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宣教士耶德逊的果子

于中旻

 

   在新加坡,有些散居的缅甸人。他们多是年轻人,男女都有,作着各种劳力的工作。到了主日,他们会找共同语言的基督徒,聚集在一起。本地较大的教会,都有赞助这种会众聚集。到会的人,都很虔诚,爱唱歌,他们手上捧着的圣经,还是百多年前美国宣教士耶德逊翻译的。

   耶德逊(Adoniram Judson, 1788-1850)的宣教工作,标识着叫人难以相信的异常艰苦;屡遭横逆,更显出他勇毅的精神。

   1810年,还在安度华神学院就读的六名神学生,其中有二十二岁的耶德逊,申请成立美国国外宣教协会。次年,耶德逊往英国,想与伦敦宣教会共同合作,进行往东方宣教;但他给海上的法国私掠船胁持了,想不到英美战争接踵而来,麻萨诸塞公理会只好单独进行宣教。

   1812年,耶德逊与安娜(Ann Hasseltine, 1789-1826)结婚,夫妇同往印度,向往英国宣教先锋威廉克理等“塞伦坡三子”,愿意领教他们的先进宣教经验。在船上仔细研读了浸信会教义,夫妇决定改宗。心胸广阔的威廉克理,欢迎他成为有宣教觉知的同工;后来由华德为他们施浸。不过,代理英国统治的东印度公司,热心推广种植销售鸦片,他们的心同他们的商品一般的黑,拒绝福音的真光,敌视宣教,更不欢迎耶德逊夫妇居住。这样,一双年轻的夫妇,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耶德逊夫妇联合几个同志,于1814年,成立美国浸信会国外宣教部,支持往缅甸宣教事工。

   到缅甸十年的辛劳宣教,只有寥寥十八名信徒。如果说,这样的成绩并不足傲人,还有更不幸的事随着。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美国是不相关连的中立国,只因为肤色跟语言相同,耶德逊竟然被囚了达二十一个月,在军管监狱中,受尽了酷刑。到1826年,被释出来的时候,信徒减到仅剩四名!他的妻子安娜,因为奔走辛劳,稍后在那年逝世;他们年幼的孩子,也夭折了。不过,该庆幸的是,耶德逊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居然完成了缅文新约圣经的翻译。他所建立的基督徒社区,还能够维持着。

   耶德逊坚信文字在宣教上的重要,真正的宣教工作,必须立基在神的话上面。因此,他仍然努力进行译经。1834年,缅文圣经翻译完成出版。这生命的种子,到今天仍然繁衍并结实累累。1849年,孱弱的耶德逊,已经有气无声,看到他编纂的英缅字典出版;至于缅英字典,也已经完成,但耶德逊并没能眼见他工作的成果变成印刷版本,是在他离世以后,1852年出版的。这确立了他作为语文学家的地位。耶德逊离世后,在他开拓的荒地上,发展并没有终止,庄稼的主,看顾祂的庄稼增长;经过炎热的白日,漫长的黑夜,虽然人看不见,长成却从不曾停止,真是“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参约12:24)

   今天,我们展读缅文圣经,看到那些弯曲的字,很难辨认;听缅甸主内肢体朗诵缅文圣经,音调复杂难懂,可以感觉那是一种艰难的文字。实在难以想像,当年耶德逊如何肯把一生献给那些陌生的人民。是他爱那些异族的人,不愿他们沉沦,想了解缅甸文化,使他勤奋努力,学习语文,善用语文。我们真该敬佩这样的人,效法这样的人。因为他效法主耶稣基督的舍己和受苦,也就收获像基督的事奉效果:“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赛53:10)

 

金灯台活页刊第191期 2017.9
作者于中旻博士为文宣士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