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福音活页

明月几时有?这得问上帝!

 

   中秋佳节,一个有人高兴有人愁的节日。但高兴也好忧愁也罢,过中秋已铭刻在华人的骨髓里,重要无比。细看一下唐诗宋词的中秋名句,似乎忧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着一轮明月,所发出的感叹,不是离愁就是别恨,甚至产生了上天找下地寻的哲学大问题。

   随手拈来几句,尝试替古人排忧解难,不亦乐乎!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都是在问同一个问题:宇宙是怎么来的?人是啥时候有的?圣经开卷第一句话就是答案:“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所以,月亮是上帝造的。上帝把宇宙万物都造完后,就说,要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让人来管理这个世界。所以,那时候就有了人。因此,最先在江畔看见月亮的人是亚当和夏娃。第一个月圆夜,亚当和夏娃两情相悦,柔情似水,披星戴月地在伊甸园里倾心吐意,浪漫加写意!后来,不知过了多少个月圆夜,夏娃听从了古蛇的引诱,又引诱亚当吃了上帝不准他们吃的禁果,犯罪了,堕落了……第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夫妻反目,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人还在,心却相隔万里,他们终于尝到了亲密关系中无法接近的别离之苦。

   试看,唐诗宋词中,月圆夜的感叹,一概都离不开“离愁”两字。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张若虚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千百年来,这些诗句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离愁别恨”,直接把自己的“爱恨情仇”代入了诗句当中,才有了中秋节全世界华人对着月亮发呆的悲壮场面(真的很悲壮,人前吃月饼欢笑,人后举杯子洒泪的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呢)。

   这是人类犯罪之后无法避免的“离愁别恨”!离开了上帝,人与人也无法亲近,无论是相见还是不见,都挥不去忧愁;告别了上帝,人与人也无法沟通,无论说话还是无语,都赶不走心塞。

   苏轼看着明月,想到了天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很想去天上,估计那里没有地上的烦恼?但他又很害怕,那里太陌生,谁也不认识,太寂寞了!是的,如果在天上,谁也不认识,去不去也就罢了,真的高处不胜寒啊!但圣经告诉我们,“信耶稣,得永生”,基督徒死后上天堂是一件确定的事情。不过,最重点的不是天堂有多好,天堂有多美,而是天堂有爱我们的上帝在那里!话又说回来,若苏轼真的想去天上宫阙,他找得到路径吗?

   苏轼转念一想,小聪明来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生苦短,跳个舞吧,一虚一实,还是眼见为实吧,天堂的事情太遥远了,还是人间好啊!这确实是很多人的想法。不过,地上的生活也不那么理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月亮也太欺负人了,明亮亮地直盯着无数失眠的人!心中有事,睡不着啊!

   来个美好的心愿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幸的是,人人都有一死,真的无法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怎样呢?总有一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遗骨还在,魂归何处呢?

   容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嫦娥下不了凡,下凡了也跟你没关系。但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却从天上降临人间了!为什么?因为要打通天地线,给人类开辟一条能上天的路!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圣经约翰福音14:6)

   明月几时有?上帝创造了!今年中秋节,观赏一轮明月,颂赞天上之神。信靠主耶稣,与天父上帝和好,无论圆月弯月,无论阴晴圆缺,人生不再纠结。(杜嘉)

 

金灯台活页刊第191期 2017.9
欢迎活用福音活页—转贴,转寄,打印等,以广传福音。注明出处和作者即可。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