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教会内的全人关怀

吳主光

 

  论到末世主再来的真理,我们发现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四至二十五章,主只用了二十八节的篇幅谈论末日灾难的兆头,但却用了五十五节的篇幅讲论等候祂再来的五个比喻。可见在主自己的心目中,祂以等候祂再来的这些教训更为重要。

五个等主再来的比喻

  五个等候主再来的比喻如下:

  1. 儆醒不容贼挖透房屋的比喻--论到在时间上儆醒;

  2. 忠仆与恶仆的比喻-论到与同伴彼此对待上的儆醒;

  3. 十童女的比喻-论到在爱中等候主的儆醒;

  4. 分派银子出去为主做买卖的比喻--论到在事奉上的儆醒;

  5. 分别绵羊和山羊的比喻--论到接待小弟兄的儆醒;

  上述这五个比喻之中,我个人认为最易被忽略的是第五个。现在让我以这比喻来与各位分享一点关于牧养教会方面的意见。

  请注意这分别绵羊山羊的比喻:定那些恶人要到永刑去,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待一个小弟兄,他肚饿的时候不给他吃,在他口渴的时候不给他喝,在他作客的时候不留他住,在他赤身露体的时候不给他穿,在他坐监的时候不去看顾他;主定那些义人可以往永生里去,是因为他们肯接待-个小弟兄,在他肚饿的时候给他吃,在他口渴的时候给他喝,在他坐作客的时候留他住,在他赤身露体的时候给他穿,在他坐监的时候去看顾他。原来这些事,若作在主的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了。

  让我在这里指出,主定他们为恶为义,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读经,没有祈祷,乃是因为他们没有有关怀最小的弟兄的“衣”,“食”,“住”,“饮料”,“平安”等“生活上”的需要。原来主耶稣回来之时,祂审判人的原则之一是看我们有没有切实相爱,有没在宗教生活以外,在日常生活的需要中关怀我们教会最小的弟兄﹖

全人关怀应在教会内实行

  笔者感到现今的教会领袖们宣讲太多理论了,这些没有实行的理论使我们变成了假冒为善的“文士”。我们不喜欢新神学派过份注重“社会福音”,以为开学校,办孤儿院,医疗服务,甚至为不公义的社会鸣不平,在有需要的时候推动流血的革命,这就是“福音”。他们要将天堂建筑在人间,救恩改为肉体困苦的解救。这种只有肉体没有灵魂,只有今生没有来生的“福音”,实在是变质的福音。试问,这么长久以来,他们所做的有没有成功地带给人类快乐和丰盛﹖不!这世界越来越乱,连新派自己教会的孤儿和寡妇都无人看顾,何来能力向不信而广大的社会人士作“出全人关怀”﹖

  我们不是说,社会的善事不应做。我们乃是说单做社会善事不能带给人们救恩,也不能真正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应该先在教会内部成功地做到“全人关怀”,才把余下的力量向社会做救济工作。中国古语有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由关心“亲人”开始,继而仁及“平民”,之后才能爱及“百物”。我们各人岂不也是先关心我们自己儿女的需要,然后才关心邻舍的需要吗﹖在圣经里,我们也看见保罗因为知道耶路撒冷将会有饥荒,他和同工们一生到处奔走,将外邦基督徒极多的捐款带到耶路撒冷赒济贫穷的“弟兄”(徒一一:29)。当然我也相信保罗也会救济一些不信的犹太人,但款项却是交到耶路撒冷教会长老们的手中,由他们负责分配,可见他们是先要教内的弟兄姊妹受惠,这一点是最清楚不过的。然而,今天的教会,不论是新派的,是基要派的,是福音派的,都非常忽略在教会内关怀一些贫穷的肢体。

教会应该有温暖

  笔者看见许多教会十分冷酷,传道人一天到晚只会向信众要奉献,却在一些肢体遇到失业贫乏之时不肯将教会积蓄的大量资金拨半点出来加以援助。许多教会宁愿将储备金拿去购买股票;单为一座管风琴就花上百万元;难怪有许多人指责教会为中资产阶级的宗教俱乐部。笔者遇见一间教会,门外经常坐着一个乞丐向进教堂的基督徒讨钱,后来这教会的基督徒向他传福音,使他信了耶稣,并且受洗加入教会。但是,这位乞丐作了基督徒加入了这教会之后还是在教会门前作乞丐。那些进教堂的人还称他为弟兄,大家没有想到怎可以让这个“弟兄”继续作乞丐,这是不是一个冷酷的教会﹖

  其实教会是什么﹖教会不单是一座建筑物,教会也不只是一个聚集在一起的人,教会在圣经里形容是“神的家”。然而,教会若没有温暖和爱心的关怀,没有超过物质的相交生活,教会那里像家﹖教会怎可能完成主耶稣的命令,像主爱我们一样彼此相爱﹖

教会增长与“全人关怀”

  从教会增长的角度来看,往往不是所传的福音没有效力,乃是人们信了主之后,感受到教会是一个冷酷的地方而退去,有钱有势就有人尊重,贫穷和无学问的,或像貌难看的人都很难在教会内立足,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笔者看见不少异端教会有非常的增长,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十分注重教会内部的慈善福利事工。我们在圣经也看到最早的初期教会之所以得救的人数天天增加,其中主要因素是他们肯冲破物质的界限,大家变卖田产家业,凡物公用。笔者感到,不会奉献的基督徒故然有可能是未真心信主的,但严格来说,不会捐钱赒济贫穷肢体的教会,我想应该不是属于主耶稣的教会。笔者牧会近三十年,发现教会的增长与内在的贫乏关怀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保罗的时代,我们看见他指示:“寡妇记在册子上必须年纪到六十岁”(提前五:9)。从这句话看来,我们知道当时教会内部的赒济工作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笔者鼓励一些教会在教会内进行“全人关怀”,遇到不少人批评说:“这是新派教会的做法…我们私下有做一点,只不过我们感到有组织地做这样的工作是不智慧的…其实政府已经救赒他们了…会不会被一些贪心的人利用了教会的爱心﹖…”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而只是技巧上的问题。难道主耶稣因为犹大偷钱就不再赒济穷人吗﹖难道有了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就证明了初期教会凡物公用是不智吗﹖保罗严严责备帖撒罗尼迦教会里面的一些“不肯作工…白吃人的饭的…不按规矩而行的”,但是他仍劝全教会的弟兄们说:“你们行善不可丧志。”(帖后三:6-15)无论如何,赒济贫穷的弟兄是圣经一贯的教训,像福音一样,无论怎样困难和被人误会,我们也要实行这圣经的教训。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