却要留心他是否真心相信,还是为情面的敷衍“相信”,才不致仅仅引人入教,却没有领受基督生命。

  7. 行善积德也是华人普通的观念。圣经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行善当然合乎圣经的教训,但应技巧的指出:(1) 一般人所认为的善,与圣经所说的善之不同。(2) 知善不行就是罪。行善乃本分,无功德赎罪。

  以行善救济作为传福音的方法要特别小心,避免使人为得救济而失去真纯慕道的心,更不要让行善救济取代了救人灵魂归向基督的工作。

  8. 从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由于国势衰弱,内忧外患,战火连绵,中国人因缺乏安全感而经常处于“提防”“猜疑”中。处事不诚实又对别人不信任,已成为华人“文化”一部分。这些都是传福音工作上的障碍。华人对凭恩典得救的福音有许多疑惧,若是入了教而未重生得救,则对教会可能长时间仍存敏感挑剔的态度。这都是我们传福音时应留意的。

  我们在传福音的工作上,必须随时随地留心人的思想和心灵的需要。但最基本的是我们对福音真理要有清楚的认识,稳站在真理的立场上,不以福音为耻,相信福音的大能,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将福音传给人。若单单叫人签一个名字算是信了耶稣,而他的内心却完全没有改变,就不算是传福音。教会的使命不是走遍海洋陆地引人“入教”,而是要将基督十架救赎之恩传给人,使信祂的人得永生神的生命,成为“天上的国民”(腓三:20)。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福音事工。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