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台》活页刊



在失败中跟随基督

戴永富

 

 我们的年日转眼即逝,我们也如飞而去了。…愿主我们的神的恩慈临到我们身上;愿你为我们的缘故,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诗90:10、17)

  背起十字架跟随主的最好操练之一是“给失败留空间”,就是承认一个事实:人生并不是“完全成功”的,而神有主权和美意使用我们的失败来造就我们。

  我们本能地怕失败,然而,“当天父借着耶稣的人生来到我们中间,祂给我们彰显的不是如何成功…祂毕竟在彻底失败中来到我们中间”(McCabe 2016, 140)。

  在这堕落而充满自欺的世界上,人难免以幻想维持生命,其中一个很有力的幻想是自己可以享有并确保永久的成功。所以在工作中,人想尽办法也倾注全力避免失败,把失败的兆头消灭于萌芽状态中。为了保持稳定的人生,人有意无意地依赖诸如“我不会失败”、“我不是失败者”等未必经得起现实考验的信念。必胜心态也令许多信徒和教会领袖逐渐失去属天的平安和温柔,取而代之的是烦恼、急躁、精神疲乏、易怒等使自己远离神和他人的消极状态。工作的顺利与成功迟早成为生活的主宰或决定我们与神的关系的晴雨表(若成功就赞美主,若失败就对主失望)。

  虽然正常的信徒生活应该避免失败,但如果对失败过度关注,就会妨碍我们明白十字架在人生中的颠覆性工作。信徒舍己背起十字架,有时是离不开要清醒地接受或有信心地看待人生中的失败。由于神在当今世上的工作会使用现实中的不稳定性或不理想状态,所以信徒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对功名无贪欲,对失败亦不必过分忧惧。只要新天地尚未实现,信徒仍然要清醒地承认,自己所经历的失败是自然且难免的;只要基督还没再来,人生总是有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解答的疑问和无法完成的工作。所以,力图在今世解决所有问题,或要求在今世就实现人生的全面成功,不但不现实,也与神的计画相悖。但信徒无需垂头丧气;神之所以有意先不实现全面的胜利,是因为失败和苦难是十字架用以转化信徒的生命的好材料。作为信徒,我们要学习在各样的失败中信靠和顺服神,而这种学习本来就是舍己背起十字架的过程。因为在不理想的状态中信靠顺服,不是信徒很自然愿意做到的;但舍己背起十字架是享受基督之灵带来转化的同在,也就是说信徒借舍己背十架而“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林后3:18)。如此,今世各样不理想的状态虽然还没有被神除掉,但都已经被十字架赎回,人生也变得很有意义了。

  实际上,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不论我们准备得或做得如何,只要我们还活在世上,失败总是伴随我们;我们的一切成功或多或少都有失败的成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世上根本没有圆满得令所有人都完全满足的成就;恒久不变或不受破坏的成功是不存在的。再者,人实现成功的动机没有一个是完全纯洁或完全符合道德的。鉴于这些,世上所实现的大部分成功都已经孕育着它自我毁灭的因子。此外,残酷无情的自然定律早晚会损坏并消灭日光之下的一切成就。信徒要清醒承认这事实。惟有神是完美而永恒的,人在世上的成功犹如稍纵即逝的朝露。

  然而,信徒一方面明白世上没有完美的成就,另一方面要把最好的奉献给神和人。这两种态度的张力只能通过有信靠的舍己得到缓和,别无他法。若要靠自己解决张力,信徒会被迫两者挑一:要么太悲观而不肯进取,要么太乐观而被成功欲冲昏头脑。保持平衡很不简单,只有来自舍己的信靠顺服方能让我们保持平衡而安息于神的慈爱。承认耶稣是主也是等于拥抱基督的十字架,而这意味着信徒要活出十字架的逻辑:生命和胜利是通过死亡与失败实现的。换言之,在教会里高举基督的至高和充足性是等于承认“十字架的胜利只能通过十字架的方式来获取的”(Wright 2018, 366)。很多基督教组织和教会领袖,虽口头上传讲的是十字架的信息或福音,但所信奉的事奉哲学是抵挡十字架的。他们为了所谓扩展神的国度,热心找有权有势者当后盾、耍小聪明、只高举自己团队或宗派的旗帜。但人生的所有失败和苦痛都互相效力,条件是我们要化它们为背起十架(即在逆境中信靠顺服)的时机。十架精神是以效法基督为目标,故信徒在失败中仍不气馁,因知道,最要紧的不是成就,乃是自己是否体现出基督的样式。我最近与一位在穷乡僻壤事奉的宣教士见面,他分享到那地方宣教事工的困难:长期事奉但果子特少,只有一个信徒真正经历生命的改变;很多宣教士在那里也经历各样的不顺。这位宣教士说,从事宣教是要根据神特殊预备的课程学习,而这课程的性质之一是要让自己被主雕琢,在各样失败和不顺中效法基督。

  虽然失败和苦难与信徒有益(诗119:71),但这不是说信徒要回避成功。世上的一切不能让我们完全满意,但其不满之处可以被十字架补满。如此,虽然信徒无法在失败中不忧愁,但还可以保持沉静,胸怀坦荡。这不是说信徒不可以愁烦或不能失望,但信徒的愁烦或失望都被十字架的目标(效法基督)所带来的恬静冲淡了。加尔文告诉我们:信徒在舍己的时候,不能也不该压制感情,因为怕失败是人之常情。但信徒因为信靠神的智慧与旨意,所以他们的悲伤是适度且有节制的。即使在悲伤中,对神的信靠会产生感恩,而感恩会产生喜乐,喜乐会冲淡痛苦(Calvin, Inst. III, viii, 9-11)。

  无论如何,神会保留我们在祂里面做的善工。与死而复活的基督合一的我们明知,自己为主作工的劳苦决不枉然(林前15:58)。所以,耶稣战胜死亡的大工实际上是对诗篇第九十篇这一祈求的答案:“我们的年日转眼即逝,我们也如飞而去了…愿主我们的神的恩慈临到我们身上;愿你为我们的缘故,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诗90:10、17)。有意义的是:神回答诗篇第九十篇不是通过让信徒马上变成没有痛苦的成功人士,而是透过叫信徒体验诗篇里面的愁苦。这是为了让信徒发现,与否认人的脆弱的堕落生活相反的是,人透过承认人生的脆弱而信靠主才会经历到他的人生(包括工作)的救赎。此外,信徒借着痛苦也可以更体贴那些未认识主、没有盼望之人的痛苦。如此,信徒能在基督里执行其祭司职分,即更晓得为有同样遭遇的未信者祷告,也更有效地向他们传福音。

  若无复活,耶稣以十字架“告终”的工作可以说是最失败的工作。所以,与我们同甘共苦的圣子也了解诗篇第九十篇的内容。耶稣的复活证明,祂在世上以复活为好结局的所有工作(含受难)是世上最成功的工作。因此,感到很失败的信徒要效法基督的顺服,要像基督一样愿意在苦难中成长,为的是以后可以造就其他受苦之人。信徒的工作借此则与基督那“失败”而终于圆满成功的大工合而为一。十字架是通往真正的“成功”(即“被神肯定”)的惟一渠道。圣经说:“各人的工程将来必要显露,因为那日子必把它显明出来。有火要把它显露出来,那火要考验各人的工程是怎样的”(林前3:13)。“火”在此代表神的审判,而只有经得起神的考验的工作才得以保留。经得起考验的工作并非金碧辉煌的教堂或座无虚席的教会,也不是叫顽石点头的口才,而是建基于耶稣的十字架的工作(Hays 2011, 55-56)。用十字架检验我们的心是让我们以这问题扪心自问: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成败?是事关自己的荣耀和羞辱,还是为了让基督在我们生命上成形?

参考书目:

  • Calvin, Joh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Trans. Ford L. Battles.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1960.
  • Hays, Richard. First Corinthians.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2011.
  • McCabe, Herbert. The McCabe Reader. Eds. Davies & Kucharski. London: Bloomsbury, 2016. 
  • Wright, N.T. The Day the Revolution Began. NY: HarperCollins, 2018.

 

作者戴永富博士目前任教于美国创欣神学院。本文的经文录自《圣经新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