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问题解答

面酵的比喻

陈终道

 

  “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太一三:33-35)

  “又说,我拿什么来比神的国呢﹖好比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路一三:20-21)

  去年在两三个不同城市的教会领聚会时,都有人问及面酵比喻应怎样解释。兹将个人的领会,提供读者参考,取代本期的问题解答。

  笔者认为这比喻是形容教会内部的腐化,不是指福音之发展。解释如下:

  1. “天国好像面酵…”(太一三:33)──这不是说面酵就是天国或天国的福音。因这句话还未完,“天国好像…”不是单指面酵,乃指下文全段经文。基督所讲的天国的比喻,都要按这原则解。凡只挑出比喻中一人一物比作天国的都难免误解。因主耶稣是以整个比喻描写“天国”在今世的情形,不是用某一人或某一物代表了整个天国的情形。

  2. “酵”──有人主张“酵”应指福音及福音之能力使教会发展,如酵之使面发起。但这解释圣经一贯解释冲突,故仍解作罪恶及错误的教训或异端较妥。因圣经中一向以酵作坏的方面的象征:

   A. 以色列人吃逾越节羔羊时禁止带酵而吃(出一二:15),紧接逾越节之后,以色列人要守除酵节七日。甚至四境之内,不可见有酵之物(出一三:7)。

   注意:主耶稣用酵作比喻时,其听众对“酵”在敬拜神的事上,已有大约一千五百年的习惯,把酵当作是坏方面的领会。并且除酵节是每年必须守的节期。这一点在解释这比喻时,是绝不容轻忽的。

   B. 圣经中除五旬节之摇祭(非初熟节)外(利二三:15-17),一切献祭均禁用酵,如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二十五节说:“你不可将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饼,一同献上。”,利未记第二章十一节:“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参摩四:4-5),理由是这些祭是“至圣的”(利一○:12)。

   C. 主在世时,以“酵”代表一种败坏信仰及灵德之教训,如有关法利赛人及撒都该等人的教训(太一六:6-12;可八:15;路一二:1)。

   D. 使徒书信中以酵代表罪恶(林前五:1-8)。保罗用一点面酵会使全团发起,代表罪恶会影响教会全体,而不是指福音之感力。他又在加拉太书第五章第八至九节用酵指败坏信仰之教训。

   E. “酵”被藏于面中,是一种暗中扩展的效用,较适宜表明异端之侵入教会,是偷着进来的(加二:4);而福音之发展,不是隐藏起来不使人觉得是福音,乃是在明处宣传的(太一○:27;提后四:17;罗一:16)。

  3. “妇人”──这里未指明是否淫妇。按圣经常以贤德的妇人代表教会(弗五:25-33),而淫妇则代表异端及背道之教会(启二:20,一七:1-6)这里虽未指明妇人之贞淫,但若面酵是作坏方面的比喻,则这妇人大致是指坏的方面的象征,即容纳异端或社会上多数人已接纳的罪恶之教会(圣经是童女象征教会,不是用妇人)。

  4. 三斗面──三斗面约稍少于三细亚细面。何以要说斗面﹖未必有特殊用意。因这可能是他们款客时做面之普通份量。亚伯拉罕接待天使时,也是用了三细亚细面调和作饼(创一八:6)。

  5. “藏在面里”──酵被藏于面中,原是发面的正常过程,但过分或不适合的发酵则使面变味,甚至不宜作食用。末世信徒因普遍轻忽读圣经,能正确领悟真道的人愈来愈少,反之由于物欲主义抬头,随意曲解圣经以迎合人欲者则增多,所以许多凭人意过份推理的教训,将必普遍地取代按“正意”分解神道的教训,因而使教会日渐变质,偏离正道。

  6. 总结:主耶稣一再提醒我们,在神的国未实现前,属地的教会(信徒们)并非完美,且可能受各种罪恶和错误教训的影响,甚至有人自称是奉主名传道,却是主从来不认识的人(太七:22-23)。所以信徒要常接受圣灵光照,明白圣经真理,不因人假意的爱心,虚伪的虔诚跌倒;才能在真理混乱,难分黑白的世代中,作主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