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八福”的关系

郭文池

 

引言

  基督徒一般都将马太福音五章三至十二节称为“八福”。事实上在这十节经文中,“福”字共出现了九次。所以也有人以为是“九福”,而不是“八福”。所谓第“九福”,就是属主的人为天国缘故被逼害,天父也会在天上给他们大赏赐。这福与第“八福”基本上意义相同,即“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0节),故第“九福”不应视为另一独立的“福”,乃是第“八福”的详述;这一点从第“九福”的受福人称可以看出来,前“八福”均是第三身──“他们的”,第“九福”则改作第二身──“你们”,就可见第“九福”是加强第“八福”的语气,使门徒能感同身受地面对“为义受逼迫”的挑战。本文仍会依照一般的分段方法去处理这段圣经,即全文共论述八种属天的福气。

“八福”的基本架构及意思

  明显地“八福”是由八个“福”作主句,然后在每一个主句之下列有相关的赏赐。主句与赏赐之间是用“因为”作连接词,意思是说,这些“福”(或者应说是基督徒新生命的特质)之所以是“福”,是因为神会赏赐他们。

  另一个观察是第一福及第八福的赏赐是一样的,即“天国是他们的”(3,10节)。这种首尾相同的赏赐,就好像一个大括号将“八福”其余的每个“福”都包含在“天国是他们的”这个应许之内。

  在分析这八种基督徒属天的“福”与应有品格的相互关系之前,也许应简单地解释明白这八种品格的意义:

  第一是虚心(3节)。虚心的本来意思是指“灵里贫穷”的人,有解经家译作“在灵命上破产”的人。

  第二是哀恸(4节)。在新旧约圣经中,哀恸往往是信徒为自己,他人或国家“因犯罪而起的忧伤”(参看拉一○:6;诗五一:4;林前五:2;林后一二:21等)。

  第三是温柔(5节)。温柔是信徒因罪而承认灵命破产,继而“谦和地对待其他人”的态度。

  第四是饥渴慕义(6节)。饥渴是形容人对饮食极其渴望的态度(参诗四二:1-2;摩八:11也是用饥渴来形容对神的渴慕)。什么是“义”呢?从广义来说,“一切公平的事”都是义。另一方面,对于主耶稣及祂的犹太门徒,义是不能离开“神的心意”,所以当主耶稣照神心意接受约翰的洗礼时,主解释作“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三:15)。换言之,饥渴慕义就是指一种渴望神心意得以完全的态度。

  第五是怜恤(7节)。怜恤是体会四周的人也和我们一样,是需要蒙恩典得救赎的罪人,以致我们能“以神的爱对待”他们(参太六:14-15)。

  第六是清心(8节)。吕振中译本作“心里清洁的”。清心包括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罪得洗净”(参诗五一:9-10);另一方面是指“对神专一”。何西阿书就将“清心”的两个意义──离罪及专一,表达得很清楚。一方面何西阿先知责备以色列人因“奸淫和酒,并新酒,夺去人的心”(四:11);另一方面,以色列民在敬拜耶和华神以外又“求问木偶,以为木杖能指示他们”(四:12)。失去专一的心,结果是“他们所行的使他们不能归向神,因有淫心在他们里面,他们也不认识耶和华”(五:4)。换言之,一个真正对神专一的人,也必定是离罪讨神喜悦的人。

  第七是使人和睦(9节)。使人和睦不单是自己有平安,而是“和平的缔造者”(吕振中译本)。当然和平可指“一切关系的和好”,在圣经中,和平的根源是“在乎基督的代赎,使人得与神相和”(罗五:10),更借此使所有在基督里的人得以和睦(弗二:14)。

  第八是为义受逼迫(10节)。在解释第四福──饥渴慕义时,我们已看见“义”的意思是指“一切合乎神心意的事”。但这里,再进一步看见,义就是主耶稣自己。第八福说为义受逼迫(10节),立刻加上一句补充的话:“人若因‘我’辱骂你们…”(11节),明显地主耶稣将自己等同了神的义;这样为义受逼迫就是指为了神的事情,特别是为了主耶稣自己而受苦的人是有福的人。

“八福”的关系

  一般的信徒及解经的人,都会将“八福”视为八种独立的“福”,很少谈及这八种“福”的关系。本文尝试就着上文对“八福”的解释列出下列的图表,希望借此让读者了解其中的关系:(见附表)

  从以上的图解尝试将八个独立的“福”连上关系。首先是虚心,这是“八福”的基础。不论信徒是否相信救恩是由神恩召开始,或看是由人悔改在先,大家都会同意,从人对福音回应的角度看,虚心──灵里贫穷,是一切福气的开始,一个不能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灵命完全破产的人,决不能有任何真正属灵品格的表现。

  此外,属主的人会在“虚心”的基础上有三方面的表现:对自己,他人及基督。这些表现亦分作两大类别:一类是态度,即“哀恸”,“温柔”及“饥渴慕义”;另一类是行动,即“清心”(除罪及专一),“怜恤”,“使人和睦”及“为义受逼迫”。在这个架构下,有两点需要注意:

  1.第五福“怜恤”(7节)是在第六福“清心”(8节)之先:即先是向他人有怜恤的行动,然后才有对自己清心的要求。这样的次序,似乎与上文先有对自己哀恸的态度,然后才有对他人温柔的心思不同。笔者认为正因为这次序不划一,说明了在虚心的基础上,对自己及别人的属灵品格,次序上并不重要。事实上,有虚心的基础,就自然地对自己及他人同时地有属灵品格的表现。

  2.笔者将“使人和睦”及“为义受逼迫”都看作是“饥渴慕义”的相应行动。“使人和睦”是“饥渴慕义”行动的正面结果,就是说,信徒与神和好后,也积极地引领他人归向基督(参林后五:18)。但为基督传道,并不一定确保有“和睦”的结果,事实上,正如基督所说,由古代的先知,到现今的门徒,为了传扬真道,往往会受到逼害,这是“饥渴慕义”行动的可能负面的结果。当然从永恒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福”,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结论

  以上图解“八福”的关系,是笔者对“八福”的一种解释,盼望借此帮助读者,能将“八福”中各个独立的“福”有意义地连起来。

  笔者曾有一经验,在主日学教导一班成人妇女时,由于她们文化水平较低,记忆力也较弱,在不断教导及重覆“八福”经文时,也将以上图表展示。结果,这班妇女都能背诵“八福”的内容,这点对笔者有很大的鼓励,也盼望在忠于“八福”的原意下,借此图表帮助读者易于记下“八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