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智慧的心

林述恩

 

  犹太人除了他们的始祖亚伯拉罕被尊敬以外,还有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其中最特出的就是雅各,摩西,大卫等。

  一.雅各:意思就是以色列,生了十二个儿子,成为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耶稣基督就是是出于犹大支派。雅各的儿子约瑟做过埃及国的宰相,是一个很有地位的人。当雅各全家避难到埃及时,他已一百三十岁,他很荣耀的为法老祝福,法老问他:“你今年几岁?”他很谦卑的对法老说:“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创四七:9)这样的一个人,他所讲的话本来是值得夸奖的,是值得骄傲的。相反的,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却有属灵的眼光,经历过人生的过程,他看人生有苦难,人生的短暂。

  二.摩西:是神所拣选的人,出来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年轻时住在法老王宫里,算是埃及的侨民,说一口流利的埃及语,学尽了埃及人的学问。当我们看摩西这个人的时候,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是一个有学问,有聪明,有智识,有地位,神所看重的人,他领导几十万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经过旷野,击打磐石,磐石就流出水来,在西乃山传授神的十诫,在山上四十昼夜与神面对面,领以色列人打败亚玛力人。在人看来,他可以说是很成功了,完全了,但他自己还向神求告说:“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九○:12)  

  三.大卫:是神所爱,合神心意的人,他年少的时候牧羊,有一次以色列的仇敌非利士有一个人叫哥利亚身高九尺多的,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与他对敌,但大卫只用海边的几粒石头丢过去把他打死。以后以色列人拥护大卫为王,他在战场上时打败了所有的敌人。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他应当自满自足一无所缺才对,但他自己还说:“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诗三九:4)

  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都是有了世上的聪明,知识,学问等,他们都有很高的地位,但他们都缺少了智慧的心。

  在新旧约中另有两对夫妇,他们都是聪明,而且会计划的人,但他们都缺少了智慧的心,他们都不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结果他们都失败了。

  一.罗得夫妇(创一三章),罗得是亚伯拉罕的侄儿,当神叫亚伯拉罕离开故乡往前走的时候,亚伯拉罕不但带一家人去,他也带他侄儿的一家人同去。亚伯拉罕爱罗得如同爱自己的儿子,后来他们的财产牲畜很多,多到那地方不能容纳,他们的仆人们难免有相争的事。亚伯拉罕就对罗得说:你我是骨肉之亲,不可相争,遍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好好的分开,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罗得看见约但河的全平原就不客气的选了那一带,亚伯拉罕就住在迦南地,罗得渐渐迁移到所多玛,在那里成家立业,不但发了财而且做了官。后来四王和五王争战,五王打败了,四王就抢夺了所多玛城内的一切东西,掳去城内的人民。亚伯拉罕不顾一切率领壮丁三百十八人追赶四王,打败他们,把人民财物都夺回来,但是罗得就没有感恩的心,把神忘得一干二净。

  亚伯拉罕到处建筑祭坛献祭给神,但是罗得忘了主只顾世界。因此所多玛城罪大恶极,神想把它除灭,亚伯拉罕多次为那城祈祷,求神差遣天使救罗得。可惜罗得半信半疑,他的妻子也舍不得离开,最后,天使拉着他们的手,带领他们到城外去,并且吩咐他们不可再回头看。但是罗得的妻子人在城外,心却在城内,回头一看却变成了盐柱,他们有聪明,计划,智识,但是没有智慧的心。  

  二.亚拿尼亚夫妇(徒四:32-37;五:1-10),那时的教会是不分彼此的,各人都把自己的东西无条件的拿出来大家公用,有的把田产房屋卖了,把所得的钱交给使徒分配,那时的亚拿尼亚夫妇外表看来很热心,但他们实际上是完全顾面子的。他们看见别人都把财产拿出来,若他们不交出来会失去面子,拿出来又舍不得,于是他们经过讨论之后找出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来,即把田产卖出去,把所得的价钱留下一半,把一半拿出来表示热心。这件事只有他们夫妻二人知道,神那次透过彼得管教他们的行为,以至他们都死在使徒面前。

  他们夫妇同心合作,打的算盘也不错,以为彼得这穷传道是老实人,他们以为把价钱的一半献上,一半留下来可以在几年后原本收回不大会有损失的。但神不允许人这样作假冒伪善的事,神是轻慢不得的,欺哄不过的。可惜今天教会里面也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用诡诈的方法把钱拿出来与神讨价还价,人虽然不知道,但圣灵的眼是明亮的,神是有办法对付的。亚拿尼亚夫妇非常聪明,会赚钱,会打算盘,但可惜他们缺乏智慧的心。  

  今天我们看到新旧约的两对夫妇,他们什么都不缺乏,但他们却乏了属灵智慧的心,他们从不考虑到“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我的生命不长。”我们在世的日子无法知道我身之终,我们的寿数几何,雅各,摩西,大卫所需要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们所求的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应当求的。巴不得圣灵充满我们的心,使我们不但有属世的聪明,学问,知识,更应当追求那属灵智慧的心,使我们不但顾念所见的。更应当顾念那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不过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才是永远长存的。(林后四: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