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使徒行传中几个传福音的模式

陈南山

 

  这里只提几个模式,因为在使徒行传里提到的模式实在不少。在这里就没有讲起第八章腓利的个人传道模式,或者第十六章吕底亚家里的家庭聚会的模式。其实,全能的圣灵的引导,作为岂是单单限于几个模式。上帝在人类的历史不断彰显祂的大能,祂奇妙的作为常出乎人的想像。因此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要留心领会祂的旨意,学习走祂要我们走的道路,抓住原则,以最有效的方法把福音传开。

  讲到原则,在使徒行传里倒有两个原则,应该提一提。那就是圣灵的大能与引导;信徒的谦卑与顺服。无论是教会还是个人,如果只读读圣经,看看几本宣教的书,在实际的信仰生活里没有经历祂的大能,没有顺服祂的引导,世上有哪一个这样人能把在魔鬼权下的人抢救出来呢?知识与经历应该平衡;勇敢与智慧应该相辅助;开荒与植堂要同时并进。把圣经教导的原则踏实的实行在生活里,那么使徒们当时的经历就会成为今日信徒们的福气。使徒行传所教导我们的几个模式,就不会单是理论上的探讨,乃是我们今日事奉中可行的路线,可喜的共鸣。

  在使徒行传里我们最少可看见:

一.大型布道的模式(徒二:14-42)

  这次布道会的讲员是彼得。他一反从前的态度,站起高声宣扬主道。这极大的改变是圣灵自己的大能。神的时候到了,祂自己设立教会,祂自己改变人心。这位讲员蒙神重用乃是神自己一步一步栽培他,他也以谦卑顺服的心来学习。这里就只提两件事。第一,彼得不是后无退路去事奉主,乃是全心爱主,放下渔船;没有破的网,一百五十三条大鱼。(约二一:11,15)。一个人的事奉可贵处就在这里。事奉不是把剩下来的摆上去,乃是因为爱主,理智的把最好的献上去。第二,彼得遵照主令,回耶路撒冷与大家同心祷告,等候主所应许的(徒一:4-14)。在危难时刻仍然祷告需要信心。听从主令,专心祷告那是忠心。怪不得那一天,门徒添了三千人。

  这样说来,是不是今天开的布道会有时效果不够理想都是讲员不好?这倒不一定。现代的教会每年开几次布道会,会友自己有些已“吃”得太饱,自己懒得来,也不愿请朋友来。讲员喊得声嘶力竭,有点像在无鱼之池,努力撒网。哪来什么满载而归?最多只能够得几条鱼。如果有些人举手决志,其中不少也是生活方面的决志,少有未信者立志接受主。由此看来,如果教会仍计划这种模式来传福音,那么在策略,执行,会前工作,会后跟进都要好好祷告思想,全体会友参与,寻求突破。不然的话,教会每年开的几次布道会,效果不会太好。

二.有吸引力的教会(徒二:43-47)

  初期的教会并不是每天开布道会,但是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为什么会天天有人信主呢?可见得初期教会在每天的日常生活里,有好的见证,吸引社会里的人天天来加入这个团契。

  他们有什么这样吸引人呢?其中一项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们有相爱的心。他们相爱到一个地步不单常在一处聚会,大家也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有田产家业的,把它卖了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些人因为上来过节,所带的路费不多,如今留在耶路撒冷受教,生活有困难。他们不是偷懒闲谈的人,所以经济上富裕的同道,甘心帮助他们。这种甘心牺牲的态度实在使当时教外的人另眼相看。但是反过来,那些接受帮助的信徒,既非存心白吃人的饭,就不单存欢喜的心,也是存心诚实来用饭(徒二:46)。这里的欢喜是一种感恩的态度。感谢上主恩惠,也谢谢主内肢体的爱心。但是,什么是诚实呢?诚实不但证明他们并不是游手好闲的人,这种美德也会在他们吃饭的态度上表明出来。他们一定不会争先恐后,尽量多拿食物。他们吃喝的态度一定是顾到其他同吃的人。这样的态度是对同吃的人一种爱心表现,也是对那些甘心奉献的人一种爱的表示。这样富贫相爱,处处相顾的教会怎样不会叫四周围的人受到感化,纷纷来听道信主呢?

三.以大能证明主道(徒三章)

  使徒行传第三章记载的神迹实在令人惊奇。一个四十多岁,生来是瘸腿的人竟得痊愈。那一日有五千男丁信主。在这件轰轰烈烈的大神迹中其实有几件事值得我们注意。比方说,彼得,约翰在忙碌之中,下午炎热之时,不忘祷告。他们在敬拜生活中不忘讨饭的需要。他们在众人惊奇看他们时,不但说明此事与他们的能力和虔诚无关,更是抓紧机会,大声宣扬主道。他们讲道内容,并没有花言巧语吸引人,反而直言相告,指出听众杀了生命的主。这样的态度绝没有一些神医大会的作风。

  其中一件大家比较常疏忽的是,这病了四十多年的人并不是在彼得对他奉主名说了话后立刻得医治。这个人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是在彼得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后发生的(徒三:7)。千万不要以神迹为取巧,走捷径的一种方法。神迹是在彼得伸手扶这人后才发生的。神不单让人经历肉体上的痊愈,更让他在身体健壮前经历人间少有的爱。一个从小给人轻看,受尽辛酸痛苦的人,那一天明白了什么叫作爱。这种爱的表现,就是一件神迹,就是大能的作为。

四.在逼迫中的信息(徒八:1)

  其实讲逼迫,应该以第四,五,七章开始。我们注意第八章是因为从那一天开始,福音由耶路撒冷传开。这样传开不是信徒们主动出去传福音,乃是身受逼迫,被迫离开耶路撒冷,才把福音传开。虽然如此,这些信徒当中没有怨言,就在各地把福音传开,也把主的真理传到自己的原居地。罗马市当日有四处聚会的地方,很可能就是这一班满心火热的信徒,回到那里后开始(罗一六:5,14,15;腓四:22)。

  其实不单在第一世纪如此,历代以来都有这种经历。就以近代中国南部华人到南洋谋生为例吧。神不单兴起一些祂重用的仆人宋尚节牧师,计志文牧师,赵世光牧师等来南洋,或奋兴布道,或建堂设校,把福音传开。中华国外布道团的王载牧师及其他同工,也来东南亚各地,深入边荒未开发之地,开始了华人教会海外宣教新的一页。神不单带领祂的仆人来,神也用当时的战乱与贫困,让分散东南亚的信徒把福音带回他们新居留地。今日在东南亚各地有不少生气勃勃,人财齐全的教会。我们岂不能感叹神当日奇妙的作为呢?

五.顺服圣灵的感动,差派宣教士(徒一三:1-3)

  教会最重要的工作应该就是传福音。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像安提阿的教会,顺服圣灵的感动,把最好的两位同工派出去。我们说最好的同工,一点也没有夸大。巴拿巴在耶路撒冷的奉献,事奉是大家有目共睹。他在安提阿带领了许多人信主。他也心胸宽大,去大数城请保罗来。信徒加多,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保罗的优点,长处也不胜枚举。但是其中一样,是今日宣教士应该学习的,那就是他虽热爱犹太人,也从不看轻非犹太人的种族。他在哥林多前书第九章二十二节“…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他称呼作奴隶的阿尼西母为“我心上的人”(门:12)。我告诉加拉太人:“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三:27-28)

  教会应派这样有负担,付代价,有才华的人出去作宣教士。只有这样有组织,有计划,全心支持的差传,才能把福音传到大城市里的贫民窟,工厂区里的工人,整日忙忙碌碌的白领阶级,或者深山里的少数民族。今天不但冲破十亿人口大关的印度需要福音,东京的银座需要福音,东西欧的这些国家何尝也不需要福音呢?泰国的佛教徒,千万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难道就不需要福音真光的照耀吗?各地的教会应该加倍努力,在广传福音的事工上再加一把劲。

  使徒行传最后一章虽在两千年前写好了,但是其中的教导应该深记我们心中,活用主给的教训,用各种的模式,不同的大众媒介把福音传开。这样使徒行传的后记,就会在今日的教会中记载下去,直到主耶稣再来。

各期文章 订阅本刊

寻找《金灯台》文章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