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先后之道

陈润棠

 

经文:马太福音第六章二十二至三十四节

  主耶稣教导说:

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

  这给我们看见“先后”的重要。

  而在第二十四节,祂说: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财利的意思〕。(太六:24)

  这表明“轻重”的分别。

  从以上两处经文,可知凡事应有“先后轻重”的分辨。明白或懂得分辨何谓优先,主要或重要与稍后,次要的则押后;或者说晓得“先后缓急”次序的人,他的眼睛是了亮的(太六:22)的;反之,即为“眼睛昏花,全身就黑暗,这黑暗是何等大呢!”

  先后缓急的次序一搅乱,即变成轻重不分本末倒置而引致落在失败中更陷入黑暗里。

  西方也有一句谚言说:“To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把马车的车子放在马的前面”,马根本不会推车,只会拉车,若如此,那匹马动弹不得,这实在是一幅相当妙的写照。

  上述的法则,在个人处理事情上与教会圣工上,同样适用,在信徒个别灵性上也是如此。因而有一位神学家说过:“基督徒把首要的事看为次要,他的灵性就开始腐败了。”

  现根据圣经看看我们应以何为先为重?

一.先求神的国与神的义(太六:33)

  时至今天,仍然有不少人盼望得着美国的国籍,却没有想到拿到永恒“天国”的国籍更为重要。要得着美国的国籍必需申请等待多年,也不一定能得着,而要得着“天国”国籍不是借着申请担保等等,乃是“生”来在里面的,因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天国〕。”又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三:3,5)怎生法?就是接待祂,相信祂(参约一:12,三:1-8),让祂进入我们生命中!

  在马太福音第六章这段经文里,耶稣基督一再强调得着天国永恒的生命,比属地至暂至轻的生命贵重千万倍。

  神的国也就是神掌权,管治的地方,即是神的国度。神的义可指基督超然的义(太五:20)也可指神的旨意通行无阻。表明人不能自义以求进天国,进到神国度的门徒则应以主耶稣为生命之主,以父神国度的事为念,让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居首位。

  马太福音第六章后段经文,耶稣谈到日常生活所需之饮食衣物,天父必为我们预备,不要太过为这些物质忧愁烦恼;可浓缩成两句:

  生命不是为饮食,
  饮食是为着生命。

  我们的生命有更高尚与更有价值的目标,这是为神的国度。事奉主的门徒也应该谨慎,在主的事工上我们不是建造自己的Empire,乃是扩建The Kingdom of God !!

  同时在马太福音第六章九至十三节,主耶稣教导我们的主祷文里,可发现里面也有先后的次序,即先求“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然后再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可惜不少信徒在祷告中常常颠倒轻重与次序。

  使徒行传第六章讲到耶路撒冷的教会不断在发展中,人数继续增加,可惜当日使徒们忘了首要的任务,而为了忙着救济“管理饭食”等福利事上,以致有偏差引起不满,招来怨言甚至教会险些分裂为二。幸好他们及时醒悟,召集会众选出执事,调准焦点后宣布“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结果问题解决了,美好的果效马上显露出来,以至“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徒六:7)

二.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太七:5)

  在天国律法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里,耶稣怒责那些假冒为善的人说:“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七:5)

  在上两节里,耶稣劝勉我们不要随意也恶意的批评论断人。梁木乃自己之大错失或罪恶,小刺是别人的小毛病或小过失。

  “眼睛昏花”的人看不见人的长处优点,反而带上有色的眼镜──成见,总是看到别人的小毛病如小刺,刺伤他般因而专门吹毛求疵,挑剔别人的不是;总之看不顺眼,拟除去而后快,或将人的一点点瑕疵,故意加以放大,渲染,讲得一无是处。

  印尼谚言也有一句很有趣的话说:“眼前的大象看不见,大河对岸的一只小臭虫却看得清清楚楚。”

  一些邪恶诡诈的人,打击对方时通常用这一招。主耶稣在后来更严严的责备那些假冒为善的人说:“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太二三:26)

三.先找着自己的哥哥(约一:40-42)

  安得烈与约翰听施洗约翰的见证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他们随即跟从了主。那一天他们与主同住在一起时,亲聆主讲解圣经与救世救恩大道,亲眼见到这位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天一亮,安得烈急不及待匆匆赶回去“先”找自己的哥哥彼得,并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又马上亲自“领”他去见耶稣。后来彼得为主重用,一讲道三千多人悔改,安得烈功不可没。

  “先”表明优先,看为最重要,首先应完成的任务。

  “先”表明彼得刚好走开,安得烈急急忙忙到处找,找不着不罢休。

  “先”也表明后来他继续不断的把自己家人,亲友经常带到主面前。

  安得烈一直把人带到主前,这是“个人布道”与“教会增长”的秘诀,可惜今天有不少信徒信了十几二十年,从来没带过一个亲戚朋友到主前。这是何等大的亏欠。

  过去二,三十年,许多神学院都有“教会增长”一门课,不少教会也联合举办“教会增长”讲座,研讨会等等,而“教会增长”这方面的书也不断出版,也有一些教会派人到韩国去“取经”,除了原先几间实在蒙主大恩的大教会以外,说来泄气,大都还是不增也不长。“教会增长”的热好像过去了,今天连信徒也整天谈论“经济增长”,股票楼价增值或自我增值,轻重倒置比比皆是,有多少人为神家的荒凉而忧虑呢?

  最切实际的,还是西方一学者经慎密调查统计后披露,关键还是信主者有没有把亲友带到主前。他总结得到新信主者统计数字显露如下:

  1. 由亲朋戚友介绍带领者 70-80%
  2. 由牧师传道探访带领者 8-10%
  3. 借由主日学,青少年与教会其他活动信主者 6%
  4. 新人自动去教会听道信主者 3-4%

  以上的统计,虽不一定准确,但也可作为参考,实际上笔者事主多年的经验中,认为不中也相差无几;而在没有把亲友带领到教会前,先送他们一些福音单张小册或书刊乃是最好的方法。

  一个从未踏足教会的人,叫他贸贸然自己跑到教会,在华人社会中若有也可算是奇迹。弟兄姊妹们,你可请他去“饮茶”(上酒楼),带他去看电影,为何不邀请他,陪他到教会呢?你的责任感去了哪里?主耶稣优先看重的是什么?祂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约四:34-35)

四.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可一四:8)

  主耶稣在世时,行将为救赎世人而上十字架。祂早已三番四次预先告诉门徒们,可是他们似乎迟钝不明又冥顽不灵,不但不晓得尽快表达爱主的心,反而还在争吵谁作大头,谁为大。

  马利亚却领会到“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她早已慢慢储备一瓶真哪达香膏拿来打破,全然献上给主,一点一滴也不为自己存留,那香气不但充满了当时那房子,也一直传播到现在,也传到一切福音传到的地方。

  华人有一种争先恐后的老习惯,君不信则可在餐厅酒楼常看到,几个朋友相聚一起,吃完后个个争先付钱,场面相当热闹,这种现象在教会的捐献中却难得一见!

五.十字架福音与神迹的先后轻重   

  祂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可一六:15-17)

  在传福音的事工上,我们需要圣灵的恩膏与能力,甚至有时需要神迹的彰显,可是有些信徒强调灵恩与神迹,强调到一个地步成为“派”,进而排斥,抨击不附和赞同他们的弟兄姊妹,实在是不幸与值得婉惜。

  从上一段经文,我们清楚明白主吩咐我们先往普天下传福音给万民听,然后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并不是往普天下以“神迹”吸引人。能吸引人到主前的就是高举十字架的福音,因主耶稣亲自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约一二:32-33)

  谈到神迹,约翰福音第十一章记载主耶稣叫死了三天的拉撒路复活,可说是当时轰动远近的大神迹,而且“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约一二:11)可是不要忘记了同一章圣经第三十七节明明说:“祂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祂。”(约一二:37)

  圣灵主要的工作是感动人,叫人信耶稣为救主,圣灵不是感动人信圣灵自己。神迹奇事的出现,也是显出三一真神的荣耀来,使人信祂(约二:11),错把荣耀单单归给圣灵,更不是圣灵的本意,先后轻重应慎重分别。

  宣道会创办人宣信博士(Albert B. Simpson, 1844-1919)经过挣扎多时后,在他所写的一首圣诗“祂自己”(Himself)里表达了他的经历,值得我们思考效尤,其歌词第一及四节:

  1. 前所要是祝福,今所要是主;
   前所满是感觉,今靠主言语;
   前所要是恩赐,今要赐恩主;
   前我寻求医治,今要主自己。
  4. 前是自己作工,今靠主工作;
   前我欲利用主,今让主用我;
   前我寻求能力,今要全能主;
   前为自己劳碌,今为主而活。
副歌:永远高举耶稣,赞美主不歇;
   一切在耶稣里,主是我一切!

六.圣经的先后与儒家的先后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大学中儒家所立的一个求道原则。实在的知所先后,不单“近道”而且还可以“得道”。

  “先”从事于“本”,本立而“道”生,故此求道的,必先在“根本”上下工夫。“本”就是根,就如树根,有主根,旁根,小根,细根,正中的主根最长,要找到实需要一番寻根究柢工夫。

  圣经的先后本末与儒家所论略有不同,值得思想考量。

  1. 儒家以事人为本

  子路问孔子事鬼神的事,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重在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而圣经却以事神为本。先是爱主爱神,其次爱人如己。是以爱神为爱人之本,才以爱人为“五伦”之本。

  2. 儒家以人文为本

  即人本(人文)主义。如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意思是只要奋勉自强,即可成为完人。但圣经教导,虽有“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的劝勉,但同时教导我们靠自己不能自救,靠自己必失败,重生必须仰赖圣灵动工,得胜也得靠圣灵的大能。简单说:儒家是“自力”的宗教,基督教是“他(灵)力”的宗教。

  3. 儒家以“克己复礼”为目标之一

 “礼”字有多意,大致上有三:

  A. 根据林语堂先生研究,孔子认为古时周朝之社会秩序与制度,乃最理想之社会秩序制度,“复礼”即回复到那时代的旧秩序制度及古代的礼教,若如此,实大有问题。这“复”字也变成国人“复古精神”的枷锁。

  B. “礼”是指“礼仪之邦”,即凡事讲礼貌,打仗也得“先礼而后兵”,或打输了仍阿Q式的“礼让三分”!现代人看来有点怪怪的。

  C. 礼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皆属于“生活”层面的细节,且带消极性与被动的意味。基督教则从“生命”的更新根本改变着手,着重积极方面有主动的实质,这才是治本不是治标人为的方法。

  4. 儒家以孝为本

  论语说:“孝悌也者,甚为仁与”后人加以复述强调以至说:“百行孝为先”。儒教之孝特指孝敬父母,圣经则以孝敬天父为先。因为人若顺服敬畏天父也必遵行天父旨意而孝顺父母,这才是百行之先,为仁人的根本。

  小结:谈到圣经里的“先后”之道,还有不少如:先去同弟兄和好才来献礼物(太五:21-26),先把自己献给主(林后八:5),先计算花费(路一四:27-28)等。最后,谨以彼得前书第四章十七节作结束并共同儆醒勉励:

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彼前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