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读经讲义



陆 如何对待一般弟兄(3:8-12)

  这几节可说是以上小分题之总结。特别是第8节说“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显见是对上文的教训作一项结论。在此分四点讨论:

“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3:8)

一.要同心相爱(3:8)

  在此“总而言之…都要…”,表示都当尽力放下一切理由,排除一切拦阻,追求与别的肢体同心。这句话并非否认信徒之间不会有意见;反之,它正承认信徒之间是可能发生误会和歧见的。因为事实上,信徒在一个教会中,纵使不是因放纵私欲而彼此冲突,亦会因在真理方面的追求发生不同的见解,而有岐见,或误会…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总而言之”不计较任何理由,都应保持在主内的同心,放下独尊的成见,彼此体恤、互相包容(参腓1:15-18,2:5;林前2:16;约3:26-30)。

  圣经中常给我们看见教会之同心与否,对福音工作的进展有极大关系(太18:19;徒1:14,2:46,4:24,5:12)。信徒若看重福音工作的利益过于一切,就自然很容易与弟兄姊妹同心兴旺福音了。

二.彼此体恤(3:8)

  “彼此体恤”,有同情别人、替人设想、甘愿迁就别人的意思。体恤人的必甘愿自己吃亏,待人有恩。

  “体恤”含有较老练、刚强的人,同情较软弱、幼小的人的意思。我们已往的经历,乃是为着体恤现在正经历和我们从前同样苦境的人,却不借以夸耀自己或轻视别人。

三.相爱如兄弟(3:8)

  信徒彼此的关系,应该是实际的“弟兄”,不仅是一种称呼而已。彼得这句话暗示当时信徒之相爱,已不如弟兄了,所以劝他们要相爱如弟兄那样。可惜今日教会信徒之间,虽有实际的弟兄关系,彼此却像外人一样。

四.存慈怜谦卑的心(3:8)

  “存慈怜谦卑的心”,就是存着仁慈、怜恤和谦卑的心。对别人应满有恩慈,对自己则应当严厉,同时,也要有怜悯那些比我们软弱的人的心,包括怜悯人灵性和身体两方面的软弱。对人陷于试探或罪恶中的痛苦当有所同情,并谦卑地承认自己也可能落在别人的失败中,并不因别人的失败而自傲。这种存心是我们与弟兄相处时应有的美德。

  注意,圣经不是叫我们对罪恶存慈怜谦卑的心,乃是对犯了罪的人,不要因人的失败,便将他看为没有希望的。因为任何人纵然深陷罪中,若能及时回转,神必立即收纳他们。所以我们不可轻率地对人放弃希望。

  慈怜谦卑的“心”,不是慈怜谦卑的“样子”,像那些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只有外表的温柔,而内心却充满了恶毒。我们应像主耶稣那样,心里柔和谦卑(太11:29-30)。

五.要有爱仇敌和饶恕的心(3:9)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3:9)

  本节虽注重对外人,但其原则亦适用于对弟兄。不用憎恨来报复恶待自己人,这是信徒与世人最大的分别。这种饶恕与爱仇敌的生命表现,可分为二步:在消极方面饶恕敌人“不以恶报恶…”,积极方面是爱仇敌“倒要祝福…”。主耶稣和使徒都留下这样的榜样和教训(太5:43;路23:34;徒7:60;林前4:12)。

  “为此蒙召”,本句指上文,亦可指下文(参2:21)。指上文即为义受逼迫、为彼此体恤、存慈怜谦卑的心待人、为受辱骂时反倒祝福…而蒙召。主选召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活出这样的见证来。但同时本句亦指下文,即为使我们“承受福气”而召我们。我们如何得以蒙神选召来承受福气?都是因祂的慈爱和饶恕。所以我们也应当饶恕弟兄,存慈怜相爱的心,一同享受神所赐的福。因为神召我们,不但要我们与祂和好,也要我们带领许多人与祂和好,要我们与一切弟兄和睦相处。

六.引证(3:10-12)

“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唯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3:10-12)

  在此彼得引证旧约圣经诗三十四篇12至16节的话,作为他劝勉信徒的根据。但不是逐字引用,乃是照他所领悟的意思再表达出来。这几节指出我们若要承受神召我们来得之福,就要:

  1. 禁止舌头不出恶言

  言为心声,舌头不出恶言是表示内心良善。口中常出恶言,使听见的人刺心难过,表示讲话的人的心,并未让圣灵掌权,让基督的和平在他的灵命中居住。但我们“若爱生命,愿享美福”,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2. 离恶行善

  “离”原文有避开之意,在罗十六章17节译作“躲避”。“离恶”是消极方面避开罪恶。信徒若想不被罪恶缠累,就不要去接近罪恶。人若与试探接近则难免不陷于试探,所以信徒当避开试探,不给魔鬼留地步。

  但以上只是消极的方面,积极方面还要行善。这行善直接指上文的与弟兄相爱和睦,不以恶报恶。注意:本大段中几乎每一个小分段都提到“行善”(2:15、20,3:6),而所谓“行善”的直接意思,就是指在各种岗位上所表现的基督徒美德。而这一切的“行善”也都是行神的旨意。

  3. 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寻求和睦并非十分容易的事,不但要寻求,且要一心追赶;换言之,要专心、付代价地追赶。按来十二章14节亦劝勉信徒追求和睦,并要追求圣洁。这些经文都表示圣经认为信徒相处,是可能发生磨擦或误解的;而追赶和睦的意思,便包含了设法消除误解、牺牲自己的利益、用爱心挽回弟兄,甚至付出重大代价等。

  如此离恶行善追求和睦的人,虽然在人眼前或似吃亏,但在神眼前却不吃亏;“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唯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3:12)。这对于一个愿意追求和睦、甘愿吃亏、用诚实对待人、肯舍弃自己的人是一种很大的安慰。我们只凭人这方面来看,以上“不以恶报恶…倒要祝福…嘴唇不说诡诈的话…”这种待人原则,在这样的世代诚然是吃亏的,但我们却并不是单凭人的力量生活,我们在可见的人以外,还有一位“看顾义人”的主。当我们“离恶行善”依循圣经的原则行事待人时,主的眼会看顾我们,比较我们凭自己的血气以恶报恶更强得多。

  反之,我们若不照圣经的原则待人,而凭肉体的报复待人,就等于把自己摒于主的看顾之外了。因为主的眼目是看顾义人的,我们不能行恶人所行的,却想得义人所得的看顾。

  “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主的眼看顾,是由主那方面作主动的;主的耳垂听,是我们这方面作主动的。纵或主的眼的看顾未能使我们有满足的安全感;我们还可以借着祈祷,将我们仍不放心的事告诉祂、提醒祂…。所以主耶稣的眼和祂的耳,乃是我们离恶行善的最大力量和安慰。我们能否“承受福气”和我们的祈祷能否蒙主的垂听,关系十分重大;但我们的祈祷能否蒙垂听,却与我们是否依以上的原则待人有密切关系。

著者:陈终道牧师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