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读经讲义



二.该知道的事(3:3-7)

1. 该知道讥诮主再来者的道理(3:3-4)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未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3:3-4)

  在此一开就说:“第一要紧的…”,表示主耶稣基督的再来之真理,在圣经全部真理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若要防备异端的迷惑,“第一要紧的”是要防备那些讥诮主再来的道理。魔鬼在这方面的诡计是:一方面使人不信主的再来,另一面又使那些信主再来的人,妄自推测计算主来的日子,因而闹出许多话柄,摇动人的信心,使主的名多受毁谤,又给那些攻击基督教的人更多的借口。

  “好讥诮的人”在犹大书18节也提到。他们被称为好讥诮者的缘故,因他们不信主亲口所应许的话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约14:3)。和主耶稣受难前在大祭司面前所作的见证:“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6:64)。在主耶稣升天后天使也说过类似的话:“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1:11)。

  这等人既不相信主这么明白的应许,只看物质界的情形,便凭自己的意思讥诮那些等候主再来的人,称他们为愚昧落伍,而自以为聪明,其实这等人乃是“好讥诮的人”。

  “随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私欲”在这里的意义是应用于对主的真理的叛逆方面。“私欲”不但会影响人的道德,也会影响人对于主的真道的观点和主张;人若没有信心或体贴肉体,顺从私欲行事,这样即使他在教会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一个传道人,他的言论和主张仍然很容易受到自己私欲的影响,就会凭自己意思曲解圣经的道理,为自己的行事掩饰辩护,使人无法谴责他所行的事,反而觉得他也有根据。这样地体贴私欲来讲解圣经的结果,就会使那些原来属肉体、贪爱世界的信徒,在生活行事上,以他们的道理为根据和借口,而更加放胆地放纵自己了。

  但这里使徒所说:“随自己私欲出来讥诮说”,是特别指那些对主再来的真理,凭着个人的偏见而批评、讲解。不论他们本身的行为如何,他们是否为自己的行事辩护,但他们这种凭自己的喜好来讲解主再来的预言,结果便产生出各种错误,并引起毁谤的话柄。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这就是那些讥诮主再来的人理论和根据。他们以为自从远古的历史以来,自然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现象,使人可以看出这世界将到了终结的日子。每日不是照常日出日落,阴雨晴明,四季轮转吗?社会上的人不是照常吃喝嫁娶,忙忙碌碌地生活着吗?他们就凭着这等情形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由此看来从使徒时代开始到现在,那些讥诮主再来的人的理论,都是相似的;并且这类似的不信的表现,和挪亚洪水时代以及所多玛、蛾摩拉的人的不信也是十分雷同,他们讥诮神的审判怎么可能来临呢?但就在他们自己以为平安稳妥时,神的刑罚便来临了(参创19:14;来11:7;太24:32-39;帖前5:3)。

  今天许多信徒,正在抱着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要等候某些事件应验之后,主耶稣才会来到。例如,最普通的观念以为福音还未传遍天下,所以主耶稣还不会来,其实这种观念并不正确。笔者在1943年时在西康一所专科学校读医科,全校只有三个基督徒,我们利用暑假机会作乡村布道工作,专门到偏僻的小村落布道,常常走十几里路才有几家村民,我们深信那些地方必然未听过福音,岂知有好几处的人,都说他们曾听过福音,原来比我们早几十年曾经有一位传道人到西藏去传福音时经过他们的地方,向他们传过福音。所以如果凭我们自己的想像以为福音未传遍,主不会来,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我们根本不能完全确知福音的踪迹曾经走过什么地方。

  虽然“福音传遍天下,主耶稣才会来”,这观念出自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4节,但马太福音二十四章所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这些话并非指现时代,乃是指后三年半的大灾期开始前的事;那将福音传遍天下的,将会是启示录十一章的那两个见证人。那时基督已经降临到空中,无所谓警醒等候了。所以我们所等候的其实是“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罗11:25),亦即神所定规应当得救的人数目满足,那时基督就要再来;但谁能知道外邦人的数目什么时候添满呢?只有主知道。这样我们只能随时等候主再来,并无任何明显的预兆,可借以估计主来的时日。我们应当留心使徒保罗的警告:“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帖前5:3)。这句话虽然是针对那些直到主再来尚未信主的人说的,但它却说明了主再来的日子无法估计,所以信徒应当时刻警醒预备等候主来。

2. 该知道天地之存废都因神的命令而定(3:5-7)

“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借水而成的地;”(3:5)

  “故意忘记”,即故意不去思想神的作为,故意不去留意那些足以证明有一位神的事。正如使徒保罗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19-21)。人的罪恶和骄傲,使人故意不去想到神和神的权能,因而成为对神的事愚顽无知的人。那些讥诮主再来和世代将来结局的人,也是这样。

  “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天地乃是凭神的命令(话语)而有的。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神创造这世界时,只不过凭祂口中所说的“要有…”便照祂所说的有了。既然这样,这天地若因“神的命”而消灭又有什么希奇呢?其实今日宇宙所能维持正常的规律运行不息,也正是出于神的命令而得以保持现状的(参来1:3)。

  “并从水而出、借水而成的地”,本句英译作 and the earth standing out of the water and in the water,中文新旧库译本作“有地从水而出,借水联结”;是则“从水而出”的意思并非从水而造出地,乃是将水陆分开而成了地的意思,这样就和创世记第一章中神将“天下的水”“聚在一处”而造成水陆的记载相合(创1:9-10)。

  这里的记载应与创世记一章1至10节记载对照。按创一章1节已有了“地”,但那“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被水淹没的。注意,圣经在那里却未说那地是怎样来的,未说明神怎样造了天地。只告诉我们神在那已有而黑暗空虚的地上,造成我们现今居住的世界。

“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3:6)

  “故此”表明本节所讲的是根据上节所说的“地”,也就是上节所说:“从水而出、借水而成为的地”。

  “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这是这两节经文解释的重要关键。在乎所指的“当时的世界”是哪一个世界?是指创一章1、2节那最初的世界?还是指创六至八章挪亚时代的世界?倘若是指挪亚时代,则这两节经文的意思是:

  不但起初的时候神曾借分开水陆而造成今日的“地”,而且挪亚时代曾用水审判过这“地”。

  但若是指创一章1、2节的世界,那么这两节的意思是:

  使徒是在追述神如何凭祂的命令分开水陆、造成今日的天地,而且曾同样地凭祂的命令,用水审判了最初的世界(就是在现今的世界之前的世界)。

  这末后的一种解释,是比较完满的,因为:

  A. 这解释与上下文的讨论相合,上文一直在讨论神最初创造,如:4节“万物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5节“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而下文7节所说:“但现今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显然也是指神在创世记第一章中的命令,而绝不可能指挪亚时代,其实上下文均未提及挪亚的事。挪亚洪水并不是世界完全的毁灭,神并未在挪亚洪水之后有另一次的创造。挪亚洪水实际上只是对叛逆神的人的一次审判,把人类引进一个新的开端而已,并不是完全的毁灭。

  B. 这解释与创世记第一章的记载吻合。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是曾经受过一次大审判而被水淹没的。按创一章1至2节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这正是受过审判被水淹没的情形,而不会是神起初创造的天地(创1:1上)。全能而喜爱光明的神绝不会先行造出一个空虚黑暗的地,然后慢慢把它改好,除非那地曾经过破坏和审判。

  所以使徒在这里所讲的,正好解释了创一章1至2节的地为什么会成了空虚混沌的,就是因为神曾经用水审判了当时世代的缘故。

“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3:7)

  “但…”表示以下所讲和上句的意思不同或相反。“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这意思就是,虽然神曾用水淹没了起初的世界,但对于现今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神的审判尚未到,仍然同样是凭着神创造世界时的那命令而存留,直到结局的日子来到。现今世界能以保持现状,自然界的各种规律能以正常地运行不息,都是因神的命令而保持的。

  “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本句指“不敬虔之人”是必要受审判的。神已经为他定了一个“遭沉沦的日子”(参徒17:31),那日子也就是神要毁灭这世界的日子。使徒提到这件事其用意是要说明主怎样审判了当时的世界,亦必然会审判现今的世界,则主耶稣再来的应许自然是真确的了;因为主耶稣的再来和这世界末了时,不敬虔的人遭沉沦,都是相继发生的事。若主耶稣尚未再次降临,则在主降临以后才来到的世界末日也就不能发生了。

  由“用火焚烧”,可见将来神审判这世界所用的方法不再是水淹,乃是火烧。这可能因为神曾经与挪亚立约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的缘故(创9:11)。在使徒写这书信的时候,提到神要用火焚烧这个世界,是令人无法相信的;但现今由于核子弹的发明,这世界将会由火焚烧以致毁灭的结局,乃是十分可信的了。在此再一次证明圣经的话是出于神的启示,不是常人的智慧所能创作的。

  本节亦助证上文第6节所说的“当时的世界”是指创一章1至2节的世界,因为那是讲到最初的世界的受审判,本节则论及现今的世界将受审判。使徒引用最初的世界的审判,以证明现今的世界亦必受审判是十分自然而合理的;因为它是同一性质的世界结局;但如果第6节的“当时的世界”是指挪亚时代,则挪亚时代的审判就不同性质,因为挪亚时代的审判并非世界的一种最后“结局”,只不过像所多玛、蛾摩拉二城的毁灭一样,是要“作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而已(彼后2:6)。

著者:陈终道牧师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