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亲筵与恩筵

陈终道

 

经文:马太福音二十二章一至十四节

  马太福音二十二章主耶稣讲了一个比喻:天国好像一个王为他的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打发人去请被召的人赴席,有些不肯来,有些不理会,有些甚至将仆人凌辱,杀死。于是王对仆人说,那些被召的人既是不配,你们到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请来。坐席的时候,王进来,看见有一个人没有穿礼服,就问:“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王就将这人捆绑,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哀哭切齿。最后一节:“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这里所指的被召的人是什么人呢?是被召来听福音,享受福音筵席,而又穿上礼服的人。耶稣讲这比喻的主要用意是让我看见神国的筵席好像一个娶亲的筵席,也让我们看见,神是愿意万人得救的神,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神都愿意他们得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得救,只有那些肯接受基督的人才能得救。

一.天国是什么?

  主耶稣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可见这是主所讲天国的比喻之一。在这比喻中天国的应用,是将属神的永远与灭亡的永远作对比而说的。娶亲筵席与外边黑暗是一个很强烈的对比,在天国里的意思是在神那一面,可以进入神荣耀的永远的国度,所有属神的都算是天国范围之内,不在天国里,就是在黑暗里哀哭切齿的地方。

  人最缺乏的是安全感,安全感又与时间久暂有密切的关联,有许多人从香港到这里来,是因为在可见的将来,加拿大比香港可有较长久的安全。可见安全感其实就是暂时抑长短的问题。人人都喜欢被爱,只是不知道爱我的人能爱多久。能长久的被爱就有安全感,若只爱一年,就感到不安全了!因为那爱没有永恒。为什么世人的心灵虚空?因为所有的都是暂时的,随时会改变,所以人有了还不够,还要保证长时间拥有。

  天国就是神永恒的国。今日人寻求地上比较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为了获取一个国籍,要付很大的代价,天国福音的筵席却是叫我们得到天国的国籍,只要来领受神为祂儿子所摆设的娶亲筵席,接受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我们就可以成为天国的子民了。

二.亲筵喻意什么?

  为什么不用普通的筵席作比喻而特别用娶亲的筵席呢?因为娶亲的筵席是人间喜事中最大的喜事。信耶稣接受福音根本上是大喜事,且按照圣经一贯的观念,信徒重生得救,成为教会的一分子,教会是基督的新妇,那是一个属灵的奥秘。所以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教会与基督属灵的关系就如新郎与新妇一样。

  信耶稣不是一件差事。许多人以为信了耶稣许多事都不能作,有许多的限制和束缚。其实福音给我们的是更大的自由,是在罪里面得释放的自由。一个人信了耶稣之后,离了某些坏事,不是被人限制不能作,乃是自愿的不要作。这就是救恩与普通道理不同之点。不同生命有不同的喜好,小孩子喜欢吃糖,是他里面的喜好,不让他吃,是外面的辖制。怎能改变他不爱吃糖呢?到他成长了,生命改变了,喜好自然也改变,那就是由于外面的辖制了。所以福音是一个喜筵,对我们来说,是生命的改变,给我们新的倾向,倾向于神所喜的事,不再在罪的欲望里面被捆绑。

三.喜筵由谁预备?

  第四节:“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这救恩的筵席是神为人预备,人不须预备什么。不像今天的自助聚餐,各人带一款菜式一齐用饭。壴筵是家主预备好一切,比喻神为人预备的救恩,不用人加上什么。人所以得救,完全出于神的恩典。我们通常说做人要有好品德与善行,这是完全对的。但若讲到一个人要得救时,那“好”必须达到神标准才能得救,那就不会有人得救了。神是绝对圣洁的,祂所要求于人的,不是“比较好”,乃是“完全好”,一点瑕疵都没有。谁能完全圣洁,没有瑕疵?所以世人需要神为我们预备救恩,打发祂完全圣洁的儿子耶稣基督来救赎我们,使我们得到神的生命。这筵席是神所预备的,祂所要求于人的是虚心的接受这福音的筵席。

四.被摒于筵席外的是谁?

  筵席预备好了,神打发人去请人赴席。在这比喻中有两大类的人受请赴席:首先是被召的人,但那些人不肯来。第二类是“所有的人”,从街上遇到的都请了来,把筵席坐满了。这两种人代表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先被请不等于优越,是按救恩推行的层次而言,先临到犹太人,后临到外邦人,先有起点后有终点,任何事件都是这样。

五.被请无分享受筵席的谁?

  1. “不肯”的:“他们却不肯来”(3节)

  2. “不理”的:“那些人不理就走了”(5节)。不理是一轻忽的态度。

  3. 忙于世事:“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单注重肉身的需要,不注灵魂的需要。

  4. 凌辱杀害邀请他的使者:“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16节)。这等人不单拒绝受请,且是敌挡神的人。

  5. “不配”的人:“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8节)他们是不肯信而成为不配的人。

  在神对万有的旨意上,神不容许任何人干预。对于个人是否接受救恩,神不禁止人运用自由意志。耶稣基督的救恩已预备好了,人要不要接受,神不干预。所以人可以不肯来,可以不理,可以反对,这些人是不配的人,他们的不配不是根据他们的学识,资历,社会背景,地位,智慧,才干…是根据他们对恩筵的态度如何。看使徒行传第十三章四十六节:“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配得不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这话刚好与这比喻吻合。最重要的谁“断定”他们不配?是他们自己,他们弃绝这道,等于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了。其实主人再三打发人去请,却一再受到抗拒与反对,所以这些不接受的人不配得生了。

六.为何要穿礼服?

  这比喻令人不明白的两点:第一,被请的人不来也罢,为什么要把仆人凌辱杀害?第二,那个没有穿礼服的人被丢在黑暗里,是什么原因?注意:(1)耶稣讲这比喻时,并不讲究比喻结构的完美,只注重这比喻要出的信息。那些拒绝邀请而且把仆人杀死的人,是根据犹太人的历史事实,神多次打发先知到他们中间,把神要救赎人的恩典预先告诉他们,犹太人不听从神,屡次把先知杀死,就像比喻中的人把王所打发来的仆人杀死一样。这比喻故意强调这点,为要指出犹太人以及有些人先听到福音而拒绝的情形。最终他们自己成为不配得永生的人。

  (2)预先请的人不来,在十字路口请来的人怎会都穿上礼服呢?不穿礼服的人为什么要受处罚呢?读经时要注要,那人被主问他为什么不穿礼服时,“那人无言可答”。可见在这比喻里省略了一件我们可以理解的事,就是赴会者的礼服是主人为赴筵者预备了的。既单挑这个没有穿礼服的人,足以证明其他的人都穿上礼服了。主人为客人预备礼服,可能是当时高贵大户的风尚。在此比喻中却象征耶稣基督是神为我们预备的义袍。我们的义好像破烂的衣服,必须承受主耶稣的圣洁完美作为我们的义,然后存感恩的心活在世上,行神所喜欢的事。

  这不穿礼服的人,无言可答,因为他没有接受主人为他预备的礼服。

  这比喻描写两种人,一是以自己的律法为骄傲,以致拒绝救恩的犹太人;一种是自以为义,要凭自己得救而拒绝救恩的外邦人。他们虽都受邀请,但都同样的没有份享受筵席。

七.几点要训

  1. 福音喜筵并不永远等候人接受。我们常常说神是慈爱的,是等候人悔改的,但神不是永远等候人的。祂一再给人许多机会,但终有一天这机会的门要关闭,机会一去不再来。正如我们刚才读的使徒行传,保罗因犹太人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福音便转向外邦人。换言之,保罗没有把机会一直留给他们。福音喜筵不是永远等待人的,所以我们要趁机会接受救恩。

  2. 我们不要顾念所见的物质世界,而轻忽了永恒的生命。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永恒的生命,包括了肉身方面蒙神眷佑,而只顾为肉身筹算的,却无法包括永恒福份。所以我们要顾念神所给我们的恩典。

  3. 在这比喻里有一种人是被忽略的,就是被差遣去请人赴席的人。他们一次,两次的被差去,有些劳而无功;有些被凌辱逼迫,有些把人请来了,那人不肯穿礼服。在这比喻里,不是坐席的人算是得救,是有份享受筵席的才算是得救,没有穿礼服的纵然受请仍会被挑出来。

  这个比喻显明了主再来时,会有一次分别的审判,将只有外表没有真正信仰的人分别出来(参太一三:49),所以我们应该趁着今日,去邀请人来赴席。许多奉差遣去请人的。他们的工夫虽似落空了,但注意那筵席坐满了人,这些仆人已尽了本份,受邀者是否可享受筵席就不是他们的事了。仆人们其实是新旧约的众仆人,众先知,众使徒,以及今日的众信徒。这些奉命去邀请客人的仆人们,在比喻中容易被忽略了,却是比喻中不可少的人。今日教会正需要许多愿意提供实际贡献不大被人注意的人。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