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刊



负轭笔耕——陈终道牧师

陈梓宜

 

按:这篇略述《金灯台》创办人陈终道牧师(1924-2010)生平往事的文章,原刊于新加坡神学院华文神学系学生刊物《同路人》(26/4/2012)。2020年适逢陈牧师离世归主十周年,也标志着陈牧师著述之“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系列的网上版全部制作完成,故谨此与《金灯台》读者们分享本文,再次借着陈牧师的事奉见证共勉。

   时光倒流四十年。1972年初,新加坡神学院的教室里,一位戴上护颈圈的老师缓缓地用左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学生们对于黑板上的一笔一画,都特别珍惜;看见老师因为颈项软垫骨移位压住神经线,导致右手无法执笔时,均感到扎心。

   这位老师,就是著作等身的陈终道牧师。

   陈终道牧师原名让德,1924年生于香港,十二岁在宋尚节主讲的布道会中重生得救。十五岁随家人离开香港进入昆明,以避日军炮火。后来离家流浪,在1944年辗转去到重庆,伪造学业证书入读复旦大学;却在复旦大学遇上了奋兴布道大会。神借着赵君影牧师主讲信息和于力工弟兄带领唱诗,使让德昏沉的灵性得到复兴,蒙召献身,改名“终道”自勉。他主动向校长承认伪造文凭入学的罪行而离校,后来入读重庆南山灵修神学院,受教于贾玉铭先生。1949年重返香港。

   陈终道牧师的文字工作始于“红鸡蛋”。1952年当他的长女出生时,他写了一本福音小册,以红纸为封面,在女儿满月时派给亲友。谢友王先生读到小册子,很喜欢终道弟兄的文章,遂邀请他担任《生命》杂志的助理编辑。后来《生命》杂志的社长计志文牧师,把这个“麾下”邀请到他在印尼刚开办的圣道神学院去。陈终道牧师就在1953年开始担任神学院老师,并开始执笔著述新约书信的讲义。1959年他返回香港,在包忠杰牧师的鼓励下担任《圣经报》执行编辑,期间兼任当地神学院的老师;其后受邀到菲律滨圣经学院(1965-69)和新加坡神学院(1969-77)全职任教时,仍兼任《圣经报》执行编辑,直至宣道书局在1973年停办《圣经报》为止。

   或许因为二十年来都是神学教育和文字工作双线进行,多年伏案工作太多,又因频繁出国领会,时常提着很重的行李,所以导致颈项软垫骨移位。陈终道牧师忆述,当时是1971年夏天,他发现先前稍有痠痹感觉的右手右脚变得十分痛楚;医生让他戴上护颈圈作支撑,减低神经线所受的压力。到了1972年初,他的病情恶化,右手开始不能执笔和用筷。当时二十一卷新约书信之中,还有哥林多前后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歌罗西书、约翰壹贰叁书和犹大书的读经讲义尚未出版。但现实的情况是,右手根本不能执笔,即使用左手书写,不够半小时就因右身的痠痛而精神涣散,无法写下去。他十分沮丧,以为这项文字工作要到此为止,就切切求主帮助他完成新约书信讲义的写作。他内心有很强烈的感受,知道这身体上的软弱,是撒但的拦阻;于是给自己一个口号:“不怕慢,只怕站!”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写下去。他操练自己用左手写字,而且时常要“负轭”(戴上护颈圈),减轻右身的痛楚。

陈终道牧师(1974年)
戴上护颈圈的陈终道牧师(1974年)

   陈终道牧师就是这样一直坚持授课和写作。笔者母会的牧师朱志伟当时在新加坡神学院就读,看到老师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之下仍然坚忍事奉,感动不已,便在课余和几个同学一起为陈牧师将手稿誊抄在原稿纸上。全部新约二十一卷书信的读经讲义,终于在1976年脱稿。陈牧师欣喜看见撒但的拦阻终究失败,将荣耀全然归给天父。为了记念自己不过是“瓦器”,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林后4:7),他特意为“新约书信读经讲义”全集的封面选用砖瓦的颜色;而他也是希望能收抛“砖”引玉之效,期盼日后有更多作者更好的著作出现。至于他的颈项,则在1980年神迹地痊愈了。

   陈牧师的解经和写作深入浅出,条理分明,让人在灵里得到造就。他对神话语的热切爱慕,对圣经真理的认真和执着,是受其教导的学生和读其著作的读者,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或教学,或著述,陈牧师总有一个负担:要帮助信徒学习圣经,明白神的旨意。他在2010年息劳归主,但文字有久远的影响力,深信陈牧师所留下的丰富著作,会继续让人们的灵命得到建立。

后记

   去年(2019)本社受陈终道牧师家人委托,把“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系列全文放在《金灯台》网站时,我们就沿用陈牧师当年的砖瓦意念来设计“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网上版的页面。与当年全集封面的砖瓦颜色稍微不同,全新网上版使用了红砖为主题图案,连系着陈牧师当年“负轭”写作时的所在地:亚当路九号新加坡神学院(现时的红砖围墙)。

“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网页截图
“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网页截图
http://goldenlampstand.org/lib/epistles/

  

 

金灯台活页刊 第208期 2020.7
作者陈梓宜传道为《金灯台》活页刊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