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你曾埋怨神吗?

陈终道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林前一○:10)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二:14)

  “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雅五9)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彼前四:8-9)

  以上四处经文都提到“不要发怨言”,在个人灵性上要常保持基督里的喜乐就不要发怨言;在家庭中要保持幸福的生活,家中每一成员也不要彼此发怨言;在神的家里为福音争战,要表现基督徒彼此相爱的生活,更不要发怨言。

一.怨言是不信的表现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林前一○:10)

  以色列人在旷野行程中,因发怨言而“被灭命的所灭”有几次雷同的事件,如可拉与其叛党(民一六:31-35),火蛇事件(民二一:4-9),米甸女子事件(民二五:6-9)等。但本节经文所指的可能是加低斯的怨言(民十四),那是他们所发怨言中最招惹神怒气的一次。因那次的怨言是直接厌弃神的应许地,不信神能帮助他们得到迦南地为业。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经历中,曾有多次因为不信的缘故,想像出许多将要来临的灾难,却都是杞人之忧!

  出埃及记第五章摩西初向法老交涉要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法老不但不答应,反而加重他们的担子,要他们自己去检草做砖。于是以色列人埋怨摩西,说他是“把刀递在他们手中杀我们”(出五:21),自命必死。但事实发展的结果,他们真的都死在法老手下么?不,他们都出了埃及。

  另一次在红海边(出一四章),法老追兵到了,以色列人向摩西埋怨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么?…”他们以为一定死在海边,但结果因神的拯救,法老和追兵全军覆没在红海中。他们不但没有死,还活得非常光彩。他们过了红海,在红海的那一边岸上唱歌跳舞,称颂耶和华的大作为。

  后来,以色列人开始行走旷野路程,从以琳起行到“汛的旷野”,他们又因食物埋怨摩西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阿。”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试验他们遵不遵我的法度。”(出一六:3-4)他们果真饿死在旷野么?没有。神降吗哪养活他们,四十年之久,他们天天得到神的供给,没有缺乏。他们何尝饿死在旷野呢?他们多余的忧虑,使他们发出多余的怨言。

  最后,他们来到迦南的边界,巴兰旷野的加低斯(民一三:26)。他们打发子窥探迦南地,却听信报恶信之探子的话──“....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民一三:32-33)因而大发怨言,自认为必定像蚱蜢一样被杀死…但他们果真被敌人杀死了吗?不。他们自己是因“不信”而倒毙旷野,但他们的下一代,在约书亚率领下,军队所到之处,如狂风扫落叶一般,所向无敌。迦南人在他们跟前真像蚱蜢一样,无法站立。所以他们的下一代证明了他们的忧虑与怨言,全属多余。

  “不信”使我们信口开河的发怨言,使我们想出许多永远不会发生的困难。所以使徒保罗劝勉我们,不要发怨言,像以色列人那样。

二.发怨言会起争论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二:14)

  为什么发怨言会起争论?因为发怨言表示要别人为自己的失败或损失负责任。在团体中的任何怨言,都会引起有人在设法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另有人则设法推卸责任;有人为自己的无辜申辩,又有人感到是非纷纭,设法置身事外。其实可能只不过一,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使少数的一,两个人稍微吃亏而已!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这是使徒按他的经验和智慧,并按圣灵的感动教导当时的门徒的话,当然也教导我们。不论使徒时代或现今,常发怨言的人,多半是只看消极一面的人。但无论个人或教会,如果多看消极的一面,绝不会有进步,而且一定会使自己逐渐灰心丧志,又影响四周的人跟他一样的灰心丧志。因为人的本性倾向于恶,失败多于成功。如果单向消极方面看,一定看到许多使你摇头叹息之处。这样,不只自己会跌倒,更会叫别人跌倒。

  我们本是软弱的,神怎样帮助我们过得胜的生活?是借着我们仰望祂的得胜,祂的完全;不是看我们自己如何不堪,也不是看别人如何不堪;乃是看耶稣基督如何完全,祂已为我们胜过撒但,祂在我们的各种软弱之中一直扶持我们。我们倚靠祂,就能在似乎软弱之中过一个得胜的生活了。两千年来的教会历史,已证明了这个事实。教会一向在看来软弱微小中屹立不倒,继续增长。

  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生平也有许多软弱,但神在他各种软弱中安慰,劝勉,管教他,终成信心伟人。我们应当追求的是认识自己的软弱,然后倚靠神的全能,不断的长进;而不是一直看消极的一面:这人怎样不好,那事怎样不对。

  在教会中如果有那件事有漏洞或“破口”,你赶快去把漏洞堵塞,那才是积极的态度;不是消极的批评。我们必须在神的亮光中省察自己,是否对神的家常有建设性的贡献。请注意:只有得着圣灵的光照的人,才能真正看见自己的败坏和缺少,然后才能有实质的长进。单凭自我的批评,只会叫自己灰心或骄傲;凡“发怨言”的人,也善于挑剔别人,使人受亏损。

三.发怨言招惹神怒

  “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雅五:9)

  为什么发怨这会受审判呢?在以色列人的经验中已有许多例证了。从埃及到迦南整段路程中,最招惹神的忿怒的是他们的怨言。因为发怨言等于不满意神在他们身上所作的。神已向他们身上大施恩惠,他们竟不感恩,反而埋怨。例如:

  神用八十年的时间为他们预备了一个领袖──摩西,他们却动辄要用石头打死他,一再埋怨摩西不该领他们出埃及,使他们死无葬身之地。他们忘记了如何在埃及呼求神,忘记了在埃及作奴仆的种种痛苦;是神垂听他们的恳求,怜悯他们的痛苦(出二:23,三:9-10),才为他们兴起了摩西。

  这摩西学尽埃及一切学问(徒七:22),又经四十年旷野灵性的训练。单单给他们一位这么好的领袖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他们竟然动辄要用石头打死他。单为摩西亚伦的缘故,他们已一再因怨言招惹神的怒气,多次受神的审判和管教了。(参民一二:1-15,一四:1-12,一六:1-35,41-50,一七1-13)

  在新约中,犹太人却一再以摩西为他们的荣耀(太二三:2,路一六:29-31,约五:45-46,九:28,徒六:11,14,七:37),所以,他们后代的子孙证明了他们不会珍惜神当时所给他们的恩赐。

  又如上文所提,神降吗哪供养他们,可是不久他们就厌烦吗哪。民数记十一章四至六节说:“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菲菜,葱,蒜。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但注意:在新约中,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的子孙却以他们的祖宗吃过从天降下的吗哪为夸口。他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祂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约六:30-31)

  把新约的记载跟旧约的对照一下,会发觉这些以色列人多么不知足,不会感恩!说不定日后我们的子孙也会像犹太人那样回想以往神恩待他们父母的日子,他们的身体灵性得到神的看顾,那甜美日子是多么可羡慕,多么值得夸口!而我们却像当年的以色列人那样,身在福中不知福呢!请谨记使徒的教训:“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

四.发怨言是失落爱心的记号

  “…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彼前四:8-9)

  使徒在上文第八节讲到爱心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可见,发怨言是爱心冷淡的记号。爱主的心冷淡之后,便不愿意为别人受损失,不愿意为主忍受任何物质,精神上的牺牲;因而觉得自己的损失是受别人负累的结果,所以才会发怨言。但如果有爱心,虽受损失,不但不觉得苦恼,反而觉得为所爱的人受点损失,甜在心头。爱会使我们甘心乐意地为所爱的人受亏损。

  不但教会生活要不发怨言,家庭生活也是这样。要家庭和睦,家人必须不互相埋怨,就如夫妻是家庭的最基本架构,而夫妻相处最重要的是不要彼此埋怨。一个和睦的家,绝对不容许怨言。夫妻任何一方做错了事,以致全家受亏损,另一方一定会埋怨。但这些埋怨能成就什么?不但不能挽回损失,反而增加损失。除非愿意与他(或她)一同承担由一个人所造成的亏损,否则整个家庭的根基可能动摇。无论丈夫或妻子,总会作出错误,而致家庭受亏损。这时候千万别只顾发怨言,总要二人同心去承担一人的过失,才能保持家庭的和睦。但如果有一方面只想利用对方为他承担担子,不珍惜对方因爱而作的牺牲时,怨言就无法抑制了。总之,夫妻之间若常互相埋怨,就是爱情危机的初期征兆了。

五.怎能不发怨言?

  怎么能够不发怨言?使徒已给我们得胜要诀,保罗在腓立比书四章四至六节告诉我们:“要靠主常常喜乐…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为什么不知足呢?为什么不把眼睛定向神恩典的那一面呢?为什么不为神已给我们的感谢,却单为神所没给我们的埋怨呢?使徒保罗能在痛苦牢狱中仍满有喜乐,且劝导信徒要靠主喜乐;因他的心思不停在自己的无辜与委屈上,却注目在神借苦难要显出的作为上。结果,他所传神的道冲破了监牢的捆绑,使无数人因他的监狱书信蒙恩受益。

  常感恩而知足,不但是不发怨言的秘诀,且是支取神的恩典,把苦难或困境改变成多人的祝福的关键。因为感恩使我们的眼睛转向神的胜利与眷佑;怨言却使我们的心思停留在自己的失败与无能之中。始祖夏娃受试探而失败,主要原因是她的心意不知不觉中,被魔鬼带到专注在神所没有给人的那一棵树上;却忘记了神已经给人的那许多可吃的果子。

  反之,约伯虽然失去所有的仍感恩知足,因他不理会神从他手中所拿去的有多少,而是专注在神所已加给他的有多少。他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一:21)。这不是已经很清楚让我们看见怎样可以从叹息怨言的失败中出来了么?让我们转眼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吧!祂是我们的真“约书亚”,祂必引领我们结束旷野的怨叹生活,进入属灵的迦南安息之中。

  “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来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