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读经讲义



第一段 追求灵命的长进(1:1-15)

读经提示

  1. 简单解释使徒对受书人之称呼的灵意?
  2. 什么是生命和敬虔的事?神“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敬虔的事赐给我们”是什么意思?
  3. 什么是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
  4. 按圣经所记,神的性情是怎样的?列举几节经文说明。
  5. 追求灵命长进的两个基本态度是什么?
  6. 默出一章5至7节,为什么“知识”在这里也列为品德之一?
  7. 试逐一简释八种灵德的教训?
  8. 一章8节的“眼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信徒在灵德上不长进便是眼瞎?
  9. “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该怎样解释?
  10. 一章13节的“帐棚”是什么?有什么灵训?

第一章

1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写给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2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多多的加给你们。3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4因此,祂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5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6有了知识,又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7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8你们若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9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10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11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12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13我以为应当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提醒你们,激发你们;14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15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

壹 引言(1:1-2)

一.寄书人自称(1:1上)

“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1:1上)

  彼得在写后书时的这种自称,比较他写前书时多了“仆人”一词。前书只称他自己为使徒,本书则自称为“仆人和使徒”。仆人原文 doulos,是奴仆的意思,使徒与奴仆是两种不同的身分。使徒是奉差遣者的意思,含有代表差遣他的人的身分,差遣他的人地位愈高贵,受差遣之人的身分也愈尊荣。彼得是基督的使徒,是至高神的儿子所差遗的。这职位是值得人羡慕和尊敬的,实比较地上有权势的君王更为尊贵。奴仆则是一种卑微的身分,他的命运、工作、幸福,和他的一切都掌握在主人手中,他只能听凭主人的摆布。奴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只能听命于主人。彼得说他自己是基督的奴仆和使徒。注意他先提到他是基督的奴仆,然后提到他是基督的使徒,他未代表基督的使徒之前,已经是祂的奴仆了;他先完全向祂投降,将一切交在祂手中,然后他作了祂的代表人,为祂彰显祂的权能;他自己先被祂买赎,成为祂的人,然后作祂恩典的出口,使许多失丧的灵魂,也因他的见证,被主的血买赎回来。

  彼得又称自己为“西门彼得”,但前书中并未提他的旧名字西门。这是他信主之前的名字。在他信主之后,主耶稣便为他改名为彼得,就是矶法的意思(约1:42)。在此彼得将他的旧名和新名一齐排列,很简单地显示他在未跟从主之前和跟从主之后的分别。从前不过是一个渔夫,一个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劳碌的西门;但现今他却成为彼得、使徒、教会的柱石。这就是主在他身上所显出的大恩。下文彼得劝勉信徒如何在主的恩典中长进,而在这书信的开端却用了这种自称“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实在是一项很好的提示,使人想到他怎样在主的恩典中长进,他从前虽然只是一个西门,但现今已经是一个彼得了。

二.对受书人的称谓(1:1下)

“写信给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1:1下)

  使徒对受书人的称谓,可分为五点解释:

  A. 使徒称受书人为有信心的人:这是真信徒与假信徒的分别,是有生命的信徒与挂名教友的分别。什么是真信徒?就是有真实信心的人。保罗在罗马书中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可惜许多人只是口中认耶稣为救主,心中并没有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信心虽然是内在的,人所不能见的,但真正的信心,必然有外在的表现,使他在口中也承认耶稣基督为主。今日教会中,有太多只在口头上承认耶稣,却没有内心实际信仰的人,有外表的宗教仪式,却没有基督的生命。但本书这些受书人乃是“有信心的人”,换言之,是有真实信仰的人。

  B. 使徒称他们为有宝贵信心的人:什么是神所称为宝贵的呢?就是信心。它比我们所能见的金银更为宝贵。所以在信心上富足,就是在灵性上富足;信心贫穷,就是灵性贫穷。

  我们所得的信心乃是“宝贵的信心”,圣经中有好些例子。如:

  a. 信心使我们出死入生,不被定罪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5:24)。

  b. 信心使我们在基督显现时可得着称赞、荣耀与尊贵“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7)。

  c. 信心使我们蒙神保守“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5)。

  d. 信心使我们可以抵挡魔鬼“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前5:9)。

  e. 信心使我们可以得神赏赐“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6)。仅是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的经文,已有无数的例子,给我们看见信心的宝贵了。

  f. 信心使我们可以胜过世界“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壹5:4)。

  g. 信心是由基督创始成终“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

  以上不过是圣经中无数类似经文的一小部分,可见我们所得的信心确是宝贵的。

  C. 使徒称他们是“与我们同得宝贵信心的人”这句话显示我们彼此的信心,都是出于神的恩赐(林前12:9)。圣经中有时提及信心是指信徒的信德,但得救的信心却不是一种品德。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论及信徒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时,很清楚指明这“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注意,使徒彼得的信心和信徒们所得的信心是一样宝贵的,可是这信心在使徒彼得身上所产生的功效,却大不相同。以利亚是和我们有一样性情的人,但他信心的工作,比起我们信心的成就,又是何等不同(雅5:17)?所以,本句一方面说出神的公义祂所赐给我们的信心,都是一样宝贵的;另一方面却说出我们的亏欠为什么同样宝贵的信心,在我们身上的功效,却比不上使徒彼得,或其他属灵伟人呢?这原因必然是在我们自己方面,未能善于运用以及支取神恩典的缘故。

  我们所得的信心既与使徒们和先知们所得的是一样宝贵,也就是说我们具有可以被神重重使用的可能,一如神使用使徒们和先知们那样。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善用这信心,以顺从神的旨意,信服圣灵的指引,在这世上成就神的托付呢?

  D. 使徒称他们是“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原文“之义”不是跟着“救主耶稣基督”后面,乃是跟着上句“我们的神”后面,即“因我们的神之义和救主耶稣基督,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我们得着这宝贵的信心,是因神之义,也因救主耶稣基督。

  我们是因救主耶稣基督而得信心的,整个因信心便可以得蒙拯救的道理因信称义的真理完全是因耶稣基督愿意为我们降生、受死、成就了救赎大功之故。若没有祂救赎之功,整个因信称义的道理便没有根基,并且我们一切美好的盼望就是因着这宝贵的信心而称义、得救、出死入生、得赏赐和冠冕,以及基督台前的称赞和荣耀都是虚空幻想,永远不会实现。但主耶稣甘愿为我们受死赎罪,使我们因祂的义而承受了神的义(腓3:9;林前1:30),可以得着一切因信称义者所能得着的各种属天福祉。

  使徒这样称呼受书人是要借此提醒他们,他们能有这么宝贵的信心,进入这信心的恩典中,完全是因为有一位爱我们的救主,为我们付出了贵重的代价,用祂的宝血为我们开通了这条属天之路的缘故。魔鬼所用的,不过是各种诡计,不过是苦难逼害或异端的诱惑。但信徒既因耶稣基督而得了这宝贵的信心,实在应当珍视现今所蒙的恩典,在福音的真道上站稳。

  E. 使徒称他们为因我们神之义而得宝贵信心的人在此“神之义”的义字,原文是公义。我们得着宝贵的信心,不只因神的慈爱,亦因神的公义。基督的救赎,乃是显明神的义。“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1-23)。神爱罪人,又必然要刑罚罪,便差祂儿子降世,为人赎罪,使人不但按祂的慈爱可以得救,按祂的公义亦可以得救。因神已在祂儿子身上刑罚了我们的罪。

三.祝福的话(1:2)

“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多多的加给你们。”(1:2)

  本节可作为前书及许多保罗书信中各问安语的注解,因它说明了恩惠与平安加给信徒,是因认识神和主耶稣基督。不认识神的人得不着神的恩惠与平安,认识神便有神的恩惠和平安临到。多认识神的人必多得神的恩惠与平安。

著者:陈终道牧师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