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台》活页刊

决战的檄文-永鸣的战鼓

谢锡命

 

  主耶稣受难前在客西马尼的祷告,反覆三次(可见其重要),字字血泪,微言大义,感人至深。它揭开了救赎大决战的序幕,是空前巨大的灵界争战的檄文;它是永鸣的战鼓,伴着那场毕其功于一役的战斗,响彻寰宇,直到如今。

  可是,这样一篇富有伟大意义的祷文,却是长期被理解成为主的软弱,痛苦挣扎,祷告未蒙应允而最后顺服,以致使它蒙上了阴影,有损我们主的完美无瑕,这是多么令人沉痛的事啊!

  这样一篇思想感情极其丰富,含意极其深远,情藻极其高尚发自主洁白无瑕的内心的祷告,实在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测度,也不是语言所能充分表达描绘的。我们只能在每次领受圣餐,吃着那象征主身体的饼,喝着那代表主为救赎我们而流出的宝血的葡萄汁时,让历代千万圣徒,用千万次感恩的祷语的总汇去表达。

  本文,想与大家较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求真理的灵引领,使我们能透过字句的表面,进入它无限丰富的深藏。

  首先,让我们看希伯来书第五章第七节至十节:“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并蒙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这段经文,一语道破了客西马尼的祷告,其全部主旨,以及敬虔,谦卑,顺服的态度,都蒙天父完全的应允。这就是说:祷告是完美的,肯定的,而且圣经里从未见对它有任何的贬意。现在,我们就朝这段经文所定的方向,看看主耶稣在作那祷告前,如何多次向门徒晓示“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太二六:24),三天后复活,以及门徒的反应,以求真正了解客西马尼祷告的主旨及用心所在。下面,试按时间的先后,举其荦荦大者:

一.在该撒利亚腓立比

  彼得刚认耶稣为弥赛亚,耶稣即首次披露“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可八:31)门徒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主“明明说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可八:32)耶稣责备彼得“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可八:33)

二.耶稣刻意安排登山变像

  门徒看见“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此时又有天父的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他。”(路九:30,35)可是下山的时候,门徒仍没有听进主的话,只是“彼此议论从死里复活是什么意思。”(可九:10)  

三.在加利利路上

  耶稣又说起这件事,“门徒却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他。”(可九:32)可见主耶稣已不嫌其烦解说,但门徒始终情感上扭不过弯来。

四.耶稣与门徒向耶路撒冷进发

  有两处记载值得注意:

  “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门徒就希奇,跟从的人也害怕。耶稣又叫过十二个门徒来,把自己将要遭遇的事告诉他们。”(可一○:32)可以想像,平常门徒与主同行,必然是三五成群,或前或后,时而听教训,时而说说笑笑,然而这次他们却步不前,心里充满疑惧,纳闷:主啊!前面是高深莫测的险途,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呢?

  路上,有几个法利赛人要耶稣离开,因为希律想要杀他。“耶稣说,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路一三:32-33)耶稣甘愿舍己,义无反顾。

五.最后晚餐

  耶稣直接向门徒揭示救赎之途:“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二六:28)并且安慰他们,将来必“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太二六:29)但他们依然不明白。随后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太二六:31)(客西马尼的祷告,以及耶稣被拿都是发生在当天夜里,耶稣的话明明预言门徒会软弱跌倒,不是主自己跌倒。主耶稣是神道成了肉身,有人所有的身体上的软弱,“只是他没有犯罪”(来四:15)所以,“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一:25),也就是说主耶稣不可能有意念上的软弱,若在客西马尼的祷告中“找出”软弱,那肯定是无中生有,子虚乌有之说了。)  

  由上述五点,可见主耶稣对门徒的晓喻,可谓三令五申,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神是信实的,正如圣经所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一三:8)何况“这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弗三:11)既是亘古以来创造万物的神所定下的“旨意”,祂又怎会出尔反尔。

  然而,为什么客西马尼的祷告里又出现“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太二六:39)的话语呢?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只有学保罗那样,努力去“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腓一:8)才能得着真意。也就是说,我们要联系对神的本性认识,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环境,透过字面,去体会当时主耶稣的心。耶稣在作了第一次祷告后,再一次教训彼得说:“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一四:38)门徒的软弱不正是表现在他们出于爱主的“人意”,期望苦杯离开主吗?主耶稣已经无数次正面的解释,可是他们不明白,不愿意接受,所以通过祷告从另一角度提出,目的使他们日后明白,事势的发展是主耶稣吃了苦杯,那是来自神的旨意。(徒二:23,三:18,四:28)

  明白了这些,那么对主的“忧愁”,“极其难过”,“流泪”,“惊恐”等情感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面对着祂所造,所养,所爱的人类,因犯罪而走向堕落死亡,祂要凭着权柄甘愿舍命去拯救他们,就像一位慈母舍己去救她濒死的儿子一样,主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呀!

  客西马尼园祷告的下半部是:“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六:39)换句话说:“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二六:42)。“意旨”,就是万世以来,神订下的救赎大计;“照…成全”,就是决战的命令;决战的地点,就是耶路撒冷,各各他;我们的主耶稣,便是天父派下来的统帅。这场争战的规模与性质:祂“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六:12)客西马尼的祷告,托住了这场大决战,就像当年摩西举手祷告支持着约书亚的争战一样。(出一七:8-13)祂挫败了两次撒旦企图阻挡救赎大计进行的试探:约翰福音第十八章十至十二节“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四十一至四十二节祭司长和文士戏弄耶稣,说“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我们虽然肉眼看不见那场鏖战的泪烈情景,但圣经记载了其中一个惊心动魄的景像:“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太二七:51-53)显示了大决战的最后胜利。

  时隔二千年,我们今天每次读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依然感慨万千,恒久常新。

  读着它,使我们这些罪人汗颜,痛悔,泪满襟。当年苦杯所以不能离开主,皆因我们的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九:22)“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一:7);
  读着它,我们赞美,敬佩主的顺服,祂是“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启一三:8),祂永远的顺服,“存心顺服”(腓二:8),我们怎能不永远顺服主而得救。

  读着它,我们心中的战鼓长鸣,为神的意旨成全,传扬福音,“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一○: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