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大使徒胜冤情

陈终道

 

  有些基督徒,曾经热心事主。后来因人的误会,受了委屈,便灰心丧志,不再热心事奉了!基督徒最大的胜利,是胜过人捏造的坏话,主耶稣称这种人为有福的。本文要跟读者分享,伟大的使徒保罗,如何受委曲,胜冤情,得着公义的冠冕。

  “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长老们也都在那里。保罗问了他们安,便将神用他传教,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一一的述说了。他们听见,就归荣耀与神,对保罗说:‘兄台,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他们听见人说,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们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众人必听见你来了,这可怎么办呢?”(徒二一:18-22)

  这几节圣经看起来似乎没有提起使徒保罗受到什么委屈的冤情,但其中表现了当时耶路撒冷的长老们(包括雅各在内),虽然对保罗在外邦人中传道的消息为他们感谢主,归荣耀给神。但这话刚说完,他们立刻为保罗担心,因为他们知道在耶路撒冷信主的犹太人数以万计,且都热心律法,这些人听到保罗“教训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遵行条规…”这些错误的传言,与本章下文引起的大骚乱,大有关系。是谁把这伟大的宣教士,变成囚犯的身分呢?这些存有偏见数以万计信主的犹太人,要负相当的责任。

一.耶京会议未真正解决割礼问题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很多解释圣经的人,因使徒行传第十五章有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告诉安提阿的信徒,说外邦人信耶稣还要受割礼才可以得救。保罗跟他们有很大的辩论,最后上耶路撒冷,在教会头一次的大会议里作出决定,外邦人不必受割礼。

  彼得与众长老清楚说明:

  “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徒一五:11)

  众人就默默无声了。后来雅各与耶路撒冷的长老们决定发出公函,提出几个简单的条件让外邦信徒遵守,就是“禁戒祭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很多人因而认为割礼的问题在使徒行传第十五章已经解决了。其实使徒行传第十五章只是使徒,长老,同工们在凭主恩得救方面,取得一致的见解,并不能说当时所有信主的犹太人和长老,许多年以来所遵守的律法规条,能一下子转变过来。例如,绝大多数犹太信主的人,并没有改变他们不跟外邦人一起吃饭的传统(徒一一:1-3;加二:11-14)

  在此,从长老们对保罗所说的话:“…他们听见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不要给孩子行割礼…”,可见这些犹大割礼派的人直到保罗第三次布道回程,始终跟保罗作对;保罗并非劝外邦的犹太人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他只是严厉的反对那些认为接受耶稣基督不够,要加上受割礼才可以得救的讲法。这种道理与救恩的真理不合(徒一五:1),这是保罗所要争论的。似乎在保罗几次布道行程中,犹太人一直紧紧追踪,不但在当地挑唆群众迫害保罗,也不断把歪曲的消息传回耶路撒冷,并且不断使数以万计的耶路撒冷信徒,对保罗在外邦传道的工作,产生重大误会与偏见。以致一听见有人说保罗带外邦人进圣殿,全城的人便引起大骚动。

  从这种传言可见耶路撒冷的母会,在当时资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于反对保罗的人所传有关他在外邦传道的负面偏见,未及复核及改正,以致许多犹太信徒,都信了那些毁谤的话。注意:长老们说:“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这句话,证明长老们为保罗担心的还不只是非信徒的犹太人,而且是信主的犹太人对保罗的偏见。

二.不利保罗之因素渐增

  保罗第一次布道行程中有耶路撒冷教会所尊重的巴拿巴同行。但第二次布道行程开始时,保罗与巴拿巴为了是否应带马可同去而起了争执,彼此得不到同一的意见。结果保罗带西拉继续前行,巴拿巴则带了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居比路是安提阿对开的一个小岛,等于是走回头路了。他们后来有没有到耶路撒冷,圣经没有清楚记载。保罗却到叙利亚,走遍基利家,坚固教会,然后再到路司得,以哥念等地。换句话说: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就跟巴拿巴,马可分手了。马可后来是彼得得力的同工,虽然圣经没有记巴拿巴往后到那里去,比较可能的推想是马可回到彼得那里,成为他的助手,而且彼得称他为“福音所生的儿子”,是非常亲密的关系。

  马可为什么在第一次布道时半途离开保罗?圣经没有说明原因。有人以为马可怕受苦,其实第一次旅程中那个小布道团在马可离开之前,没有受过什么苦,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马可不会因怕吃苦而半途折返,倒可能因当时巴拿巴不是站在领导的地位,保罗倒是主要领导人,心里不服气而回到耶路撒冷去。像巴拿巴这样的人,不会说任何不利于保罗的话,马可也没有带回任何不利于保罗的消息,可是巴拿巴和马可都是耶路撒冷教会所认同的人(保罗所以能被使徒们接受,巴拿巴对保罗的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些反对保罗的人,却必然会利用这些机会,向耶路撒冷教会说些引起人对保罗反感的坏话。 

  此外,在加拉太书第二章,彼得带着耶路撒冷信徒探访安提阿时,彼得初时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饭,等到后来耶路撒冷的信徒都来到时,彼得竟因怕犹太人而不敢跟外邦人一起吃饭。保罗便当众责备彼得,认为他这样行,“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加二:14)。彼得虽然没有因此不尊重保罗(彼后三:15-16)但其余的犹太信徒未必了解这些事,事后仍会存记在心,这一类的事,都会使犹太信徒更易相信别人对保罗的毁谤。但这些都是保罗为福音尽忠不得不惹人误会的痛苦。

三.保罗预感需回耶路撒冷

  在此让我们先留意保罗因犹太人背后的毁谤如何陷于心灵孤立的处境中。根据使徒行传第十九章二十一节保罗在第三次布道行程中,在以弗所银匠底米丢还未引起大骚乱之前,已有意回耶路撒冷报告他在外邦的工作──

  “这些事完了,保罗心里定意,经过了马其顿亚该亚,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说,我到了那里以后,也必须往罗马去看看。”(徒一九:21)

  到了使徒行传第二十章,在米利都打发人把以弗所的长老请来,跟他们话别,说了许多劝勉的话,其中有一句“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了”,使以弗所的长老非常伤心,后来他们跪在岸边祷告,抱头痛哭。第二十章末句再重复保罗“以后不能再见我的面”那句话,因为保罗已有预感,可能没有机会再见以弗所的长老,结果他上耶路撒冷果然被捕,送到罗马。从罗马监狱出来的时候,没有机会见以弗所的长老们了!但这句话证明保罗在心灵中已知有不利于自己的预感,且认定必需上耶路撒冷去。

  注意保罗与长老话别时另一句话:

  “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23-24)

  保罗在那时候已经感受到圣灵在各城印证有捆锁和患难等待他,就是上耶路撒冷时会发生的事。保罗在米利都时已有这预感,我们甚至可以推想保罗在继续受犹太人一再迫害之中,在他远远到外邦不顾性命的在福音的“最前线”打那美好的仗的同时,在“大后方”的耶路撒冷已有许多陷害他的传言,使他陷于心灵孤立的处境中。

  到了第二十一章保罗在腓利家居住时,有先知亚迦布预言保罗上耶路撒冷要被捆锁,于是好些信徒就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但保罗定意要去,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大家就不再劝他了,亚迦布的预言不过是另一方面的印证,因为圣灵早在各城向他印证,保罗一而再的留心圣灵的感动,清楚知道要上耶路撒冷,面对患难和捆锁,也是要面对犹大人对他的毁谤。

四.站在福音最前线的使徒

  事实上犹太人并未因耶路撒冷教会的议决就不再逼迫保罗。从使徒行传第十七章保罗到了帖撒罗尼迦,进犹太人的会堂,遭犹太人反对和逼迫,保罗逃到庇哩亚去,那些犹太人紧紧的追赶他。后来保罗到了哥林多(徒一八章),也同样受犹太人的逼迫。这些犹太人,除逼害他之外,也会把不利保罗的消息传到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的信徒,对保罗有偏见的人日增。这就是保罗到耶路撒冷时,长老们为他担心的缘故。

  另一方面,保罗冒着人的逼害与毁谤之中,不断在外邦各城传福音,建立教会,又在他写哥林多后书时,为使哥林多信徒了解他为福音工作的尽心竭力,简略的诉说他为主受苦的经历──

  “他们是基督的仆人么,(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一一:23-29)

  注意:保罗所写哥林多前,后书,间隔的时间不长,大约一年左右,在主后五十五年至五十六年之间。换言之,他写哥林多后书的时候,已被犹太人打了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正如上面所引的经文,他为主受了那么多的苦,建立了那么多的教会,除了第一次旅行布道跟巴拿巴一起,第二,三次他是带着遍体伤痕出去传道的,并没有机会把伤养好了再出去。只看他被打五次,所受的伤需要相当时间休养才会痊愈,还有被棍打,被石头打,甚至人以为他已死了,单凭他所提这几样,足以说明保罗如何不顾性命的把福音传出。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他相比的。

五.忠心神仆所得的回报

  1. 人的回报

  这么一位忠心的真理战士,经常带伤上阵,为福音勇往直前,结果累累,在工场上要为许多新建立的教会挂心。像父母的心肠教导,劝戒,表白自己,甚至像哥林多这样的教会,除了分争结党之外,还看不起保罗,说他“气貌不扬,言语粗俗”(林一○:10),又怀疑保罗用心计牢笼他们(林后一一:16),他却始终看他们像自己用福音所生的儿女(林前四:15),甘愿为他们费财费力(林后一二:14-16),苦口婆心,不得不告诉他们,他如何为基督受了许多逼害,受饥受寒,又为众教会信徒挂心。除了牧养,指导,调教信徒之外,又不断受犹太人,外邦人的苦害。 

  可能最使他痛心的是,连耶路撒冷的“总会”竟“有多少万犹太中信主的人”听信一些不利于保罗的片面毁谤,成为一股反保罗的群众力量,使耶路撒冷的长老们也难以应付。这位身经百战,要建奇功的开荒布道家(宣教士)回到耶路撒冷报告工作后,忽然之间竟成为万手所指,应该处死的犯人!

  那些群众只不过听了亚细亚来的犹太人说保罗“带希利尼人进殿,污秽了这圣地”(徒二一:28),亚细亚就是保罗回耶路撒冷所经的米利都与以弗所信徒话别的范围,这些人中竟有人跟着回耶路撒冷,留意保罗的行动,找机会陷害他。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一听见他们的诬告,便深信不疑,不问情由,拳打脚踢的要置之于死地。为什么他们容不下忠心的神仆?他们竟比不上那外邦人的千夫长,虽然不认识保罗,还以为他是被政府追缉的谋反凶徒;却把保罗从那些盲目的群众中救了出来,为要依法处置。这就是一个忠心传道的神仆该得到的回报吗?

  2. 神的回报与恩典

  虽然人所给保罗的回报是那么可怕的冤情加上无情;但神为祂仆人所安排的是人心所未想到的。神借着那位不知情的千夫长加上盲从骚乱的大群众,把大骚乱变成一次大型布道会,作为使徒保罗第四次布道行程的开端。(虽然不少现代解经家,神学家认为那只是保罗的囚犯行程。笔者个人不同意这种观念,参拙作直到地极二一,二二,二七章注解)他心中的喜乐和想得着的不是人前的尊崇,高位,称许,而是福音的扩展。他希望能实现到罗马还福音债的心愿,神就利用这机会,成全了他。

  使徒行传第二十二章他在营楼布道大会开始,第二十三章在四百多名的军兵保护上,移囚于该撒利亚,这些军兵必然知道这保罗是为基督的缘故,不是犯罪的囚犯。使徒行传第二十四章保罗向贪官巡抚腓力斯布道,使腓力斯“甚觉恐惧”。第二十五,二十六章向巡抚非斯都与亚基帕王作见证,第二十七章开始罗马行程。在狂风骇浪中留下美好见证,神把全船二百七十六人都赐给他(徒二七:24,37),又在米利都见证了神的作为。(徒二八:1-10)最后,一到罗马就约请犹太同胞,向他们传讲“神国的道”。(徒二八:23-31)

  所以从使徒行传第二十一至二十八章中,保罗一直在身不由己的处境中,靠着神向各种人布道,包括罗马军兵,高官,荒岛上的土人,各种告御状的囚犯,犹太人等。所以保罗的第四次布道行程是神亲自为他安排的会,对保罗来说,这就是神所给他的回报,是他心中的喜乐与满足。

  3. 神的宝贵应许

  神除了奇妙的为保罗扭转劣势,把全城的大骚乱,变成一个大布道会,让保罗站在营楼,为祂作美好的见证之外,还给他非常珍贵的应许和保证,这保证就是下文第二十三章特别向保罗显现中所给他的保证:

  “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二三:11)

  这节经文包括了以下几点认同与保证:

  (1) 神认同了保罗在上章的大布道会中的见证是为祂作见证,且暗示了上章的转机是神暗中的作为。注意,这时保罗在耶路撒冷的千夫长手下,未移囚该撒利亚。

  (2) 神向保罗保证他必能“在罗马为我作见证”,一如在耶路撒冷那样,换言之,他在耶路撒冷所遭遇的一切陷害,以及直到罗马之间的一切挫折遭遇,也都必有神的同在。他自己虽正在受人拘禁之下,却也在神的眷护之中。事实证明,他确实在不由自主的处境中,不断把福音传开了,又在大海遇风的绝境中得神眷佑,有意外的福音成果。(徒二七:13-15)

  (3) 神认同了他从耶路撒撒冷的大布道会开始,直到罗马狱中的工作,都是为神作见证,传福音。他所留下的不单是囚犯的脚踪,乃是传福音使者的光荣脚踪?

  4. 神的指引

  许多人,质疑为什么保罗要上诉该撒,在使徒行传第二十三章十一节主对他说:“放心吧,你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这句话,已暗示给保罗他这样被人捉拿是神让他可到罗马的途径。当时他还在耶路撒冷,随后才被千夫长送到该撒利亚,拖廷了两年。(徒二四:27)然后由非斯都巡抚接办他的案件,犹太人仍想求非斯都把保罗发回耶路撒冷,然后埋伏暗杀他。所以,保罗若被释放返而可能被杀,上诉该撒不但是神用这机会把他送往罗马,也是最安全的途径,由此可见,虽然撒但想尽力利用犹太人杀害保罗,神却用奇妙的方法保护祂的仆人平安的到罗马传福音,甚至“御营全军都知他是为基督的缘故”。(腓一:13)

总结: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使徒保罗虽然事实上为神作了美好工作,却被许多犹太信主的人(也有其他犹太人)所鄙视,又无故的挨了毒打,却仍能“站在台阶”,向众人布道见证,屡次受无理的迫害,仍不丧胆也不丧志的忠于神的托付,因他不但信神的慈爱也信神的公义。信神慈爱使他愿摆上性命为福音勇往直前,信神的公义,使他不在意人的论断,毁谤,陷害,冤情。他对哥林多人说:

  “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林前四:5)

  那正是他相信神的公义的人生观的表露。

  弟兄姊妹们,我们曾为主受了委屈吗?思想大使徒保罗所留下的榜样吧!他受的是极大的冤情,我们受的不过点滴的小冤情,实在不足挂齿。但是我们可能为了很小的冤情,伤心,灰心,甚至向神提出许多不应该有的质问,对弟兄有许多怀恨与苦毒。让我们留心保罗即将殉道之前写下的金句: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提后四:8)

  请留意在本节金句保罗特别指出:“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他怎样确知神为他预备的是“公义的冠冕”?因他一生之中,无论为真道打仗,为跑十架道路,或为守住真道,受了无数委屈冤情,却都因信神的公义而胜过了。主耶稣不是告诉我们,天父经常在暗中察看吗?祂必然让每个受冤屈的人得着配得的公义冠冕啊!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