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主耶稣的“宝训”与摩西教导的对比

区应毓

 

  马太福音书所记载的山上宝训,开宗明义地引伸主耶稣“上了山,既已坐下…就开口教训…”。(太五:1-2)

  简短的几个动词,就将主耶稣的教训与旧约的摩西颁发律法的情景作出了一个比较。希腊文的“上”字(anabaino)也就是旧约圣经七十士希腊译本,曾多次使用来形容摩西上西乃山领受神的律法,然后向以色列人传讲的。“上了山”(eistooros)也是相同地形容何烈山的经历(出一九:3,12;二四:15,18;三四:1,4)。

  由此可见,当马太书写此福音书时,他是希望读者能够联想此两件重要的事件,并且加以对比。留心细读圣经的人必会发现旧约的结束时,在玛拉基书最后一段,就是阐述摩西在何烈山为以色列人颁下种种的律法,然后当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必先有以利亚的出现,人的心要回转,免得咒诅来到遍地(玛四:4-6)。

  虽然,当新约开展等信息时,以利亚般的先驱施洗约翰来临了。然后,主耶稣正如摩西一样,上了山传讲神的说话,祂开口的第一句不是咒诅,乃是说福。这两件事的对比是十分鲜明的,摩西在西乃山上所领受的律法只能叫人知罪,指出救恩的需要。律法显明罪的审判,咒诅因为人的犯罪乃是必然的事实。

  但是,当主耶稣照到世上时,祂在锡安山上引进世人的是救恩,在加利利岸边的山上所颁发的是祝福。律法只是在负面上显明罪的实在;但是,主耶稣乃是于正面上成全了律法的要求。因着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接受了律法的咒诅;故此,我们这些在罪上死的人,可以在义上活(彼前二:24)。

拉比与耶稣之对比

  马太记载主耶稣“既已坐下,门徒到祂跟前来,祂就开口教训他们说”(太五:1)。

  一般的解经家都认为坐下来的教导,是当时的习俗,犹大会堂中常有坐高位的拉比发言教训(太二三:2;二六:55;路四:20)。但是,了解犹太教的人会发现第一世纪初期,犹太会堂里的教导或宣读圣经,总是站着发言的。犹太教的经典“他默”(Talmud),明显地指出“我们的拉比如此教导:自摩西至拉比迦玛列,律法的传授总是站着教导的。后来,当拉比迦玛列死后,人们才坐着学习”(注一)。迦玛列就是使徒行传第二十二章三节所记载的那位保罗的老师,他是生于第一世纪后期的人物。故此,有些学者否定了马太所记述的正确性(注二)。

  耶稣基督坐着教训门徒并非当时犹太教拉比的习俗,乃是祂选择如此作(太一三:2;二四:3;二六:55;路四:20;五:3)。这实在是意义深长,不可以单用时下的习俗来解释。

  “既已坐下”的希腊文结构(kai kathisantos autou)是马太所常用的。在第十三章四十八节讲,耶稣指出天国好像撒网的人;将网拉上岸,“坐下”,拣出好与坏的器皿来。此处指出坐下来作审判。在十九章二十八节里,主耶稣指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下”祂的荣耀宝座上审判以色列。二十五章三十一节又宣告,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再者,当西庇太儿子的母亲恳求耶稣叫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坐在”主的左边,一个“坐在”右边,很明显是指着权柄来讲的(太二○:21,23)。

  归纳以上的观察,马太形容主耶稣坐着教训门徒,乃是强调祂的权柄尊贵,祂是那位人子坐在祂的荣耀里向世人开口启示有关天国子民的生活标准。

犹太人与耶稣之对比

  马太将劈地直言,祂开口教训门徒说(anoixato stoma),此措词在十三章三十五节中曾出现:“我要开口用比喻”(此句引用诗篇七十八篇二节)。这语句是希伯来的常用语,约伯记三十三章二节记述神向约伯启示:“我现在开口,用舌发言”(参但一○:16)。由此可见,主耶稣开口发言,实在是在祂荣耀的权能里,向人启示,祂所颁发神国子民生活的准则,与摩西所领受耶和华的律法,皆有相等的权威。

  可惜,当时的犹太人中却有四类的人,特有四种不同的编词。

  1.法利赛人秉持着传统的神学立场,以过去摩西的律法为准则。并且,将人的传统如篱笆般围着神的话语,使人只能接触到人的条文,而失去神律法的精义(注三)。甚至,法利赛人以一套外在敬虔的义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可以在神面前站立得往。故此,由于他们只能墨守成规地往后看,并以行律法为有义,终于失去了律法上的精义(林后三:1-18)。

  2.撒都该人以自由主义的哲学为依据,重视人的理性,只重视现今的物欲生活而没有将来的复活盼望(太二二:23-33;徒二三:1-10)。神的话语并非权威,撒都该人以理性来批判神的道,他们是古时的自由派。神的话语若经不起人的理性法院之审核就不能被接受。但是,谁不知人是应该站在神话语的法庭下受审核的。人的理性固然是可以来明白神的启示,并且可以指出其他异端的不合理,不过人的理性不能夺取神的权威。

  3.依斯人(Essene)以严谨的自律生活,与众隔离,退隐到毗兰(Qumran)一带,不接受罗马的统治,专一仰望弥赛亚的来临。依斯人在社会中与人疏离,自成一家,虽然十分重视神的话语,但是不能在世上做盐做光见证神。

  4.奋锐党的犹太人,存着政治理想,盼望借着暴力的革命可以脱离罗马人的统治。他们对神的话语只有透过政治的镜片去解释,属于近代的解放神学,政治神学路向。

  然而,耶稣的山上宝训却开宗明义地指出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神的话语远比人的传统,理性,自律,或政治为高超,因为基督山上的宝训,是关于天国子民生活的准则。

注释

一.参B.Meg.21a及M.Aberbach,The change from a Standing to a SittingPosture by Students after the Death of Rabban Gamaliel, JQR 52(1960): 168-174
二.Samuel Lachs, A Rabbinic Commentary of the New Testament,New Jesey: KTAV Pubhishing House, 1987, pp.67-68
三.犹太教的经典他默(Talmud)就是如此编排,摩西一条诫命放在中央,然后围着此诫命乃是各种不同的条文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