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读经讲义



叁 第五个插入的警告“不可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12:14-29)

  著者在说了上文的劝勉之后,就再加入这个警告,目的要加强上文所劝告的话的重要性,进一步也说明信徒应当存着盼望和忍耐的心,忍受苦难奔走前面路程的理由。一方面因为信徒若不向前进步,追求圣洁,就恐怕他们当中会有人失了神的恩,又有毒根生出扰乱众人;另一方面因为信徒既在新约之下,有更美的盼望,等候那更美的国度,就应当忍受这至暂至轻的苦楚,再接再厉,向前奔走了。

一.要追求和睦圣洁(12:14-17)

“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12:14)

  许多属灵的经历,是要追求才能得着,在此给我们看见,与人和睦也是必须追求才能得着的,不是听其自然就会和睦;听其自然就必给魔鬼机会引起误会和纷争。“追求”原文为 diōkete 有追寻、追逼、追逐的意思,正如猎人追逐他的猎物那样地追逐。我们也应当有这种态度追求和睦,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和荣耀,爱好和睦,决心务要追求到为止。

  “众人”,这众人的范围大概也包括教外的人,连那些使他们受苦的人在内。在受苦中的信徒更须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因为这样能显出信徒的爱心、宽容,和善良的德行,使神得荣耀;又能减少外人对信徒的误会,而多得人的同情,同时也使弟兄姊妹之间更加同心,互相体谅勉励,胜过苦难。

  “并要追求圣洁”,个人的生活圣洁,与对众人的和睦相处也有很大的关系。个人不追求圣洁,就难以与众人和睦,因为个人的任何罪行,都多多少少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这两句话使我们看见两方面的真理:

  A. 所谓要追求与众人和睦的意思,并不是在庇謢或容纳罪恶的情形下,来保持与众人和睦,乃是在圣洁的原则下竭力寻求与众人和睦。

  B. 追求圣洁并非不顾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反之,有圣洁生活的人,他和别人的关系是良好的,不是有隔膜的,否则就是不圣洁,而且也不和睦。

  所以信徒应追求的,不只是对别人的和睦,与个人的圣洁,且应当追求教会性的(团体性的)圣洁与和睦。

  “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这句话并非说信徒要凭自己在生活行事达到圣洁才能得救的意思,否则在古今中外的信徒中少有人能以得救。因为“圣洁”并非不犯大罪只犯小罪,也不是比别人少犯罪就算圣洁,圣洁乃是像神那样的无罪。圣经中论圣洁的意义,乃是毫无瑕疪玷污的才算圣洁(弗1:4,5:27;西1:22;来7:26)。信徒能以得救,乃因信赖基督赎罪的功效(来9:10、14;林前1:2),以基督的圣洁为圣洁的缘故(林前1:30)。

  所以这里非圣洁没有人能见神的意思乃是:虽然信徒因在基督里成圣而得救,非靠自己,但究竟仍然是圣洁了才能“见主”,可见圣洁乃是神对信徒的要求,是神所喜悦的。所以信徒纵然不靠自己的行为圣洁以得救,但仍当追求圣洁的生活。信徒在信主以后,即当远离罪恶,不再犯罪,即使偶然犯罪,也应当立即悔改,求主的赦免,以保持“圣洁”的生活。

“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12:15)

  “失了”原文 husterōn 是缺乏、迟到、赶不及、算作次等的意思。这个字新约中共用了十六次,其中太十九章20节,可十章21节,路二十二章35节译作“缺少”;路十五章14节译作“穷苦”;约二章3节译作“用尽”;罗三章23节译作“亏缺”;林前一章7节译作“不及”;林前八章8节译作“损”;林前十二章24节译作“缺欠”;林后十一章5节,十二章11节译作“以下”;林后十一章9节,腓四章12节译作“缺乏”;本书四章1节译作“赶不上”,又十一章37节译作“穷乏”,只有这里译作“失了”。而以上的十六次,中文的译法虽有许多种,但意义都相近,唯有这里译作“失”,意思与以上的完全不同,所以这里的“失”译作“及不上”更为适宜。在新旧库译本,这句话是译作“恐怕有人达不到神的恩”较接近原意。

  “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毒”原文 pikrias 即苦味、苦性,在徒八章23节译作“苦胆”,罗三章14节译作“苦毒”,弗四章31节译作“恶毒”,小字作阴毒,在新约中只用过这几次。“根”riza 是本、源、缘因的意思。

  注意这“毒根”不是指信徒个人心中的一种恶毒因素,乃是指团体中的恶毒因素,因下文接着说:“…扰乱你们…叫众人沾染污秽”,可见确是指团体中的一种“毒”。这毒根可能是指一种异端或错误的道理,或一种犯罪的人,能影响其余信徒的。按照上下文,这“毒根”更好的解释就是指上句那些达不到神恩的人,他们知道许多道理,却把属灵真理的教训视作平常,没有敬虔的心,甚或淫乱、贪恋世俗,他们的行事与言论似是而非,使许多其余的信徒受影响而沾染污秽;总之,这“毒根”与林前五章6节的“面酵”有相同的性质和作用,都是能使全教会陷于不圣洁的罪中的。不过著者在这里并未肯定地说,他们当中已经有了“毒根”生出,但著者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谨慎不为自己和全教会谨慎,不追寻和睦同心,不在圣洁的路上向前追求,不挺起下垂的手发酸的腿,其结果必使教会失去见证的能力,以致那些在教会中原本是有名无实的信徒,更加放胆犯罪,给魔鬼搅扰教会的机会。

“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这是你们知道的。”(12:16-17)

  “恐怕”,这是这几节中第三次提到“恐怕”,信徒个人在灵性上放松、停顿、不振作的结果,就会影响全教会在灵性上也放松、停顿。继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罪恶和错误的事都会发生在教会中了。所以著者在警告的话中,为那些疲倦灰心的信徒有那么多的“恐怕”,因为信徒什么时候一停止追求,他的灵性情形,就已经到了值得忧虑的地步了!

  在这里特别引以扫为例,来警告贪恋世俗之人的危险,以扫因一点食物而将他的长子名分出卖,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表现出以扫对于神旳应许、祝福,和将来的产业没有信心而轻视,对于世俗的事却贪恋不舍。按创二十五章说他善于打猎,常在田野,他会贪食一点红豆汤而出卖长子名分的原因,实不是偶然的,因他未贪吃红豆汤之前,已经先有贪恋世俗的心了;他已经是常在田野追逐猎物的人,然后才至于因一点食物出卖长子名分的地步。这以扫很适合代表现今教会中那些挂名的教友,以扫并非已经得着父亲的祝福然后失去,不过他原本有可得着父亲祝福的机会,却在未得着之前失去;现今那些在教会中的挂名信徒也是这样,他们本来有必可得着神恩的机会,却因贪爱世界至终没有得着神的恩。

  以扫贪恋世俗的结果,是每一个贪爱世俗之人的鉴戒。他并非不想得属灵的祝福,他乃是想先得了“红豆汤”,先爱了世俗,以后再得属灵的祝福罢了。但结果他却得了“红豆汤”,无法再得着与长子名分相连的福分!许多人想眼前先爱世界,属灵的福气以后再说,这样的人,必走上以扫的痛苦道路,后悔莫及。

著者:陈终道牧师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