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蓦然回首,惊悚一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马忤斯行旅者的联想

殷颖

 

 

  

在耶路撒冷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大事,那称为犹太人之王的耶稣被彼拉多宣判死刑,并且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这件大事在经过几天的纷扰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主的门徒们不是躲在关闭的屋子里暗自悲伤,便是四处星散了。有几个门徒要远离这个伤心的地方,离开了耶路撒冷,茫茫然地走在以马忤斯的罗马国道上。他们边走边谈,神情落寞,满面愁容,信心沉到谷底。而对于有关耶稣复活的传说,也将信将疑。同行者中却不知不觉地多出了一个人来,也参与了他们的谈话。并且向他们分析,自摩西以降,许多先知关于弥赛亚的预言;指出基督的受害,正合乎圣经记载,基督并要因此进入荣耀。但门徒们还是提不起精神。这人不得不向他们警示:“你们的信心太迟钝了。”信心要在现实中得到验证,但现实却无情地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原来他们的“信心”只能在平时理性信仰中才能发挥作用,一遇到真实情况,信心便麻木迟钝失去作用了。尽管有人在旁提醒,门徒们却依然心中没有著落。而且也从未注意这位同行者,正是主基督自己。
  这几个伤心绝望,忧心忡忡,若有所失的门徒,一路走来,并不知他们忧心的对象,让他们不能释怀的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正在他们的身旁,与他们聊天,并为他们解惑。直到这一行人走到日头平西,饥肠辘辘,身体困乏,才一同走进一间小餐馆,打算在一起用餐。在用餐之前,他们要低头谢饭,忽见眼前这位同行者,用他们最熟悉的动作,将饼擘开了,递在他们手中…他们才如电光火石般恍然憬悟,这不正是他们一路忧心忡忡地谈论的主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等他们认出主来的时候,耶稣却不见了…(路二四:13-35)。

* * *

  在古往今来,许多寻道者的人生道路上,以马忤斯的经验正一再重复,不断地发生。但许多人却终其一生,并没有察觉,未能蓦然回首,幡然觉悟。却一直低著头,索然寡味地在咀嚼著眼前的食物。有的人却能在一瞬间,改变了他的一生。

* * *

  彼得在拔刀砍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时,杀气腾腾,一心护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但一路跟随兵丁们将主押进大祭司的庭院,火光中兵丁们凶残的眼神与吆喝,以及大祭司庭中排出的阵仗,已逐渐将彼得的雄心销镕。彼得猥猥琐琐地跟在一些看热闹的人群中,不但血气的斗志全失,信心也已消磨殆尽。这时一个大祭司的使女,认出了彼得,立刻指认彼得与那人(主)一伙,彼得立刻否认:“女子,我不认得他。”少时又有人指认:“你也是与他们一党的”,彼得又说:“你这个人,我不是。”一小时后又有人出来指认:“他实在是与那人一伙的”,他的口音是加利利人。彼得随口说出人习惯讲的谎言:“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但鸡就在这时发出了喔喔的啼声,惊悚间,彼得蓦然回首,刚刚撞到了耶稣慈蔼的目光,“主转过身来,看彼得。”(路二二:61)这虽只是惊悚一瞥,却让彼得想起主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懊悔与悲痛,怆惶地奔出了大祭司的宅院,放声大恸,哭声掩盖了晨鸡的啼声。

* * *

  有人读了老子的道德经,拍案叫绝。呵,这不就是圣经里所说的…按“道德经”有八十一章计五千言,与圣经中有些道理颇相吻合。莫非此人也是神差来的先知吗?李聃这位大思想家的玄思虽暗合圣经,仍为间接的启示。他的思想伴你一路行来,直到你有一天,忽然接触到圣经中的福音,你才会眼睛一亮,悟出他的一些话,虽与圣经的道理十分近似,但主的话才是道路,真理与生命,若不借著基督,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一四:6)。

* * *

  “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蓦然回首”…“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提前一:15-16),“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六:23)。

* *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来尝往也,盈虚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若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呼?…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超之而成色。取之无禁,因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蓦然回首”…“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以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道书第一章)

* * *

  青年的马丁路德,颠沛在乞食的路上,昏厥在自我鞭笞的暗室中,挣扎在力竭声嘶的断续祈祷中,但他要追求的内心平安,却似乎愈来愈远,且遥不可及…“蓦然回首”,“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一:17),神的话如灵光般鲜活地闪耀在他心中,“因信称义,赖恩得救”。他立刻感到大解脱,大喜悦,哈利路亚!路德终于得救了。

 

金灯台活页刊第一二二期 06.3
作者简介:殷颖牧师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