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事奉的恩赐

李保罗

 

一.前言

  论到“属灵的恩赐”或“事奉的恩赐”,我们都习惯从事奉的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将它看成“圣灵在人信主之时(甚或早在永恒里)所赐给信徒以建立教会的事奉的能力”,而这种事奉的能力是每一个信徒起码都有一样的。于是我们要去明白,发掘,发挥我们的恩赐。有些人似乎对自己的恩赐能力胸有成竹,但不少人茫无头绪,而更多人只会袖手旁观。到底,“恩赐”是什么一回事情?本文尝试从罗马书十二章四至八节去思想这个问题。 

二.释经 

  要明白罗马书第十二章四至八节,我们要先明白其中的两个重点:

  1.关于“功用”一字的意思

  十二章四节说肢体之间各有不同的“用处”(新译本作“功用”)。“功用”一词在原文是praxispraxis这个字在新约里另外出现了五次:

  a.将来主耶稣要照各人的“行为”来报应各人。(太一六:27)

  b.约瑟为人良善公义,没有依从众人所“谋”的。(路二三:51)

  c.信了耶稣的人承认他们以前的“所作所为”。(徒一九:18)

  d.信徒要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

  e.信徒是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西三:9)

  我们看见,在这五处经文里,praxis这个字都不是“功用,功能,能力”方面的意思,而都是指“所做的事”。如果我们应该从praxis

一字在新约里一贯的意思来理解它在罗马书第十二章四节里面的意思,这节经文就不是说肢体各有什么不同的功能,而是说肢体各有不同的当做或可以做的事情。

  这样,对照来说,经文并不是说在基督身体上信徒各有什么不同的事奉的能力,而是说信徒各有不同的当做或可以做的事情,就如讲道,理事,关顾…。

  2.关于第四至六节的结构关系  

  和合本将第四至六节译作:

  4节: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5节: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6节: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

  这样的翻译是将第四节和第五节看成相关的两节(“正如…也是如此”;但译作“正如…照样…”更好),然后将第六节看成另外独立的一节。 

  细看第四节和第五节,经文的用字(“正如…照样…”)叫我们很容易就看见保罗是用“人肉身身体的情形”来解释“人在基督里所组成的属灵的身体(教会)的情形”

。这两节经文既然有这个关系,第四节所讲的应该是引带出第五节所讲的,而第五节所讲的应该是回应第四节所讲的。比较之下,我们看见第四节的比喻里面提及三个要点: 

  1.一个身体,2.多个肢体,3.不是做同样的事情。

  但第五节里面却只有两个要点:

  1.一个身体,2.多个肢体,
  那么,跟第四节的第三个要点对应的一点在哪里呢?

  这样看来,第五节并不是与下文第六节分开的一节。第六节也不是开始新的一个段落。第五节和第六节(以及下文第七至八节)其实是相连的。第五节对应着第四节比喻里的头两个要点,第六节(连同第七至八节)则带出了第四节比喻里的第三个要点。第五至六节(连同第七至八节)是连在一起合成一个完整的思想,好回应第四节的比喻所讲的:

正如:人的身体(4节) 照样:基督身体(5-8节)
虽然:1.一个身体
   2.有多个肢体
虽然:1.一个身体
   2.有多个肢体
但是:3.各个肢体做不同的事情 但是:3.各个肢体有不同的恩赐

  下面是笔者给罗马书第十二章四至八节所作的翻译:

  4节 正如我们在一个身体上有许多肢体,
    而所有肢体不是都做同样的事,

  5节 照样,我们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为肢体,
  6节 我们就基于所赐给我们的恩典各有不同的恩赐…
    或是合乎信仰地讲道,

  7节 或是按所当做的来理事,
    或是按所当做的来教导,

  8节 或是按所当做的来劝慰,
    或是真诚地分财,
    或是殷勤地领导,
    或是乐意地行善…
    我们都各有不同的恩赐。

  “不是都做同样的事”是与第六节的“有不同的恩赐”相对照。

三.结语

 这样,罗马书第十二章四至八节让我们看见“恩赐”并不是信徒做某件事情的属灵的能力,而是信徒在教会里所要做的事情。“恩赐”乃是基督在祂的救恩里开放了事奉的局限,它不像摩西的会幕或所罗门的圣殿的时期那样,只有祭司和利未人可以进到圣所来事奉。神在基督的救恩里恩赐了所有信祂的人都有进到祂面前去事奉祂的机会。在这个机会里,我们有许多不同类别的事情可以做(也是须要去做)来事奉神。这实在是神莫大的恩典和恩赐。

 

  如果这段经文所讲的恩赐并不是指事奉的能力,第十二章三节所提到的“信心的大小”(其实这句说话的翻译很值得商榷)就可能要作别样的解释了。同时,新约里其它论到事奉恩赐的经文(例如:林前一二∼一四章,弗四:1-16,彼前四:7-11)大概也当再作深入的探讨了。

  最后,如果“恩赐”乃是指神恩赐我近前来事奉祂的机会,我当怎样重整我的事奉观念?我当怎样面对我现今所受托的事奉?这都是我们须要反思的问题。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