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五章记载有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那次主耶稣上耶路撒冷去过节,在毕士大池旁边看见了他,知道他病了许久,就主动问他说:“你要痊愈吗?”通常都是病人主动来求医生,但我们的主充满怜悯的心肠,主动去问病人要不要痊愈。人生究竟有多少个三十八年?这病人三十八年来一直躺在床上,过着痛苦孤单的日子,从主耶稣后来对他所说的话:“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圣经约翰福音第五章14节)可见他得病,是因为犯罪惹来的祸,因着犯罪,而要付上病三十八年的代价,这代价也未免太重了,若不是碰见了耶稣,相信他还要继续病下去,但无论如何这三十八年就是一片空白的人生。世界上有许多东西,例如金钱和物质,失去了还可以再找回来,生命岁月却是无从挽回。三十八年的岁月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而且是最年富力强的年日,这是何等可惜啊!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旧约圣经中一位信心伟人—亚伯拉罕。他虽被称为信心之父,却在信心上出了一个最大的纰漏:不等候上帝要赐他儿子的应许实现,而用自己的方法要帮上帝一个忙,娶了埃及使女夏甲为妾去为他传宗接代,结果是引来了多大的麻烦。首先是圣经记载夏甲给亚伯兰(即亚伯拉罕)生以实玛利的时候,亚伯兰年八十六岁(圣经创世记第十六章16节),然后第十七章1节说:“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从他八十六岁一跳就到九十九岁,亚伯拉罕被称为上帝的朋友,上帝竟然有十三年的时间没有与他来往,而这十三年的时间,对亚伯拉罕来说就是一片空白,圣经对他这十三年的时间没有任何记载,十三年的时间这样白白浪费了,这是他人生中的遗憾!更有甚者,遗祸无穷的是他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的子孙世世代代为仇,看看今天的阿拉伯世界,以阿之间几千年来的纠纷,直到今天仍没完没了。归根结柢,完全是亚伯拉罕惹的祸,相信是这位信心之父始料不及的。
现在我们又来看看以色列人的民族史,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到旷野,本来很快就可以进入迦南,但却因他们不信的恶心,整天怨神怨人,不是为水,就是为食物。希伯来书的作者用非常沉痛的语气描述他们那种不信的恶心的情景:
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圣经希伯来书第三章9-11节)
以色列民本是神所拣选的民族,是神所爱的,神对他们施大恩,拯救他们脱离埃及法老王的虐待。现在来到旷野,不单没有存感恩的心,反而整天埋怨,使神要在怒中起誓说,他们不得进入祂的安息,这是何等严重的后果。就是因这不信的恶心,使他们足足在旷野漂流了四十年,而在这漫长的四十年中,圣经对他们的记载只有两年的历史,那是他们建造会幕的历史,其余的三十八年就是一片空白。不仅如此,凡从埃及出来的人,除了约书亚和迦勒之外,其他的全部倒毙于旷野。三十八年空白的人生,正像毕士大池旁那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一样,因为罪的缘故,使人生变成一片空白,没有内容,没有意义,毫无作为。
十六世纪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人生好像一篇文章,不在乎长短,乃在乎内容。”我们的主耶稣在世只有短短三十三年的岁月,却完成了惊天动地的救赎工作,而祂工作的时间却只是短短的三年半而已。祂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翰福音第五章17节)使徒保罗临终之前,发出了生命的凯歌: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圣经提摩太后书第四章7-8节)
这是何等雄伟壮观的人生凯歌,这才不是空白的人生。(何卫中)![]()
世界各地处处有赌博之风,千万人为赌博捆绑,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这也说明人内心之“贪欲”...
纪元两千年过去了,一直有“预言家”断言某月某日为世界末日...
中秋,明月,团圆。种种赏月情怀,反映着人内心的失落与孤单,也反映着人对圆满人生的渴望与追寻...
基督徒每次祷告开头说的话,就是“慈爱的天父”;这是何等温暖亲切的称呼啊!...
圣经记载将会有“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那是说到基督徒的将来,吹号起行,进入没有黑夜的光明永恒...
〈父亲〉中的第一句“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已经可以引起听者的共鸣...
什么才是真正的福呢?...
人生真正的盼望不在于今生所追求的,因为今生所拥有的一切转瞬即逝...
迷信风水,不但在华人当中大行其道,近年甚至在洋人当中也非常流行...
有句推销化妆品的广告词:“你的人生不能重来,但你的美丽可以重来。”人的美丽能够重来吗?未必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