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的渺小有限,不能把握全面的知识,只能把握片面的知识。将片面作为全面,将局部作为全部,是人常犯的错误。科学探究也不例外,今将科学中以偏概全,在以下的四个例子中,略加说明。
例一:在舞台上,幕前可见的有十人,幕后不可见的也有十人。若有人说:舞台上只有幕前的十人,而忽略幕后的十人,便是以偏概全,犯了错误。
科学不外乎科学方法。以科学方法操作,探究自然物质界,便是科学。科学方法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能受观察或实验的,必须是可见,或可捉摸的。因之,从前所不见的,例如细菌,病毒,蛋白质分子等等,今日在高度显微镜下,成为可见的;从前无法实验的,今日因仪器改良,也成为可实验的了。同理,今日不可见,不可捉摸的,明日或许成为可见,可捉摸的;所以不能断然否认有它们的实际性,否则便成为井底之蛙。真理并不凭人在时空的局限下,作主观的定断而得。
其次科学方法只能用在物界层次,不能用在灵界的层次。我们不能捕捉天使或魔鬼,来给他们作一次体检。著名科哲家艾氏(Eddinglon)有个好比方,他说,近代科学好似渔夫在河中捕鱼,鱼网是科学方法,河是实际的世界,这鱼网有二英寸大的网眼,渔夫(科学)可以捞获许多价值的水产,但不能说因为没有捞获小于二英寸的鱼,虾等,所以否认它们有实际的存在。故此我们根据科学求知方法,因为它的片面性,也无法否认在物质世界之外有灵界的存在。
回到上述例子,幕后的人,虽非我们坐在台下的人所能眼见,但凭舞台上的工作人员,或有经验又知情的人,便可知道。何况此时此地,我们所不见的,并不保证在人类历史亿兆人中没有一个人见过。寻求真理切忌主观武断。
例二:一个坛缸中装有一百万个硬币,其中有一枚金币,其余都是铜币,若有人宣布说,这缸中有一百万铜币,即忽略了那百万分之一的金币,便是以偏概全,不符实际。
科学家所观察的,只是大自然中局部的事实;科学家所实验的,也只是属于有限的情况。以有限的事实与经验,作为全体的事实与经验,在科学中叫作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其实与一般采样法(Sampling)相同。
采样法所获得的事实,或数据,自具有其普遍性与代表性,但决不是全面事实。举凡遇到异常的事,采样者便要作例外处理,因之往往把非常的事搁置一旁,以免有碍结果的代表性。因此,采样法或归纳法,便往往会遗漏奇特异常的事。
例如一科学家对某问题在不同情况下,作了一千次实验,每次结果都可描在同一直线或曲线上,因此可以宣布发现一自然定律而功成名就。但其中只有一次实验结果不符其他,这结果便会被忽视或隐瞒。其次,若他不作一千次实验,只作五百次,或许这不符合的结果便未被发现。
我们再回到上述例子,若硬币不是一百万,而是如世界人口的六十多亿(或更多百千倍),那么,用采样法,每次取出极小比例的样品,便甚难发觉其中的那个金币了。相同的理化作用在大自然中,每小时有恒河沙数次,难以想像,我们所能观察与实验的事实仅为沧海一粟而已。
所以科学定律,常有被推翻的实例。归纳法的缺点已受明智人公认,是以偏概全的方法。
例三:根据调查结果,千位(或更多)百岁老人,都说没有亲自见过死人复活的事。基于此,如有人宣布说,世界上没有死人复活的事,不论现在,过去或未来都没有死人复活。这便是将局部人的经验作为全部人(现在,过去及未来所有人)的经验,是以偏概全的错误。
在我们的经验中,很难找出一位死后数小时或数日的人复活的事,所以有人认为死后不再复活,是自然定律。一般自然律由科学方法收集的事实为基础而规划(公式化),所以若有新的事实发现,与原来的“自然律”不符,并不因此取消新发现的事实,而是将原来的“自然律”重新规划,使成为更准确,或加以注解或限制,令其更符合客观的实际。由于科学方法既有漏洞,因此修改“自然律”是科学中屡见不鲜的事。许多人将自然律与社会法律混淆,认为自然律不可侵犯。但社会上立法团体所规定的法律是命令式的(Prescriptive),有禁止的意图存在,越规犯法是要受到制裁的。而人从自然界所探索规划的“自然律”,是人对客观实际的构想,是形容式的(Descriptive),可因修改而更为可靠,更符合事实。这是廿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扑柏(Karl Popper)清楚指明的。
例四:人的成长。假定自出生时约七磅重,至十八岁成年时重一百四十磅,增重率为二十位倍。若以此增重率推算到母体中怀孕的一剎那,便是以偏概全大为错误。因为母体中怀孕后头两个月便增重百万倍之多(虽然那时还只有一公分重,在此后的七个月再增加三千多倍)。
科学方法的观察与实验,只能在“现在”的时间内进行,不能在过去或未来的时间内进行。因此,所得的数据,都属于“现在”的。但科学家常常毫无顾忌地运用外推法,将现在局部的知识,无限外推(向后或向前),认为在全部时间与全部事实中,皆属确实。外推法(Extrapolation)是所谓信心之跳跃(Leap of faith),存有危险性,并无百分之百的准确度。并且跳跃的距离愈大,犯错度也愈高。无限外推,则正确度便趋于零。神在短短的六日中创造宇宙万物,这六日称为“创造期”,可以与妇人怀孕期相比。其中的变化,与出生以后的成长期,或独立生活期中的变化,不但作用大异其趣,速度更是迥异不同。人类及自然万物历史往后推,无可避免地推到这创造期,神奥秘创造的神迹中,正如个人的历史往后推到母体中的胚胎时期。可惜目前一般科学家推测宇宙或地球年龄,都罔顾神创造的事实并创造期中大相迥异的变化:大胆武断假设,目前的自然作用都与亿兆时间前完全一致,并且速率相同,提出“自然划一主义论”(Uniformitarianism)。因此推测宇宙开创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亿年之久,人类出现也已有二百万年。这种无凭遥远的臆测不值得我们重视。读过生物学的人都知道细胞的构造非常复杂,它的生活,成长及繁殖都依赖构造功能各司其职,交互作用,缺一不可。那么,试问,它的构造怎可能在亿万年中逐一出现?在整个细胞未成之前怎能生存下来而未被淘汰?基于错误的假设无法引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方法有其缺点,难以盖括珍奇的事物或特异现象。科学所得的结论是暂时性的,遇有与新发现事实冲突时便被推翻。我们不否认自然界平常一般的秩序与规律性,正如爱因斯坦说:上帝治理世界不用掷骰子的方法,但我们不能将规律性作为铁定真理,排除一切宗教经验或灵界现象。科学是人求知的事业,人不但渺小有限,且易自骄,自足,自私,所以人的工作常有差误,难以完美,科学工作也不例外。盛了一杯海水,认为自己已拥有大海,这岂非人的以偏概全?
目前一般大众,甚至科学家自己,对科学基本问题缺少关注,只以为见有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出炉,便可怡然自得,好似三岁的童子不关心父亲会不会失业,生病,死亡,只要他每天放工回家带来更多的玩具,糖果,便可知足。这不是追求真理而是追求享受。认识科学的基本问题,有助破除对科学的迷信。
诗篇中说:“耶和华阿,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惟有全知全能的神,祂的话语才是永不更改的真理。(何天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