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同工之道

陈润棠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腓二:1-11)

  摩西时代,早已有同工即约书亚与迦勒等人;保罗时代已有一完美的队工(Teamwork)即巴拿巴,西拉,路加,提摩太等等。现代的葛培理手下有一班忠心的同工配搭事奉,一同工即二三十年之久,难能可贵。

  华人无论在社会或教会里,仍然是一盘散沙,山头主义或各自“自立为王”﹖这与民族性有关,还有文化背景差异,观点看法不一样,神学立场的距离,年纪的鸿沟,再加其他人为因素,同工真不容易。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处世不易,同工更难!同工若好,工作顺利愉快,不然,“同工变同攻”,你攻过来,我攻过去,那就难上加难了。人非圣贤,人际关系本有难处,而同工之间的意见相左,甚至分离,总是难免,不要自以为灵命不错,就不会重演保罗与巴拿巴为马可而失和的前例,我们不会比他们更属灵,这方面实在要仰赖主的怜悯。 

  从以上经节以及其他经文,我们可学到下列的几点功课:

一.欣赏同工的长处

  “要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

  同工之间,首要的不可有私心,更不能有野心与偏心,大家的焦点应对正“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同工之间,各有长短与不同的禀赋,有的讲道好,有些人恩赐多并广泛,有些人精于办事,有的经验丰富,有的思想敏捷,有的治事精细;同工间,若能彼此了解尊重,彼此欣赏对方,这样的同工,就容易相处,若各人不看别人比自己强,而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话,麻烦就跟着来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十二至三十节中训勉说:我们都属基督,如同肢体属于身子一样,有人作手,有人作脚,大家配搭事奉主,切莫因见人的长处,而加重自己的自卑感,进而激起妒嫉,攻击自己同工加以破坏,要戒之慎之!

  在一教会,有甲乙同工二人,神给甲同工有好口才的恩赐,很会讲道,深得会众的爱戴;同工乙虽口才不及甲,但专长于探访牧养和辅导,工作的成效卓著,弟兄姐妹们都很喜欢他。同工乙不但不嫉妒同工甲占有较多的讲道机会,反而存心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主动要求教会的执事们,多安排机会给甲同工讲道;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当探访时,总是夸赞甲讲道好,常鼓励慕道朋友,踊跃去听甲讲道,结果很多人来。有一次,二人联袂出访一未信主家庭,乙当众称赞甲的讲道,是如何的引人入胜,恳请下个主日,务必亲临聆听;甲则谦称:到底好坏,还得请各位听过才定评,但乙同工的关怀更宝贵。这就是同工之间,彼此配搭事奉,相互欣赏的美好见证。

二.顾念同工的益处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二:4)

  我们常想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方便,舒服,自己的好处,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满足,而妨碍或连累了别人。保罗在此劝导,要顾念同工的“事”,“事”的原义是“益处”(Interest)的意思。很多时候,若只会“各人自扫门前雪”,同工的需要却没有注意到,“自己顾自己”,难免破坏了同工之间的感情与合作。

  有一个宗派教会,内部的问题重重,总部的年会中,要调整同工们的薪资,或调换服事的工埸,这是他们的规章。大城市的薪俸比小乡镇的高,小村庄的生活条件比大都会差,调动结果一经发表,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人因不满情绪高涨,即刻就闹翻了天。总会也没有顾及同工的实况,应补贴那些食指浩繁的大家庭,舒解他们沉重的负担,只知死死板板的照本宣科,没有顾念到同工们的需要,而在有意无意中造成了不少的磨擦,破裂,纷争与遗憾。

  其实,神的工人不要太过计较金钱的多寡,与物质的享受,但若有人蒙上主特别赐福,就该暗中多方济助那些贫乏不足手头拮据的同工,这才是主里真爱的表现。

三.记念同工的好处

  “我靠主大大的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腓四:10,另参15-17)

  保罗被安提阿教会差派出去以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起初安提阿教会也在经济上资助他,但他越跑越远,当时的交通和邮政都不方便,保罗的行踪杳然,安提阿教会的经援缓不济急,保罗在迫不得已之下,就要亲手作工,以织帐蓬维生。但是腓立比教会却一次又一次的,暗中接济他,保罗领受后念念不忘,特特深致谢忱,求主恩待,把得救的果子多多加给腓立比教会。我们要常常感念主恩,更千万不要作个忘恩负义的人。其实实际的帮助,并不一定是在金钱或物质上,也许为之打一通电话,或转达一个口信,都是举手之劳,但至少也得:受恩莫忘才是!

四.宽容同工的错处

  “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六:1)

  纵使圣贤,难免有错,在事奉主的过程中,同工若无意间犯错,或被过犯所胜,落在罪恶中,我们不应该很快定他的罪,妄加责备,应该遵照圣经的教导,暗中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古训:“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彼得三次不认主,主耶稣并没有责备和离弃他,反而用爱心把他挽回过来,并委以重任。若在同工的失败和软弱上,落井下石,受亏损的乃是神的工作;反之,若跌倒的是自己而同工用爱心来劝勉,要勇于认错悔改,不要碍于面子,自尊,以及属灵的自义,而一意孤行。同工间能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互相体谅,代祷支持,肝胆相照,那是好得无比。

五.担当同工的难处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

  同工的范围应定得宽广一点,凡在教会里的事奉,无论是牧师,长执,诗班的领导,青年或妇女团契的主席,教会里的秘书,干事,都是我们的同工;若出外作宣教士,与其他差会的肢体共事,亦当然为同工。

  同工间难免有些重担,所以保罗就劝导说: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这重担可能有经济上,物质上的需要,精神上或心理上的负担,家庭的问题或者教会里的难题,文化上差距的困扰,工作的沉重压力,致使不少同工的健康受损,在服事一段时间之后,不是胃痛就是经常失眠,搞到神经衰弱,或百病丛生,Burnout而精力耗尽,这时应该学习彼此安慰扶持,用爱心彼此肩负重担解决问题。

  同工虽不属同一教派或差会,如遇身体软弱,或因工作量过重,力不能胜,有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同工的家庭出现问题时,难以启齿,身为同工,要暗中体察,设法尽力作调解或安慰辅导的工作。 

  早年有一中年牧师是神学院的老师,有一年纪高迈的老牧师为院长。中年牧师因为讲道好,很受欢迎。课余之暇,不断的有人邀他领会,请他讲道,那时当地的交通和路况,都十分恶劣,气候又炎热,几乎每次讲道回来,加上舟车劳累,都不支病倒;一连多次后,师母心生不悦,却不便明说。后来院长再派那牧师出勤时,那牧师因“气管炎”而面有难色,老牧师体察入微,查觉出来,为他人着想,体恤同工的难处,另行安排高班同学代替,这就解决了同工的难处。

六.体谅同工的短处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罗一二:16)

  卑微的人,有因家境贫苦,出身寒微,节俭成性;或者生在乡间,受的教育有限,知识较差;或事奉的机会少,经验不够,或恩赐较差等等。若我们有这些同工的话,应体谅他们的背景,不要把他们节俭看成是吝啬,而嫌弃他们;更莫因各方面表现不达理想,而藐视他们。

  有些同工,作事迟钝,若在我们手下,好像不是助益,反成累赘,这就是考验我们,是否有耐心和爱心的时候了,看我们能不能俯就他们!对于初初踏入事奉工场的年轻同工,作为年长和资深的同工,应该尽可能的教导,指点,扶持,迁就,帮助他们,不要对初学者要求太高。当他们力不从心,构不着我们的标准时,不该轻看指责他们,或颐指气使视之如雇工,使他们受委屈而灰心丧志,这对他们是严酷的打击,甚至于有人受不了,为此而离开了主的工作,造成极大的亏损。经验丰富的同工,身为领袖在这方面要特别小心谨慎,若蒙主给予特别的恩赐,就得能者多劳,主耶稣也曾教导说:

  “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一二:48)

七.胜过同工的恶处

  “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一二:21)

  信主或事奉主的人,常会受不信者的逼害和压迫,自是难免,同工也会恶待我们吗﹖但历史证明,的确有这样的事实:扫罗看见大卫杀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亚,虽然除去心头大患,却因众妇女高唱:“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一八:7)而对大卫嫉恨入骨,当场冒火,要置之死地而后快,三番四次的追杀,那种赶尽杀绝,不除不快的心态,那里是用来对付同工的﹖!反之,大卫因敬畏神及爱护其受膏者,他视扫罗为上司,为同工,为战友。扫罗虽多次落在大卫手中,取他性命易如反掌,但是大卫却用爱和善来回应扫罗的追杀,以致扫罗后来自承其过,放声大哭的对大卫说:“你比我公义;因为你以善待我,我却以恶待你。”(撒上二四:17)

  “有难同当”易,“有福同享”难,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综观那些发生问题的教会,很少是在胼手胝足的开创艰苦时期,却多半是在发展期中,或富有并蒸蒸日上的时候;求主怜悯,好叫我们在顺境中,也像临深渊履薄冰一般,特别的谨慎,以免失败滑倒。保罗劝勉我们要“以善胜恶”,对于曾经得罪过自己,或曾遭到同工陷害的人,受过创伤的人若仍怀恨在心的话,那岂不是“计算人的恶”﹖但“爱是不计算人的恶”(林前一三:5),我们作主工传福音都来不及,那有时间去恨人﹖求主帮助我们,靠着主的恩典,胜过别人的恶处。

结论

  心胸广大,求同存异是接纳同工的原则。各就各位,配搭事奉,互为肢体,相辅相成,接纳同工,至终就是“同心合意,兴旺福音”(腓一:5),在这大前提之下,其他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在这团队工作的时代,意见相同的是工作的同工,意见不同的是生命的同工,同心的同工是一种享受,不同心的同工是一种忍受。求主帮助我们,叫我们懂得享受,也懂得忍受。

  最后,同工之间和睦相处,若本为相识,或为同学,知交,那最美好。若与其他教会同工相处一齐事奉,就要和睦同居。大卫在诗篇中盛赞道;“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一三三:1)

  常言道“相见好,同住难”,曾见两对外国宣教士夫妇,因儿女细故结怨,发生磨擦,家住对门,竟然彼此不来往,也不打招呼,结果他们的事奉与见证,一败涂地。 

  “看哪!”是神自己赞叹,欣赏,兴奋,以至大声的高呼着说:“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如果同工之间能彼此相爱,和睦同居,我们的神将是何等的高兴!何等的安慰!这也是最美好的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