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灯台活页刊
2017.1 第187期

从诗篇卷二看悲喜交集的人生(一)

黄朱伦

   

一.诗篇卷二的开头(42—43篇)

  诗篇卷二,就是从第四十二篇起至第七十二篇。卷二的开始是“神啊!我的心渴慕你,好像鹿渴慕溪水。”(42:1)我们读的时候,可能以为诗人极其享受神的同在,但是诗人接下来却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活的神;我什么时候可以来朝见神的面呢?”诗人甚至向神申诉埋怨说:“你为什么忘记我呢?我为什么因仇敌的压迫徘徊悲哀呢?”(42:9)

  扮演衔接卷一和卷二角色的四十二和四十三篇,有三段重要的诗行重复出现:

“我的心哪!你为什么沮丧呢?为什么在我里面不安呢?应当等候神;因为我还要称赞祂,祂是我面前的救助、我的神。”(42:5、11;43:5)

  前句表达了诗人绝望的哀情,后句表达了他对神的信心与坚忍:“应当等候神……”紧接前句哀歌之后,就是信心的誓言与赞美;这是诗人的信仰内涵,在悲哀时仍旧不会放弃对神的盼望。

  在第四十三篇最后一节(43:5)之前,诗人穿插了第3至4节,再一次把自己与神亲近会面的强烈期待和心情表明出来:

“求你发出你的亮光和真理,好引导我,带我到你的圣山,到你的居所。我就走到神的祭坛前,到神、我极大的喜乐那里。神啊!我的神啊!我要弹琴称赞你。”

  这强烈的期待与四十二篇1至2节遥遥相对。当然,这两首衔接诗篇的结束,还是回到本身的基本框架、基调和气氛中,即哀歌与信靠的信仰内涵,也就是重复出现的三段诗行(42:5、11;43:5)。

二.卷二诗篇(44—51篇)的结构

  四十二至五十一篇的整体结构,值得思索:

卷二开头的接缝:引言(42—43篇)
A. 自义(回顾历史,为自己与以色列的义辩护;44篇)
  B. 君王婚歌(肯定约的关系;45篇)
   C. 信靠诗(锡安诗;46篇)
    D. 君王诗(47篇)
   C1. 信靠诗(锡安诗;48篇)
  B1. 智慧诗(49—50篇)
A1. 忏悔诗(为自己的罪忏悔;51篇)

  这个结构,反映对神的公义、慈爱、权能和怜悯有更深体会的人生。

  在这结构里D段枢轴的君王诗(47篇),强调神的至高权能与地位,故我们必须信靠神。C与C1表明了诗人对神的信靠。诗人在C段(46篇)充满信心地表达了自己在极端逆境中对神深情的信靠,令马丁路德深受感动而作了一首著名的圣诗《坚固保障》。同样的在C1段(48篇),是一首因信靠而引发赞美的诗歌;诗人歌颂神临在于祂的殿和祂的城,并以它总结此段的信仰核心。可见诗人在哀歌中对神的信靠与赞美,绝不是盲目的,而是因信看见,引发有根有据的赞美。

  B和B1平行对比中的君王诗和智慧诗,正好与第一篇的智慧诗和第二篇的君王诗成为交叉平行对比。B段的君王婚歌(45篇)的重点是神的爱,而第四十九和五十篇智慧诗的重点也是神的爱,且神不按祂的公义来审判祂的子民(参50:7-8、17-23)。诗人借着一首独特的婚歌,再次肯定神与以色列民的婚约关系,神必因这种独特的爱的关系拯救以色列民。

  在卷一的开端,先是智慧诗,后是君王诗。但是在卷二,先是君王诗,后是智慧诗,这个次序的倒转是可以理解的。在卷一开始时,诗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义人,而神又是公义且全能的神,那么他必能蒙福。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在卷二,诗人在极端的苦境中仍然信靠神,但他现在不是倚靠个人的义,而是先以君王的婚歌作为出发点,基于婚约的爱,他深信神不会撇弃祂的子民,因此诗人对神坚信不移。故最后诗人把这因信靠而来的喜乐化为赞美诗,歌颂神不单临在诗人的生命中,更临在神的子民当中。

  对比B段的君王诗,是B1段的智慧诗(49—50篇)。第四十九篇对比富人和穷人。有钱人的富贵,不能换取生命,死亡是实在的;神胜过死亡,为受为富不仁者欺压的那些正直人,带来真实的盼望。第五十篇以礼仪敬拜中先知性的神谕,来表达有关智慧的真理内涵。一边是对仍需要神指示的正直人说的;另一边是针对恶人说的。重点在于神特别要求的是感谢祭,表明神不以公义审判,乃以慈爱赦罪,人要存感恩的心来献上感谢祭。人无法完全满足神公义的要求,无能“自以为义”,故最终须带着感谢祭来到慈爱的神面前。

  在A和A1的对比里,相对地,诗人在卷二再次从神和以色列民的关系提到义和爱,带出的特点是:这不单是个人,也是群体的诗篇。诗人在第四十四篇先透过历史的追述、现今的状况及个人的理解来看神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诗人先用八节经文回忆神在过去的拯救,再用八节经文来描绘现在被神离弃的可怜光景,然后又用六节经文来辩护以色列民的“义”(44:17-22),他们仍然忠于神。基于以上的辩护,似乎有些微“自以为义”,于是诗人在最后四节求神扭转以色列民可悲的命运。
对比平行的A1段里,诗人大卫看见了自己的罪孽,不敢再自义,写了著名的忏悔诗(51篇)。诗人不再以个人的义来到神面前寻求救恩,而是带着忏悔的心灵,求神按着祂的慈爱恩待自己,赦免自己的罪。这也是世上任何人与公义和慈爱的神面对面时最适当的回应。诗人的罪得到赦免,才能在逆境中以义人的身分寻求神的拯救。

   

金灯台活页刊第187期 2017.1
作者黄朱伦牧师为本社总干事。本文的经文录自《圣经新译本》。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8702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