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蒙召与选上

殷颖

 

  “同工不同酬”的争议,在政府机构或民营企业常见。抗议的方式,甚至采用罢工等激烈手段表达强烈的愤怒与不满。教会内,其实也有这个问题。“葡萄园比喻”正是一个工人抱怨待遇“不公”,足见社会上种种问题,在教会中同样也会发生。以下是基督讲的“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天国好像一个家主,清早出去雇请工人到他的葡萄园工作。他和工人讲定了一天的工钱是一个银币,然后派他们到葡萄园去。大约九点钟,他又出去,看见还有人闲站在街市上,就对他们说:‘你们也到葡萄园来吧,我会给你们合理的工钱。’他们就去了。约在正午和下午三点钟,他又出去,也是这样作。下午五点钟左右,他再出去,看见还有人站着,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整天站在这里不去作工?’他们回答:‘没有人用我们。’他说:‘你们也到葡萄园来吧。’到了黄昏,园主对管工说:‘把工人叫来,给他们工钱,从最后的开始,到最先来的。’那些下午五点钟才开始作工的人来了,每个人都领到一个银币。最先作工的人也来了,以为会多得一点,但每个人也是领到一个银币。他们领到之后,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在烈日之下劳苦,这些后来的人只工作了一个小时,你却给他们跟我们一样的工钱。’家主回答他们当中的一个,说:‘朋友,我并没有亏待你。你我不是讲定了一个银币吗?拿你的工钱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是我的主意。难道我不可以照自己的主意用我的财物吗?还是因为我仁慈你就嫉妒呢?’因此,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太二○:1-16,圣经新译本

工作与报酬

  作工得工价,天经地义,摩西的律法有明确规定(申二五:15;利一九:13;雅五:4)。人类从农牧业到工商业社会,早已成习并订定法律,工人争取合理工资无可非议(雅五:4)。但在“葡萄园比喻”中的工人,抱怨主人发放工资“不公”,却有待商榷。因主人雇用他时商订的工资标准,与后来发放的完全相同并未短缺。工人抱怨的“不公”,不是因主人少发了他的工资,而是超发了别人的工资。两相比较,自己做的工时多,别人做的工时少,主人竟同酬发给。早晨九时开始工作的人与黄昏五时才入园工作的人,同样得到一块银币,这样便引起工时长的认为是“不公”,因而不满。若单纯站在以“酬劳”为目的的工作者立场,这种“不公”之论或许有其道理:因同工便该同酬,工时长的多得,工时短的少得。但葡萄园并非一般工场,它象征天国,在世上之代表乃教会或教会机构。工人在世间工作的机制都应相同,教会却毕竟与社会不尽相同,对提供酬劳的看法,自然可能有天壤之别。一般社会上的工人到工场工作,其唯一目的便是挣工资以维持生活,他是以工作为手段,酬劳为目的。但在神的葡萄园中,酬劳应属次要,工作机会才是优先考虑。能有机会进葡萄园做工,是天大的恩典,应不计较酬劳,甚至没有酬劳都愿意接受。有机会进葡萄园中工作,是感觉满心欢喜,还是感到劳苦受热且计较工资,心态上差异很大。以“功利”心态进天国的人,与改教大师马丁路德所极力反对的专靠“善工”称义得救的,是同路人,因他们不明白得救是专靠恩典而非善工。

一块银币

  家主雇用工人到葡萄园做工,讲定一天一块银币,早来的不多付,晚到的也不少付,同样是一块银币。圣经注释者认为,这一块银币象征基督一次为罪人献上的挽回祭。人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能悔改进入神的葡萄园,他所得的救恩都一样。与主耶稣同钉十字架的强盗,及时在十字架上悔改,便可与主一同到乐园。进入天国的人,是不论年资的。如果早来的工人在园中工作,不知珍惜在神国工作的恩典,反因“劳苦受热”抱怨连连,显示他并未真正悔改,最后终将失落,自然不如那最后能把握机会及时悔改者可以得救。主说:“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后来者反而居上。

蒙召与选上

  “普救论”者认为上帝既是爱,人人可因爱蒙召,任何人,任何宗教信奉者,最后均会进入天国。“普救论”者只讲对了前一半,就是普天下之人皆可蒙召。当初亚伯拉罕蒙召赴迦南地时,上帝已经告诉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一二:3)基督升天前,对门徒颁布的大使命,更郑重宣布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八:19)然而蒙召与选上是两件事。主的恩典普及天下万民,但人在蒙召之后应当悔改(太四:17)并受洗接受基督为救主,才可得救(可一六:16;约三:16-17)。那些先后被召进入葡萄园的工人,是否能被选上,端视各人是否真正悔改与接受基督。所以园主最后宣布:蒙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金灯台活页刊第一六○期 2012.7
作者殷颖牧师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