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在我神殿中作柱子

郑盛光

 

  一幢健全的房屋,除了需要坚固的根基与上好的材料之外,还有一样东西是不能够缺少的,那就是柱子。柱子越坚固,房屋就不容易倒塌;因为柱子扮演着支撑与平稳的角色。主耶稣曾对非拉铁非教会应许说:“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启三:12)非拉铁非经常有地震,若有坚固的柱子,就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保罗曾对提摩太说:“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这里的家,所指的不是建筑物,而是教会。这教会是用什么来支撑?第一是永生神自己,祂用全能的手来建造与看守;第二是用祂所启示的道,那就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我们既然都是被安放在教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要成为又粗又大的柱子。

一.关系与祷告的柱子

  翻开使徒行传,第一个引人注目的是得救人数不断的增加。从一百二十到三千,从三千到八千,从八千到一万,接下来不计其数。这么庞大的会众,如何在同一屋檐下和睦相处?

1. 肢体的关系

  初期教会可以说是无墙的教会:“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二:44-45)所谓无墙的教会,指的是各人的感情很融洽,没有私心,没有隔膜,没有独来独往;大家都关心别人的需要,分享自己所拥有的。
  在当时的情况,信主的人常会面对的问题是有家归不得,但很快的他们被接待到其他信徒的家中,成为家庭的一分子。圣经说:“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四:32-35)
  “同心合意”“一心一意”在使徒行传里出现三次(徒一:14,二:46,四:32),表明初期教会很看重肢体关系。“一心”指的是感情上的交流;“一意”指的是理性上的认同。有感情而无理智,我们会太过感情用事;有理智而无感情,我们会失去人情味。我们也许太过注重多样化的节目与活动,却忽略了人的需要;我们也许忙于事工的进展,却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
  让我们谨记,同在屋檐下,人比物重要;感情比职分重要;相交比工作重要。人是要爱,物是要用。物坏了,可以找人修理,人出了问题,就很难一下子把他扶正过来。

2. 祷告的凝聚

  初期教会第一个聚会不是培灵会,不是布道会,而是一百二十人聚集在马可的家举行祷告会(徒一:12-15)。马可的家为何会成为一个祷告的地方?有可能是马可的母亲马利亚跟从主之后,时常接待主耶稣及使徒们到她家里作客。久而久之,使徒们渐渐把这栋楼房当作是一个聚合祷告的地方。
  祷告成为一股很大的力量,使教会在面对政权的压迫下,仍能在关键时刻化危机为契机,化阻力为助力。当彼得与约翰被官府警告不可再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时,他们就回到楼房那里举行祷告会。祷告一完,整个祷告地方大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徒四:21-24,31)。
  大逼迫终于大规模临到教会领袖身上,希律下手杀死雅各,又把彼得收在监里。这时候,教会又再举行祷告会,全体信徒切切为彼得祷告(徒一二:1-5)。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彼得不但安然脱险离开监狱,也安然回到会友当中。圣经用了一句很奇妙的话来形容彼得当时心中的一个抉择:要去哪里呢?“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徒一二:12)
  祷告,能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神的手施行审判,突然间,希律王死了,神的道日渐兴旺,越发广传(徒一二:21-24)。
  今天,教会若注重祷告,就必能攻破魔鬼一切坚固的营垒;若不注重祷告,不但没有能力,事工也将失去果效。

二.组织与配搭的柱子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这身体一方面需要靠基督而活,一方面也需要“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6)一个健康的教会,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组织与妥当的配搭里;任何方面出问题,都会造成内部的磨擦与折损。

1. 完善的组织

  当教会人数增多时,人事问题就越复杂;尤其是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相处久了,多多少少会发生磨擦。结果,“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徒六:1)怎么办呢?使徒们开始想到组织的重要,于是就从门徒当中选了七位执事来处理教会内部各方面的事务(徒六:3-6)。
  到底执事的工作范围是什么?以今天的角度来看,那就是行政事务,包括管理饭食,照顾穷人,教堂维修,探访病人及教会财务等。除了这些,执事的工作也包括传福音,司提反和腓利便是七位执事里面传福音的佼佼者。他们的榜样正向今日教会执事发出挑战:不要把职分画地自限,要追求不断的进步。
  组织是一个过程,它会随着教会的情况与不同需要而有所改变。组织是任用适当的人,去做适当的事;用适当的方法,去达成已定的目标。组织是透过妥善的人际关系处理,使教会事工不受拦阻,能持久性的发挥果效。

2. 妥善的配搭

  选立执事的目的不只是要妥善的管理教会,更是要让使徒们有更多时间从事祈祷与传道的工作。正如使徒们所说的:“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徒六:2)所谓不合宜,指的是角色模糊与工作分配不当;该管理事务的不好好管理,该专心传道的不能专心传道,整天忙着教会大大小小的事务。这是教会的危机,是教会的损失。传道人再能干,都会忙中有错,难免顾此失彼。
  长老,传道,执事虽各有不同的身分与角色;但若配搭得好,就能互相帮助,互补不足,造福教会。当摩西一人在山上举手祷告时,他的手渐渐发沉无力;还好及时有亚伦与户珥在旁扶持,才能使山下的战争取得胜利(出一七:9-12)。
  再看看尼希米和以斯拉这两位领袖吧!他们各在以色列归回的使命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个是行政人员,专从事策画与组织工作;一个是教牧人员,精通神的圣言,专从事培灵与奋兴的工作。一个注重圣殿外在的建造工程;一个注重圣民内在的生命更新。两个人合作愉快,事工办得非常出色。

三.突破与更新的柱子

  每个时代都会在新旧的交替中出现新的转向。教会处在多变与多元化的时代中,若故步自封,因循旧习,肯定要被时代所淘汰。教会必须敢于面对挑战,不断的更新,才能有所突破。

1. 突破传统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记载教会面对两大阵营各不相让的时刻。一方坚持基督徒必须受割礼;另一方认为耶稣基督已完成救恩,成全了律法,因此就不需死守律法的传统。
  使徒们心里清楚,这次要处理的,不再是希腊寡妇饭食的问题,而是信仰的核心问题。犹太的传统有一定的价值,但当它成为束缚人心灵的规条,成为信仰的绊脚石之时,就会造成教会的裂缝。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透过耶路撒冷的会议,修正传统的看法。庆幸的是,教会终于从犹太的传统中走出来。
  这次会议能取得成功,有三个关键人物发挥很大的影响力。保罗与彼得分别讲述神如何引导他们从旧的律法观念中突破出来,彼得是在哥尼流的家,保罗是在大马色的路上。而雅各借着彼得和保罗这两位领袖人物的经历见证,再加上阿摩司书第九章11至12节的诠释,如此才使众人顺服下来。

2. 观念更新

  人总是喜欢安于现状,不容易接受改变。我们习惯既有的事奉模式,既有的观念,既有的生活方式。例如彼得,对他来说,耶路撒冷才是他的“安全地带”,神却让他走了一百公里的路,要他到该撒利亚外邦人当中传讲福音。神不希望祂的子民永远待在一个状况之中,祂要更新我们的观念,转变我们的脚步,调整我们的次序,建立我们的习惯。
  主耶稣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太九:17)新酒代表新的事工,新的异象,新的挑战。新皮袋代表我们被更新了的生命,这生命因为有了弹性,所以能够承受新的使命。当我们愿意让圣灵来更新我们的观念时,才能为神做更大的事。

四.宣教与拓展的柱子

  同在屋檐下,除了发展教会各种事工之外,必须同时关注宣教事工的拓展。或许有人觉得小型教会怎能应付大型的宣教事工?其实,这不是做不做得来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一个健康的教会,必须有宣教的异象;一个成长的教会,也自然有拓展的能力。

1. 宣教的异象

  这宣教的异象包含三大要素,可以用三块不同的镜片来观看:
  显微镜:细察使徒行传,有两股热流同时在运行:一股是逼迫的热流,基督徒到处被捉被囚;另一股是宣教的热流,分散的基督徒不是害怕躲藏,而是“往各处去传道”(徒八:1-2)。初期教会充满宣教情怀,主的大使命深深烙印在信徒的心上。
  放大镜:安提阿教会刚成立两年多,却可以差派第一对宣教士到外邦人的地方做宣教工作,这是何等的心胸(徒一三:1-3)。主耶稣的大使命就是要扩大我们的视野,建立普世宣教的心怀,要我们宏观的看见神整个救恩计画,不只是局限在某一地区,国家,种族,而是万民(可一六:15)。今天全球有六十多亿人口,有二十多亿基督徒,其中十亿是坐视不理,不愿意出去传主福音的基督徒。求主把我们的视野放大,看见尚有四十多亿流离失所的羊。
  望远镜:这副望远镜,一方面能让那些因主的名而受苦的基督徒以信心的眼睛遥望天上更美的家乡,看见天上那位昔在,今在,永在的神仍然坐在宝座上,祂的权柄统管着万有。另一方面,它使我们看见地上一切事物不过是过眼云烟,惟有福音工作所留下的果效将存到永恒。“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一四:13)

2. 拓展的能力

  教会宣教的同时,也要植堂。植堂就是原本的母会发展到一个地步,开始考虑在另一个地方开拓第二个堂会。有些教会已经建立了几十年,却从未踏出一步去植堂,不敢把人数分出去,不敢把同工送出去。而使徒行传给我们看见,保罗与同工们到处建立教会,其中有腓立比教会,哥林多教会,以弗所教会,歌罗西教会,加拉太教会,罗马教会等。每建立一个教会,保罗与同工们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去牧养,栽培,训练,直至当地信徒能够起来独当一面,他才离开。圣经记载,保罗与巴拿巴到了安提阿,看见那里已有许多信徒,就立刻设立安提阿教会,并用了一年的工夫去培养幼苗成长(徒一一:19-26)。

总结

  教会是我们的家,虽然她有不完美之处,我们有责任去改善,使她更加完美。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自己事奉的位置;在这里,你可以发挥柱子的力量;在这里,肢体关系的点点滴滴,将在你我的生命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同在屋檐下,我们就是教会的柱子,每根柱子都有它的功用,它们互相支撑,互相配合,缺少任何一根都不完整。这就让我联想到那瘫子的四个朋友,他们四人组成完美的队伍,把瘫子抬到主的跟前(可二:3-12);因为他们愿意承担使命,一心一意,如此就能完成任务。
  让我们群策群力,共同成为教会的柱子吧!

金灯台活页刊第一四一期 09.5
作者郑盛光先生为马来西亚文良港福音堂主任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