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圣灵的洗

黄朱伦

 

  “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一:4-5)

  在使徒行传的一开篇,就引述了主耶稣的话,其起步点是“你们要受圣灵的洗”,足以见得“受圣灵的洗”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

一.受圣灵之洗的实际对象

  我们在强调“受圣灵的洗”的重要的时候,不能忘记,这句话是在与约翰的洗相对应,相比较的情况之下展开的,从表达形式来看,应该是形式与逻辑相平衡的情况之下一种质的交换:在施洗约翰的时代,罪人悔改,约翰以水洗作为见证;而圣灵时代主耶稣则以圣灵之洗作为见证。从受洗的对象而言,却没有质的改变。既不是传道人,也不是特殊的属灵群体,而是那些与施洗约翰时代一样,愿意悔改而来到主耶稣面前的信徒,包括从耶稣的时候一直到我们的现今时代,每一个愿意悔改来到主面前来的人。

二.受圣灵之洗的实际的内容

  “受圣灵的洗”在使徒行传第二章中就使我们产生了理解的障碍,其关键在乎受圣灵之洗之后应不应该说方言的问题。因为在第二章一开始就讲到了五旬节圣徒的经历。“五旬节到了,门徒聚集在一处…他们就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二:1-4)这里我们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否每个信徒都必须说方言?第二,是否每次信徒聚会的时候都要说方言?

  经文延读下来给我们比较清晰的答案。因为在圣灵的方言见证之下,有三千会众信了主,这三千会众是否也要演习一遍方言,才能证实已受圣灵之洗呢?在关键的时刻,关键的问题上,彼得清清楚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彼得刚刚经历了说方言的奇迹,可是在他自己领受了这种经历之后却不以“方言”的经历为量尺,在上帝的启示之下,他回到了主耶稣对我们传讲属灵信息的核心,“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罪得赦”,“领受所赐的圣灵”。这是对主耶稣在使徒行传第一章所传讲的“受圣灵的洗”的意义的延伸,与讲方言并没有实质联系,而与“悔改”,“信主”有实质的联系,是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外邦人信主的实际经历

  “受圣灵的洗”在当时还只是指着以色列人说的,因为当时在使徒的观念中,福音还只是以色列人的“专利”,直到彼得在约帕的屋顶上领受了奇异的“不洁”之物的异象之后,才认同信主的外邦人为同属基督的人,并为此在耶路撒冷教会作见证(见徒一○章)。

  可见彼得是一个在信仰上毫不含糊的使徒,他既不随便接纳外邦人,更不会抛弃信仰之实质,而随便接纳信徒信主。使徒行传第十章精选了彼得传讲之信息,并在最后点明:“凡信他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于是在坐的人认罪,悔改而信主,有圣灵降在他们身上,使他们因信而领受了圣灵之洗。虽然他们也讲了方言,但领受圣灵的条件却并不是讲说方言,而是认罪悔改信主,而方言却应该是圣灵为外邦人信主,而在彼得等一些犹太信徒之中,为自己所作的见证(见徒一○章)。

  使徒行传第十一章,讲到彼得向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们汇报外邦人悔改信主的事。彼得在此最后也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 

  过份高举灵恩的人,常常把这里的恩赐,看作是信徒信主之后必讲方言的根据。因为这里显然把“恩赐”看作是被神接纳的标志,这字面上的意义,常常使没有此类恩赐的基督徒感到疑惑,到底能怎样理解这里的恩赐呢?

  恩赐在原文较为普遍的运用是charisma指的是医病,赶鬼,方言,教导,怜悯,预言等各种恩赐。被称为charisma,在这里虽然中文翻译为恩赐,但此字的原文却不是charisma而是dorea,该词的本意不是指以上的各种恩赐,而是“圣灵”。上帝把“圣灵”当作礼物给了这些人,而且是白白地赐予,与彼得当时领受的一样。借着这一段话,我们也清清楚楚地领受到,“圣灵”的赐予,不是在信徒信主之后多少日赐给的,而是认罪悔改,接受主基督时从天上赐下来的。犹太的信徒是这样,当时被称为外邦人的世界各地的人,也是这样。接受圣灵的洗,在使徒传道时期,是特别强调的圣灵工作,而这工作的动因从多处经文汇总起来看,指的应该是信徒的悔改和信主,祂也不会因为信徒是否讲方言而特别要求他们,而是以他们是否悔改和信主,当作领受圣灵的洗的唯一标准。

四.保罗的“圣灵的洗”之观念

  保罗是特别注意救恩真理的使徒,为此他给我们留下了十三封书信,在这十三封书信之中,只有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十三节经文讲到“圣灵的洗”这个观念。

  保罗以身子来比喻教会,他指出,不论是什么人(包括了世界各种人),只要“从一位圣灵受洗”,就归于这个身体,即主基督的身体,换句话说,不论是什么人,只要悔改,信主,就“从一位圣灵受洗”而加入教会,就成为主耶稣身体的一分子。

  而保罗在此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又具有特别的意义,在这第十二章,保罗是在论述属灵的恩赐与其果效之间的关系问题。哥林多是一个最讲恩赐的教会,却不是最合一的教会。所以保罗提出“圣灵的洗”的实际意义。“圣灵的洗”的意义是悔改,信主的一群人在主内的合一。哥林多教会虽多有恩赐,却不能造就教会半点,归根结柢是他们对“圣灵的洗”的意义认识不清楚,以至于亵渎的教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经历了“圣灵的洗”的人,是一个不分裂教会的人;一个经历了“圣灵的洗”的教会,不应是一个分裂别人教会的教会。因为我们同是从一位“圣灵受洗”,“饮于一位圣灵”。

  有人领受这一“圣灵的洗”之后,还要再一次领受圣灵的洗,表明他并不理解认罪悔改,受洗加入教会的意义,如果他看懂了这段经文,仍然如此追求,只能说他现在还不在教会里面,因为他并没有悔改,信主的属灵根基。

  细心的基督徒读使徒行传的时候该发现有十次提到圣灵充满的现象,除了第二章讲到方言以外,使徒行传在提到“圣灵的洗”的实际意义,也不是只指方言,更强调的是信徒信主时的认罪悔改,指的是悔改归主之人在主内的合一。主耶稣是这样讲的,彼得是这样讲的,保罗也是这样讲的。望普天下的主内忠实信徒,真正认识这一深远意义,不要因恩赐的不同而分裂教会,不要存心破坏教会的合一。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