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五旬节日

陈终道

 

经文:使徒行传第二章一至三节

问题讨论:

  1.五旬节的属灵意义。

  2.是否每个基督徒都必须有五旬节的经历。

  3.在世得救之确据与讲方言的关系。

  本文摘自作者之著作直到地极--使徒行传讲义,再释上期本刊发表作者的专题“降临,灵洗,浇灌”。盼读者对当日圣灵降临,门徒被圣灵充满情形,可按圣经全段之上下文,有较整全之了解。

  “五旬节”就是初熟节算起七七四十九天的第二天(利二三:15-20),又称为收割节或七七节(出二三:16;申一六:10)。“门徒都聚在一处”…四福音与使徒行传中,“门徒”的用法,有时指十二使徒,但也用于一般信徒,例如:约翰福音第六章六十至六十八节;使徒行传第六章一至二,七节。在此“门徒”最自然的领会,应指使徒行传第一章起祷告的一百二十人。注意其中第二十四至二十六节两次提及“众人”,应指众使徒加在一起的一百二十人,都是本章第二节圣灵降临前已先在一起祷告的人。“都聚在一处”…留意下文第四十一节,彼得传福音的结果,当天悔改信主的人有三千。

  这样,本句“都聚在一处”这“一处”,必然是可以坐一百二十人又贴近空旷之地的处所,才足以容纳愈来愈多的人,甚至三千人以上的数目。

一.四种现象(徒二:2-4, 6)

  本章第一至第四节提到圣灵降临的特别现象,这些现象无人能强求重演。分五点解释:

  1. 天上的大响声

  在此第二节之响声与第六节之响音原文不同。原文echos(第2节)新约共用了三次:

   A. 本节
   B. 路加福音第四章三十九节译作“名声”

   C.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十九节译作“角声”。但第六节之原文Phone在新约圣经中有多次多方面的用法,例如:

    a. 用于乐器所发之声,如“角声”(启八:13)

    b. 风之响声(徒二:6)

    c. 雷声(启六:l;一四:2;一九:6)

    d. 众水的大声(启一:15;一四:2;一九:6)

    e. 人的各种说话声(路一七:15…“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巳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

    f. 天使大声宣告之声(启五:2;一四:7)等(以上原文字义参Greek-English Lexicon in the New Testament by W. Bauer)。所以phone这字与 echos 不同。虽然phone也可以用于人的声音,但若单凭这一点认定第六节的声音一定是众人所说别国的话的声音,吸引了许多人来,是很缺乏根据的。英文NASB这短句译作“When the sound occured”(这声音一发生)。最新NIV则译作“when they heard this sound”(当他们听见这声音),都与中文和合本极同。按上下文这一小段的“响声”,应领会作来自天空的一种响声,引致许多远近的人前来聚集,较为稳妥。因:

     (1) 这“响声”除二节之响声外,一至六节末提过别的响声。

     (2) 圣经明说:“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

      i. 这是“忽然”发生的,不是渐渐由近传到远的人声。

      ii. 是天上下来的。当然是从外面天空发生的声音,这样的响声才能传得更远。

     (3) 这声音不但从天上下来,且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他们所坐的房子”,也就是那天上的响声引向门徒所聚集的房子去,使那些听见天上下来响声的人,知道在什么地方有特别的事件发生。

     (4) 那些人是先听见天上响声而来,然后又听见众门徒用他们各人自己的乡谈说话。他们不是听见一群人的杂声,而是“各人”听见各种不同的乡谈。所以,是天上下来的响声吸引了众人同来聚集,使他们可以共同看见圣灵降临的情形。就如主降生时,牧羊人去朝见新生的基督,成为主降生的见证人那样。照样圣灵的降临除了当时的众门徒之外,还有许多还未信主的人也都看见那特殊的现象。

  2. 好像一阵大风

  圣灵不就是大风,但五旬节圣灵降临时有一种现象,“好像”一阵大风吹过。主耶稣曾以风的来去是人所难捉摸的,描写圣灵如何使人得重生,也不是人所能理解的(约三:8)。因而解经的人多同意,风象征圣灵的工作。但在这里,风只是为在房子里的人感觉得到圣灵降临。天上下来的大响声主要的目的是为远处的众人。但像大风充满全屋,则偏重于在房子里的人,他们都明确知道有不寻常的事发生。“所坐的屋子”:古时人坐下多半就在地上,在此无须留意他们怎样坐,但“坐”可使我们大概知道他们所在的房屋有多大,并且必然有足够的空地可容纳听见响声而来的大群众。那地方有可能是圣殿的所罗门廊下,但不能完全肯定。

  “充满了他们所坐的房子”,显示大风所吹的该是一所有墙壁的房屋。如此一般人推想当时门徒可能在圣殿的所罗门廊下聚集,颇有疑问。因大风不可能充满一道廊子.若房子是指圣殿,何以路加不明说圣殿?所以他们若在别的房子聚集或圣殿的别处也是合理的推论。

  3. 又有舌头如火焰

  “舌头”不是真的舌头,是如火焰的舌头。火焰也不是真火,因全句是说“有舌头如火焰”,所以实际上是描写一种可见的像火舌的现象。这火不会把房子烧掉,却会把人的心烧热。那些看见这情景的人,必然立即明白那是神迹性的现象,不是火烧房子。他们的心会因此易受感动。(参摩西见火烧荆棘异象,出三:3)这像火陷的舌头是分开落在个别的人头上。圣灵是个别的印证接受救恩的人。参加这第一次祷告会的人,都个别的被圣灵充满了。这证明使徒行传第一章下半的祷告会之中,他们都被宝血洁净了,都被此和好,没有间隔与私心了;他们的心灵已经准备好,让圣灵可以随时充满了!当时没有被圣灵充满的其地观看的犹太人,这些现象对他们证明了所应许的圣灵已经降临。正如主耶稣受洗后圣灵像鸽子落在祂身上,也是用可见的凭据,让约翰可以确知祂就是神所应许的基督,已经出现并要开始祂的工作了!(太三:10-17;约一:33-34)。

  4. 说起别国的话来(徒一:4)

  上节“舌头”如火焰与本节的别国的话互相呼应。但注意:上节强调火焰的“舌头”,本节则明说是“别国的话”,绝非单用舌头发出的声音却不是言话。保罗对哥林多人说:“…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这就是向空说话了…。”(林前一四:7-9)

二.十五种乡谈(徒二:5-11)

  1. 谁说了方言

  第七节之下半那些听见众门徒说方言的群众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么?”因而有人认为当时说方言的只有十二使徒与少数加利利人。但(1)下文有十五种〔参下文(2) 之解释〕不同地方的人,所听见的方言多过十二种。(2) 使徒行传第一章十五节说参加祷告的人增加到一百二十人,从未提到曾经减少。且增多的可能性高于减少。(3)下文第十四节彼得和十一使徒站起来向群众解释时说:“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其实不是醉了”,本句中的“这些人”一定是十二使徒之外的众人。(4) 上文第四节说“他们”都被圣灵充满,这他们未指定是什么人,最自然的领会应指所有参加聚会的人,即一百二十人或大部分人(包括使徒在内)。因其下半节“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是紧连于上半节“就(都被)圣灵充满了”,是同一句的两半。

  “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5节),可见他们对神的诚信,使他们虽然分散到天下各国,仍不忘记回来守节,未被各国同化。但下文六节令人奇怪,他们既是犹太人,怎么会因门徒们用各国不同的乡谈说方言而奇怪?这些回到耶路撤冷的人中,谅必大多数是犹太人而在外国出生(像保罗那样)。他们能操出生地的乡谈。从下文看,除了犹太人之外,还有进了犹太教的外国人。

  2. 犹太人的口音(徒二:5, 9, 10)

  这小段中“犹太人”提了三次(5,9,10节),有”犹太人”与天下各国来的“犹太人”,以及从罗马来的“犹太人”。这样记载并非重复,而是本土的犹太人与在外邦土生土长的犹太人,虽然能操本国的希伯来语,却可能各带有不同地区的口音(或同是犹太人操外国言语,若非土生也可能有不同口音)。例如:彼得曾三次不认主,他何至于要发誓否认?因有人听出他的口音是加利利人(太二六:73)…“口音”原文lalia,全新约只用过四次:(1)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七十三节;(2) 马可福音第十四章七十节(未译出);(3) 和(4) 约翰福音第四章四十二节;八章四十三节译作“话”。彼得所说的话,使别的犹太人能听出他带有加利利人的口音。这样说来,本小段中所说的“乡谈”,不单是同一国或一省的言语,且是同一乡镇的土腔的方言。

  3. 别国的话与乡谈讲说(徒二:4, 6, 8, 11)

  第四节提到“别国的话”,那“话”原文glossa原意是舌头,腔调,语气。在和合本中常译作“舌头”,或包括方言,身体之器官的舌头,以及形容火焰的舌头等。在本章十一节则译作乡谈。

  这别国的话是不可以单单挑出“话”字的原文glossa为根据而解释为“舌音”,因它是连着“别国的话”一起的。人们可凭别人所说的“别国的话”,分辨出他们所说是否自己的乡谈,却不可能单凭别人舌头发出任何无意义的“舌音”,而认出他们所说是他们的乡谈。

  这同一个字在第十一节译作“乡谈”时,也该按全句领会。圣经说“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怎能使十几个不同地方来的人,听出他们用他们本地土腔讲说神的大作为?必然不是几个简单的音调的重复,而是连外邦人都听得明白的话语。而且也一定不只一两个“声音”重复便成为乡谈的。此外,第六,八节另两次提及“乡谈说话”,也都同样的按整句话显明了门徒们所说的各种方言,是各地的本乡的话语。

  4. 惊讶的众人(徒二:12, 13)

  上文第七节已提到“惊讶”,本节再提,表示这些看见整件事过程的群众十分惊讶。因所发生的事,是他们一生中从未见过的。因而彼此问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些人正在寻求了解他们所见到的是怎么一回事。圣灵可能在他们心中作了“预工”,而另一些人却轻率地批评门徒们不过“被新酒灌满了。”
  这两种不同反应的人,是一同看见同一件事之经过的。今日听见看见神的大作为的人,也常有这两种情形:(1)主观的下了负面结论,不加理会。(2)追寻真理的正意,要明白神的作为。同一经历,却有人受益,有人受损,是谁的责任?

三.五旬节日的信息

  这一小段经文(徒二:1-13)主要的信息,是要向当时以及日后的读者证明,主耶稣确已照祂所应许的赐下了圣灵(约一四:16-17)。可惜不少读圣经的人,太注意当日圣灵降临时所显出的几样特别现象,特别是当时被圣灵充满的人说方言的恩赐,而偏重于追求当日的超自然现象之重现;却忽略了当时那些被圣灵充满的人,经过了十天的同心祷告,已真正的在主里消除了彼此间心中的“暗结”,心灵清洁,可让圣灵随时充满了,这是更当留心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许多来自“天下各国”的人,听见门徒们能用他们本乡的口音说方言,却未记下任何人所说的方言内容。只详细记载彼得和使徙们大胆站起来,向那聚集的群众,引证旧约圣经,证明耶稣正是旧约所应许的基督;以及当天因彼得讲道而悔改得救的三千人,在教会中过着相助互爱的生活。

  五旬节之前,主耶稣曾再三向他们明说祂将必受死,复活,他们竟听而不明。但这时彼得,对旧约圣经豁然开通了心窍(路二四:45),且所引用的经文极为适当,可见真理的圣灵确实使他们明白真理,正像主在约翰福音第七章三十七及三十八节所说,他们像活水的江河,满有能力和信息向当时有权有势的祭司长,长老,官府传讲福音,引领多人悔改得救。这正是圣经所注重的圣灵充满的表现。

  圣灵充满的教会的另一重要表现,是本章末段信徒自动的过着凡物公用的诚实相爱的生活。单单这样的群体生活,对这充满了自私,冷酷,无情的世代来说,已经是极具吸引力,令人向往的群体了!注意:初期教会显出与当时社团全然不同之处是因他们坚持因信仰而有的人生,而吸引了多人信主的。

总结

  五旬节圣灵降临,基督用圣灵为教会施洗,就是教会的“受膏”,像旧约亚伦和他的子孙,凡可以在圣所事奉神的祭司都必须受圣膏油的膏抹,被算为归神为圣的人。会幕中的所有圣物也都经过膏抹分别为圣,是神所专用的。主耶稣的话与彼得前书第二章九节的话互相呼应──“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旧约事奉神的祭司,用属物质的膏油膏抹,借仪式成为分别为圣的人;在新约时代中借神所赐圣灵的恩膏(林后一:21,22),使教会成为事奉神的另类群体。

这团体不属世界,却在世界上显出这成为新造之群体的美好见证,靠着圣灵的能力,抗拒当代杜会腐败之道德,文化的潮流,像苦海中的灯塔,使许多在撒但权势下的人归向光明。正如本章末节所说:“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二:46,47)并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只有外表的热心,情绪的满足或某些可夸的属灵经历.而是切实付代价的彼此相爱,同舟共济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不被当代社会堕落的道理浪潮所同化,而是活出基督徒应有的新生活.新价值观,新人生观.勇于改过,面对自己过去的失败,倚靠圣灵,活出基督徒应有的生活而影响了当代社会.吸引了许多非基督徒,显明是有神同在的另一类群。基督的福音就在这样的一群是真实地遵行真道的教会开始,传遍了万民万国。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