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台》活页刊

书评

“廿一世纪信徒宣教的探讨”

于中旻

 

  教会是主天国的企业。当然不同于地上一般的企业;但有很多经营企业的原则,可以适用于教会。主耶稣在祂所讲的比喻中,把天国比为作生意的,确是不无深意。

  任何的企业,如果要健全发展,必须注意维持费用和营业费用的比例,违背这个原则,生意必定难免倒闭。这原则应用在圣工上,是说教会用在宣教事工上的经费,必须多过维持费用,才是健康的。加拿大民众教会的牧师,“宣教先生”史密斯(Oswald Smith)勉励会众说:“如果有一天,我发现教会用在本身事工的钱,多于宣教费用,我立即辞职,因为那表示变成了自私的教会,那样的教会,不配我作你们的牧师!”史密斯牧师已经去世了,这个原则仍然奉行。违背这原则的教会,是死的教会,虽然外表可能庞大壮观,却没有发展。

  黄牧师彼得博士,事主近半世纪之久,牧会并主持神学教育多年,又精研深思宣教事工,写下了这本宣教策略的书;“先后探讨了三十多个宣教实际的问题,而笔者深信圣经全面真理是最好的答案。”(页4“自序”)说这样话的人不少,但不是每个人该说这样的话;著者知道并“深信圣经全面真理”,所以能够为这些问题提出答案。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定意不遵行主宣教使命的人,也是以圣经为“盾牌”;他们说,主的吩咐是“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这样,就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固守老家,等候“耶路撒冷”全部归主,再顺从主的命令,向外面传福音。聪明的人不必拒绝去作,只是不放在优先,要在时间上等到以后才行动;那个“以后”永远是以后,就总不来到。但著者根据“圣经全面真理”,对“时间上的范围”,作出不同的解释;“使徒行传第一章八节‘并要在’的意思是‘同时间在’,就是同时在耶路撒冷,在犹大全地,在撒玛利亚,在全地上凡有人类的地方传福音。也是在社会各阶层传福音,使万民归信耶稣,作祂的门徒,直到主耶稣再来的日子”。(页118)这样,解放了语意的枷锁,把固守不进,变成了同时并进。这有何等的不同!

  著者奉献专诚爱主之心溢于文词之间。他似乎哀伤宣教事工的没落,向慕过去的日子:宣教士“不但是长期宣教士,更是终生宣教士。自六零年代开始,终身的宣教士几乎无人有兴趣…到了七零年代…青年宣教士更少。因此,差会领袖开始招募大学生,以夏天两个月长假去大使命工场,作短宣的事奉。这些参加短宣的大学生,在工场看到灵魂的需要,大学毕业后,就进神学院接受二三年的圣经和宣教的训练,以后加入差会,作二三期或更长期的宣教士。”(页135)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不幸的事实,标识着宣教热诚的低潮。虽然不乏因短宣而开启宣教远象的事实,但不如前几代的风起云涌。不过,著者还没说“短宣非宣”,不能把话放在人家口中。更加不幸的是,异端分子却热心的引诱人,就如青年摩门教徒,每人都有两年的志愿宣教,不知该说是可怕,或说我们福音派甘落人后的是可耻!

  论到宣教资源,著者说:教会资源不应只限于物质的钱财…祷告寻求天父旨意,品格高尚,生活圣洁的信徒,这是教会最宝贵的资源。

  一个信徒的灵魂被圣灵充满,管理,他的钱财也容易被圣灵管理。教会的长执当注意信徒灵命的资源,再考虑钱财的资源。(页145)

这样的话,是空谷足音,可谓真知灼见,在近代的宣教论著中,还没有见到过,在教会讲坛上,没有听到过,几乎是时代先知的声音,盼望廿一世纪的教会,能够虚怀接受。

  不过,教会作不作宣教工作,作的成与败,还是在于宣教心。摆出宣教广告,架起宣教事业,不是什么难事;但有正确的宣教心,是更重要的。著者讲到主耶稣托付银子给仆人的比喻,勉励圣徒作良善有忠心的管家:“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同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里“有的”,是指分给别人,肯分享给别人的;神看他在小事上忠心就会再加给他,叫他在大事上也忠心,能承当更大的事。“没有的”是指不肯分享给别人的;一切都据为己有,以为这样才有。譬如领一千银子的,守住一千,自以为有(太二五:14-30),哪知道,主人看他是不会管理财宝的恶奴才,就将他所有的也夺去。这是教会长执分配教会资源必须记住的原则。(页146)宣教士所以称为“圣工”,我们定要记得,不是人在操纵运作的事业,必须记得,在于神的主权,因为宣教的大使命,是主耶稣的吩咐:“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八:18-20)

  同情人民的困苦,爱人的灵魂,是需要的--但不是充分条件;人愿意去,采取宣教行动,是必要的--但不能保证成功。因此,主耶稣先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那才是宣教的基础。当然,神完全的主权,也支配着历史环境。在宗教改革时期,封建制度的环境,信仰成为君主权力的一部分,不能有显著的宣教行动。当时的人所能作的,不得不局限于文字宣道及家庭和个人的教导影响。在那时期,神预备祂子民建立信仰的根基。同时,在政治经济及社会方面,为远方宣教铺好道路,时候到了,宣教运动得以急速发展。所以,宣教的教导,必须是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平衡。虽则我们该尽力鼓励信徒宣教,却也不能忽略人能力的极限。这样说来,宗教改革时期宣教行动的停滞,似乎不该是马丁路得,加尔文神学理论上的责任。他们已经忠心服事了当世的人,作到按时分粮的好管家(页155-156)。这是我对著者观点不完全同意的地方,提出以供商榷。

  在这本论文集中,也有澳洲和印尼地区的宣教策略及简史,并著者自己宣教的经历,更有对民间传统信仰华人传福音的方法,对于有心宣教的人,有高度研读参考价值。

  二十一世纪该是华人宣教的世纪,第一本宣教好书已经问世,盼望还有更多的好书继续出现,共同兴旺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