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听了就不会忘记:
有位饥饿先生,他总是感到饥饿,就到面店去吃面条。他呼噜噜地吃了一碗,还是饿,于是再叫了一碗。吃了以后,仍然无济于事,就再叫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碗……他一直吃了九碗面条,可还是觉得未饱,没有办法,他只好又多叫了一碗。结果,第十碗来了,他却只吃了两口就觉得胃很胀,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去了。这时候,他非常懊恼地说:早知道是这第十碗让我吃饱的,我就不会那么傻,白白浪费了前面那九碗的钱啦!
这个故事本来想告诉人,每一碗面条都有作用的,没有第一碗的饿,就没有第十碗的饱。但我却清醒地知道,转一个身,这位先生又会饿的,没有面条能填饱他永不满足的胃口,正如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满足我们心灵的饥渴一样。所以,我们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一碗又一碗的面条,然后又不停地感到又饥又渴。
两千多年前,耶稣来了。祂对正在井旁打水的妇人说了句无比震撼的话:
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14)
这妇人立即就恳求耶稣:“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约翰福音4:15)我无比欣赏这妇人的坦诚与实际,她承认她饥渴,她承认重复地打水很辛苦,她直接表示需要永远解渴的水!若把圣经约翰福音第四章看完,就知道这妇人最终获得了生命的活水,从一个悲苦空虚的人,变成了一个喜乐满足的人。
对比这两个故事,打水妇人比饥饿先生更积极聪明一点,她知道自己总是饥渴,所以,她需要不停地去井里打水;她也知道自己的精神非常饥渴,所以,她不停地需要依靠男人,但却没有一个男人能给她妻子的名分;她一听说有可以不渴且能涌到永生的活水,就毫不犹豫地表达:我需要!饥饿先生回头看,发怨言;打水妇人向前看,爱真理。他们两个的不同选择,就有了不同的人生。
饥渴,是因为缺乏饮食,有了饮食,暂时的饥饿感是能够被满足的。空虚,是因为精神的缺乏,有了爱情或艺术,暂时的空虚也是能够被满足的。但有一种绝望,是灵魂深处的绝望,那是从阴间的深处发出来的死亡的恐惧,那是罪与死的纠缠,让人永无宁日。
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23)生命中有一个很大的缺口,就是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一个没有上帝荣耀的缺口,就如生命中的大黑洞,无法填满,也无法逃离,只有说不清楚的空虚与恐惧。历世历代,古今中外,人用尽了所有方法,都无法解决灵魂饥渴的问题。
耶稣来了!祂就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祂本身就是上帝。祂来了,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罪与死的问题,就是为了把上帝荣耀的光辉填满人心灵里的黑洞。
耶稣以无罪的生命,被当作罪犯一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为了担当全人类的罪,洗净全人类的罪孽,使全人类都可以因此而不再被死亡所辖制,可以活出自由奔放的生命。当耶稣在十字架上钉死,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之后,耶稣的救赎大功就已经完成了!
耶稣的门徒彼得说:
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得前书1:8)
这种“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满足状态,灵魂的饥饿已经完全满足,空虚的黑洞已经充满荣光,这就超越了吃面、喝水的层次了。(杜嘉)
金灯台活页刊第196期 2018.7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即使你像浪子那样不可爱,神仍然爱你...
什么才是真正的福呢?...
为什么需要悔改?圣经所讲的“悔改”,是什么意思?...
有句推销化妆品的广告词:“你的人生不能重来,但你的美丽可以重来。”人的美丽能够重来吗?未必吧...
无神信仰说没有神,无神论者用自己的理念否定神。但神会否因为这种理念而不存在?...
人生真正的盼望不在于今生所追求的,因为今生所拥有的一切转瞬即逝...
我们若要敬拜神,就应当拜那位真神、正神、伟大的神、宇宙万物的创造主宰...
人最可怕的不是发现自己是一个带着过错的罪人,而是发现自己在黑暗里(在罪中)没有改变的能力与盼望...
中秋,明月,团圆。种种赏月情怀,反映着人内心的失落与孤单,也反映着人对圆满人生的渴望与追寻...
我们虽是看不见神,但借着所造之物,我们留心思想,就可以晓得神的存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