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从诗篇看悲喜交集的人生(一)

黄朱伦

 

  诗篇属于圣经中的诗歌智慧书,含有诗歌与智慧文学;智慧文学是和人生的某些层面、某些课题有关。诗篇是和人生哪方面的智慧有关呢?是对人生的哪一方面的透视呢?有人说,诗篇是祷告;那是对祷告人生的透视吗?好像不完全是。是对赞美人生的透视?好像也不全然是。我个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后,认为诗篇是对悲喜交集的人生的透视。一个人越是在悲喜中,就越能透视悲喜人生,自然就越能体会诗篇。

  智慧是一种人生的体会,一种经验的累积,不仅仅是头脑知识,也包含对个人的生命与所处环境的体会。例如:我们唱诗歌“耶稣爱我,我知道,因有圣书告诉我”,但小孩和成年人对耶稣的爱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因此,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诗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会。

  诗篇也是属于诗歌文学。文学的研究必须要研究文体,故了解每一篇诗篇文体是必须的,而这也牵涉诗篇与诗人个人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整本诗篇有所认识,包括编者的编辑目的,即编者如何看待诗篇与整体人生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掌握诗篇所要带出在智慧文学中独特的人生透视。如果诗篇是对悲喜人生的透视,那我们就要从整本诗篇来考虑当时编者是不是有这个用意,而我们又将如何从悲喜交集的人生角度来处理和解读一部分或整体的诗篇。

  诗篇的文体包含哀歌、赞美诗、信靠诗、智慧诗、感恩诗、律法诗、君王诗等等。要明白诗篇的信息,就有必要分析它是属于哪类诗歌。例如:诗篇第二十三篇是属于哪一类诗歌文体?它的文体和悲喜人生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判断是研究的重要一步,因为用不同的文学特色来分析和研究,会影响解经的方法和结果。此外,这样的文学判断能使我们认识到诗篇中不同文体的体会和它们彼此间的互动,并引至另一个更深层的透视。所以,若要证明“悲喜交集的人生”是编者的角度,就必须引介整本诗篇的文本结构探讨与文学分析,才能够客观地证实。以下是一些有关整体诗篇,同时也与我们所要探讨的课题极为相关的基本资料。

一.诗篇的文体类型

      1. 哀歌与赞美诗占最多数

  个人哀歌共约四十六篇,赞美诗(包括感恩诗)共约三十九篇,可见“悲与喜”占了整本诗篇的一半以上。人生充满悲喜,诗人从中体会智慧,以智慧透视悲喜人生,这种互动产生螺旋式的认知,使到诗人对丰富的人生经历有更深的体会。

      2. 哀歌集中在第一和二卷,而赞美诗集中在第四和五卷

  从上表可见,诗篇的作者或编者用整体诗篇来与读者产生丰富的人生互动。我们一般上只是关心某篇诗篇与我的关系:我喜欢哪一篇?它和我的关系是什么?若我们真正也正确的掌握整卷诗篇的目的与功能,就会产生正面的诠释循环:当我们读完一篇诗篇或其中一部分,就与整卷诗篇的理解和读者个人的人生产生正面和更有深度与全面的互动,产生循环性的诠释理解。诗篇在编纂的时候,实在是有这样的用意。

  所以读诗篇,不单是属于灵里的体会,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探讨。到底诗篇整体和我们个人的互动是什么?为什么前面悲多后面喜多呢?为何编者对悲喜作如此的排列?诗篇与人生的关系如何?这和我们的悲喜人生有什么关系呢?似乎神子民的人生不单充满悲喜,并且前半部的人生充满悲伤,后半部的人生充满喜乐,为何诗人要如此来归纳和解读他的人生呢?那么君王诗和智慧诗等等,在整体诗篇中或悲喜人生中有什么功用呢?这些题材成为悲喜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使我们对悲喜人生有更深入的认识。以这样的角度去联系和思考,可见诗篇整体所反映的是一个现实与丰盛的基督徒人生。

二.诗篇的结构

      1. 诗篇共分成五卷

  诗篇共分成五卷。卷一是第一至四十一篇;卷二是第四十二至七十二篇;卷三是第七十三至八十九篇;卷四是第九十至一百零六篇;卷五是第一百零七篇至一百五十篇。

  诗篇是有一个编辑过程的存在。诗篇的结构是起初就如此还是随着时间的进程而不断的增加呢?不同时期有不同编者编纂不同诗卷;那么最终是按原来的编纂集合在一起,成为现在所使用的整卷诗篇?还是有人将所有的诗篇集合,然后再加以编辑作最后的编纂?诗篇的结构是编者随意编排的吗?是按编辑时间排序的吗?是最后编者按主题和神学重新编排,产生现在整体的诗篇样式?内容若有改动,也是在圣灵的感动之下?这些假设有根据吗?这些诗篇有后期的,有早期的,是否有可能部分早期的诗篇也是编者在后期才加上去的?这些都是无法完全了解与确定的。

  诗篇收录了历史中不同时代的诗歌,如:摩西的歌,大卫王圣殿中的歌,被掳时期的诗篇等,这都表明诗篇的编辑是一个过程。以上提过,原则上后期的诗篇是加在前期的作品上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哪个先出现,哪个是在后的,并没有足够古文献提供证明,但这不代表没有形成的过程。虽然我们无法完全知道确实的过程,但编辑的痕迹和其所反映的特征,对于我们掌握编者的编纂目的和文学手法是很有价值的。诗篇所反映的一些差异会不会是在编纂过程中发生的?会不会是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造成的?例如在卷一、卷四和卷五,神多数被称为耶和华(Yahweh),但在卷二,神却通常被称为以罗欣(Elohim)?这是与时期、习惯和地区有关,还是与神学有关?学者们的总结常是很有趣的。

  无论如何,掌握了诗篇整体五卷的共同神学目的,读起来才会更有意义。

      2. 诗篇的编辑与结构特色

  诗篇的编辑与结构的最大特色,就是诗篇五卷中的每一卷,都以一节赞美颂作为总结:

  诗篇第一卷(1-41篇)最后一篇的最后一节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从永远直到永远,阿们,阿们。”(41:13)

  诗篇第二卷(42-72篇)最后一篇的最后一节是:“祂荣耀的名也是应当永远称颂的;愿祂的荣耀充满全地。阿们,阿们。”(72:19;20节显然是编者注)

  诗篇第三卷(73-89篇)最后一篇的最后一节是:“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阿们!”(89:52)

  诗篇第四卷(90-106篇)最后一篇的最后一节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从永远到永远。愿众民都说:‘阿们。’你们要赞美耶和华。”(106:48)

  诗篇第五卷(107-150篇)最后一篇的最后一节是:“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150:6)

  在最后一篇(一百五十篇),诗篇是以“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开始和结束,是诗歌文学所谓的inclusio(首尾呼应),在此语境中它含有对悲喜人生的智慧总结。这一篇把诗人对人生的体会推倒最高峰,诗中每一节都是以赞美开始:“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这句在希伯来文只是一个词halleluya(哈利路亚);而且从一百四十六到一百五十篇都是如此。这是作者特殊的编排。

  如果诗人的人生就如一本诗篇,无论是处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纵使是充满悲哀,但诗人经过反思之后,他仍是以称颂或赞美为结束,表明我们读诗篇也须从这积极的角度来看悲喜的人生。第一百五十篇,每一节都是以赞美来开始的。诗人用喜乐来对自己的人生写下句号,是非常明显与突出的,难怪诗篇的希伯来名称是“颂歌或赞美诗”(Tehellim)了。


金灯台活页刊第183期 2016.5
作者黄朱伦牧师为本社总编辑。本文的经文录自《圣经新译本》。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