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台》活页刊

心灵里的看见

陈终道

 

经文:路加福音五章1至11节

  诗篇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9)既在光中,当然可以见光,何必特别强调呢?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只有神的光照才能使我们看见自己。在此我们要以彼得为例,看看他怎样被光照,看见了自己,结果,整个人生得到极大的转变。每个基督徒也需要这样的看见。

  本段经文记载彼得因按主的吩咐得到两船的鱼而对自己和主耶稣有完全新的看见,这经历是彼得整个人生的转捩点。让我们分四方面来思想。

一.看见为主舍弃就是得着

  彼得整晚打鱼而一无所获,第二天当然是丧气又疲倦了。这时,耶稣要上他的船向众人讲道,他是大有理由可以推辞的。他可以对主耶稣说:“夫子,你什么时候用我这艘船都可以,只不过,碰巧昨晚我劳碌了整夜,打不到鱼,现在很疲倦,万一你站着讲道而我在一旁打瞌睡,实在不大好看……”何况,当时岸边还有别的船,他可以叫耶稣用别的船。但彼得是毫无怨言的任凭耶稣使用他的船。

  讲完了道,主耶稣叫他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结果圈住了两船的鱼。注意:耶稣并不是预先跟彼得讲好条件,会给他什么报酬,但结果却得到了两船满满的鱼。这经历使彼得体会到为主舍弃便是得着。任凭耶稣使用他的船,主必不叫他吃亏,并且还会百倍的偿还给他。在主耶稣方面,祂是用彼得的船,才用彼得本人;在彼得方面,他所得到的不单是两船的鱼,还得到他人生最大的转机,成为主重用的人,甚至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名人。

二.看见信而顺服的结果

  第4节记载:“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不少人有一个错觉,以为彼得所以打不到鱼,是因为他未曾把船开到水深之处,所以耶稣讲完道,就教彼得要到水深的地方才能打到鱼。在此要注意他们对话的先后次序,若是彼得先对耶稣说他们整夜劳碌打不到鱼,然后耶稣叫他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下网打鱼的话,则我们可以领会作彼得打不到鱼是因为他未曾将船开到水深之处。但事实上却是主耶稣先叫他把船开到水深之处,然后彼得回答说:“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那就是说,彼得早就把船开到水深之处打鱼了,而且花了整晚时间一无所获。按照常理,彼得是有经验的渔夫,难道不知道打鱼要到水深之处,而竟然整夜只在浅水处打鱼吗?不过,既然主耶稣如此吩咐,彼得就顺服,回到曾经失败过的地方作工。虽然打鱼的地方情况相似,但昨夜是自己努力去打,现今是顺服主的吩咐去打。

  这两船的鱼,使彼得看见信服耶稣话语而作工与凭着他自己经验才干而作工,有截然不同的果效。

三.看见主的伟大自己的卑微

  在这个神迹中,彼得看见的不只是神迹的本身,还看清了耶稣原来不是个普通人,乃是神。他看到祂的崇高伟大,同时也看到自己是个污秽卑微的罪人,连靠近主也不配。按约翰福音一章40至42节的记载,彼得这时已经信主得救,换言之,这时的彼得已经是个“基督徒”,不是个罪人了。但他竟然对耶稣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可见那时彼得对主的伟大有新的看见,他越认识耶稣的伟大圣洁,越在祂面前自惭形秽,深感自己在过去的日子中,实在太轻忽太怠慢了这位主耶稣。就如古时的皇帝喜欢微服出巡,来到一户人家要水喝,户主的态度轻慢,事后才发现原来那来要水喝的是皇帝,既后悔又战兢。彼得当时的感觉正是这样。耶稣的柔和谦卑,那些单看外貌的人很容易轻慢了祂。彼得在这个神迹中,看见了他所跟从的耶稣原来是至高至圣的神,所以他谦卑的俯伏在耶稣面前。

  今天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看见,才能使我们从心里谦卑出来,真正的完全倚靠耶稣。若没有这样的看见,我们简直不晓得什么是谦卑倚靠,可能口中说倚靠神,实际是倚靠自己。这样的谦卑,徒有外表而没有实质。

四.他看见得人比得鱼更宝贵

  耶稣对彼得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可1:17)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他们刚才不是因主的神迹得到了满满的两船鱼吗?现在又为主撇下了这刚刚得到的两船鱼跟从主去了!主所赐给他的这两船满满的鱼,竟不是为给他享受,而是成为他为主撇下的心志的考验。跟从耶稣有什么属肉身好处的保障呢?没有。但那两船鱼却是现成的一笔小财富,彼得却毫不犹豫撇下跟从耶稣去了!他看见跟耶稣得人灵魂比得鱼更有价值。他的心灵得到光照,心眼明亮。彼得若没有这个看见,便不会跟随耶稣。他一生一世不过做个寂寂无闻的渔夫,无论在今世或永世都一无所有!

  当我们安静时不妨思想一下:我们所做的,有哪一件事是可以存到永恒?难道我们果真是赤身而来,又赤身而去吗?来的时候我们是赤身,但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带着丰满的果子去见神,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不是徒受主恩的人!

金灯台活页刊第182期 2016.3
作者陈终道牧师〔1924~2010〕为本刊创办人;本文由陈终道牧师家人提供。2016年正值本刊三十周年,我们将会连载陈终道牧师之文章,以兹记念。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