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读经讲义



肆 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品德(1:5-7)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兄弟的心;有了爱兄弟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1:5-7)

  在这几节中,共提及八种信徒应有的品德:

一.信心

  圣经所讲的信心不是一种理论或知识,更不是什么宗教的仪式。学会了宗教上的某些习惯,或经过某种宗教仪式,或明白了某些道理,都不是“信心”。信心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圣经中的信心,乃是一种“实际的进入”,是一种内在的实际信仰。约翰福音一章12节是“信心”的很好解释:“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换言之,信祂的就是接待祂的。所谓信,就是实际的接待。

  保罗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9-10)。注意口里承认与心里相信的关系。单有口里的承认,心里却不相信,这种承认是虚假的,无效的;口里的承认,应当是心里相信的表现。先有心里之相信,后有外表的承认,这种“信”才是真信。

  有一个人很会行走钢丝,某次在表演中,他抱着一个孩子,从钢线上走过去又走回来,全场都热烈鼓掌。但他走下来后,向观众中的一个妇人请求,让他抱着她的孩子走过去,那妇人却瞪眼睛大声说:“这怎么可以啊!”在此可见“信心”和“佩服”完全是两件事。许多人对基督教的道理很佩服、称赞,正如为那走钢丝的人鼓掌一样,或是像研究学问一样研究那人怎么平衡他的身体走过钢丝;但这只是知识,并不是信心。许多父母赞成让儿女们信耶稣,许多上司赞成下属信耶稣,甚至还有许多人为那些信了耶稣的人作见证,说他们信耶稣以后有很大改变,而他们自己却不信。但圣经所要求的信心,绝不是称许、喜欢、举手赞成、或研究讨论,乃是接受耶稣进入自己里面,接受基督代受罪刑的功劳,并领受祂的生命。

  所以信心是一切属灵品德的基础,没有信心则一切属灵的品德还没有根基,都是虚浮的,不可靠的。但有了信心之后,就可以在这基础上,加上其他的品德了。

二.德行

  在此所讲的德行,不是指普通的行为,乃是指属灵的善行,是依照神的性情而生活的品德。保罗在腓立比书中也劝勉信徒在德行上多多思想、追求长进(腓4:8)。我们不是凭什么道德得救,但我们应当有好的品德,并且应在德行上不断进步。可是德行应出于信心,先有信心然后有德行;圣经的道德和一切道理不同之处,就是于我们先有了生命,然后才能讲到德行,信心使我们领受生命并进入基督里,有分于神的性情。而真正的德行,实在就是神性情的表现而已。

  若是除开了神的生命,不谈生命,基督教便和一切宗教大同小异了。所以如果你单以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圣经,而不领受神的生命,没有重生的经验,那么你将始终是一个门外汉,无法领悟基督教和其他的宗教不同的地方。

  雅各书中给我们看见真信心是有行为的,而真行为乃是信心的表现。

三.知识

  注意在这里所提的八样事中,其他七样本来就是一种品德,但惟有知识,似乎不应算为品德。因为“知识”本身并不保证得着的人会把它运用在好的方面,不但属世的知识,就算属灵的知识也是这样。信徒若不谦卑依靠神,所有的真理知识也不能保证他会行在神的旨意中。所以保罗对哥林多人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但为什么使徒彼得在这里却将知识与其他七种品德同列?这表示彼得在这里所讲的知识,不是普通头脑的知识,乃是实行的知识,是在经历上追寻认识神而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使我们一切属灵的品德和才干,都为神的旨意而运用,并且对神的“知识”愈来愈深。

  彼得将知识排在信心与德行之后,构成信、行、知的次序,这次序与普通人的教训不同。一般人间的道理都以为是先“知”,后“行”,才会相“信”,但圣经的次序乃是先信复行然后才知。国父孙中山先生曾倡导“行易知难”学说,显然是受圣经道理的影响,因为他也是一位基督徒。在我们人生的经历中,事实上有许多事是我们先信然后行,最后才知道的。最简单的就如我们平日吃饭,我们是先信而吃,然后才明白关于吃饭的许多道理。我们凭信心把饭吃下去,然后,从无数经历中知道饭能使我们饱足、对我们有益,因而更加研究吃饭的种种问题,而得着更多的知识。照样在属灵经历上也是这样,我们先凭信心接受耶稣为救主,然后才能在经历中更进一步认识神。

  信心,将我们放在一个好的基础上,使我们与神的性情有分,有永生神的生命,有属灵的能力去表现各种美好的品德。

  德行,显明我们内在之信心,证明真实信心的能力,并在我们的经历当中增加我们的信心。

  知识,使我们的信心与品德都行在正轨中,知道如何妥善而谨慎地运用。

  这三者互为因果,知识可以增长我们的信心和德行,而德行与信心的增长,亦能增加知识。

四.节制

  节制原文 egkrateian 与加五章23节“圣灵果子”中最后一个果子的“节制”同一字,这字有自制、自治之意。节制放在知识之后是十分合理的,有了信心、德行与知识后便能自制自治了。

  在此屡次提及有了还要加上,表示这八种品德有它一定的次序,好像阶梯那样递级上升。我们不能叫一个未有信心、未在神的性情上有分,又没有属灵品德与知识的人去节制自己。这里所提的节制与世人的克己节欲,苦心修练绝不相同。世人的刻苦自制只不过是“自表谦卑”的“苦待己身”,对于克制肉体的情欲是毫无功效的(西2:23)。但圣经所讲的节制,乃是圣灵的果子之一。

  节制不是出于人的意志力量所表现的品德,乃是出于人的意志拣选圣灵、体贴圣灵、顺从圣灵所生发的力量。“自制”、“自治”似乎很显明地是指自己管制自己,但这“自制”、“自治”却是圣灵的果子,换言之,这种自制乃是让圣灵在我们生命中作主的自制,这就是基督徒的“节制”与世人的刻苦自制不同之处。

  节制,一般人都把它领会作是指对肉体的私欲方面的事。其实,我们不但在肉身的种种欲望上需要节制,在属世的追求上需要节制,甚至在事奉主的工作上,也同样需要节制。我们不能整日只在外面奔跑,没有自己安静祷告灵修的时间;我们不能不停地讲道,而把其他人生应有的责任和本分完全抛弃;我们也不能只在一件事上用尽一切力量,而把教会、家庭、个人及其他必须互相配合的工作置之不理;这是没有节制,是偏差和极端。所以节制不是只应用在个人的行事生活方面,使我们的生活有适当的次序,也要应用在个人对属灵的追求和教会的圣工上,使一切的事都在正当的轨道上进展,不至于太过或者不及。

五.忍耐

  “忍耐”在加拉太书第五章圣灵的九个果子中,排列第四,在此则放在节制之后,因为节制亦含有忍耐的成分。不忍耐的人,也必定不能节制。心急、凭冲动行事的人,必然是没有节制的,所以节制与忍耐可说是“同胞兄弟”。既节制又忍耐,可使我们在主的道上恒久保持在一种长进的状态中。

  圣经中的属灵伟人,都是忍耐的伟人,他们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而来。挪亚曾在方舟里忍耐等候洪水消退;亚伯拉罕曾忍耐等候神的应许成就;大卫虽已受膏,却忍耐等候神的时候来到,才登基作王;主耶稣忍耐地接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成为万人的救主。不但这样,就是在今日一般世俗的事上,也需要忍耐,一个学生需要忍耐地完成学业;音乐家需要忍耐地经过艰苦的锻炼;基督徒要想在各种属灵的品德或事奉上,结出成熟的果子,也要有忍耐的心。不论我们引人归主,在教会照本分事奉,奉献金钱、祷告、读经,一切属灵的事上,也要忍耐等候神的旨意成就;在等候主再来的应许上,更需要有忍耐和儆醒的心。

  “忍耐”显示一切焦急、冲动、暴躁的行事,都不是出于圣灵,也不是基督徒所应有的行为。

六.虔敬

  虔敬与节制、忍耐,可以另成一组。我们若在忍耐之中认识神慈爱和能力,就必更能从内心发出敬虔的心,知道这位神是可敬可爱的。今日新约时代的信徒实在很需要敬虔的心来服事主。许多基督徒误以神是满有恩典慈爱的,因此便对这位满有恩慈的神,不存敬畏虔诚的态度,这是错的。我们不当因为神的恩慈,而忽略了我们所应有的虔敬。这种态度,不但可使神得着我们更高的尊敬与崇拜,也能使我们自己在生活上、品德上,更有力量约束自己,更愿意为神的缘故忍受各种的苦难,而更认识自己的不配。

  为什么许多人不能忍耐患难,不肯为主受损失,觉得冤屈太甚,所付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呢?因为没有敬畏神的心。我们若知道神的可敬可爱,认识神的崇高与伟大,便会同时认识自己罪恶的污秽,并且承认按我们罪恶所应得报应,我们实在应受更大的苦难,就算有更大的患难与损失临到我们也是应当的。大卫是一个敬畏神的人,在他因他的儿子押沙龙背叛而逃亡时,曾受扫罗族一个叫作示每的人出来咒诅他、侮辱他。大卫的将军亚比筛要过去把示每杀死,但大卫却禁止他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呢?他咒骂,是因耶和华吩咐他说,你要咒骂大卫;如此,谁敢说你为什么这样行呢?…或者耶和华见我遭难,为我今日被这人咒骂,就施恩与我…”(撒下16:10-14)。大卫承认按他的败坏来说,他遭受这些侮辱和不合理的待遇,是他所应受的。

  有些异教徒用各种苦待自己的方法,来表示他对假神的虔诚。例如有些印度教的教徒,用许多长约二尺多的针刺满身体,在针上挂着各种装饰品,再在脸上挂上许多钩子,吊着各种小瓶子,然后踊跃跳舞,以求得他们的假神的喜悦。这等人所得的是何等的虚空?我们的神绝无这种不合理的要求,祂是用慈爱对待我们;但我们对这位慈爱之神的虔诚,却远不如那些异教徒对假神虔诚的十分之一,基督徒实在应有虔敬的心。

七.爱弟兄的心

  “爱弟兄的心”原文只有一个字 philadelphia,即弟兄的爱。基督徒彼此相爱是教会最大的特点,主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启示录七书信中最好的教会是非拉铁非,这名字也就是“弟兄的爱”之意。信徒对弟兄有爱心,与别的肢体过相爱的生活,乃是信徒品德中的高级品德。因为神赐各样属灵的恩赐给我们,其意义不是为我们个人的夸耀,乃是为众弟兄的利益,并使我们可以和别的弟兄同心遵行主的吩咐。

  爱弟兄的心,不是一种结党的心。这“弟兄”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基督徒,不是少数自己所喜欢的人。他们不论是我们所亲密的,或生疏的,是我们所敬佩的,或憎厌的,都是我们的弟兄,是我们在基督生命中的肢体,我们都当用基督的爱去爱他们,这是爱弟兄的心。保罗在林前十三章将爱作为一切属灵工作品德的价值,若没有爱则一切其他恩赐都是虚假的。在此彼得亦将爱放在八种品德的最高级。

  保罗在西三章14节说:“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那意思也表示爱是结合一切美德之力量,爱使一切其他的恩赐和品德发挥其完美的力量,而达到更高尚的目标。

八.爱众人的心

  本句原文也是一个“爱”字,但这“爱”原文 agapaō 与上节的弟兄之爱 phileō 不同。Agapaō 属于理性的爱,phileō 是友谊之爱。Agapaō 在圣经中是用以指属神的爱,如约三章16节,罗八章37节,弗五章2节等。人的爱是由情感而生的,互相受对方的激发而发生爱的反应,是因为别人可爱,或因别人爱我,我也爱他。但神的爱却无需等待别人的激发以引起祂的爱,祂乃是主动的、理智的。神对于人的爱,是完全由祂主动,祂看为应当爱人,便先爱了我们。祂的爱完全没有肉体的偏私,没有罪的成分,乃是完全在真理中,公平、广博而又深厚的。

  信徒不单应有爱弟兄的心,还要加上神那种“爱”心。这种“爱”乃是“爱众人的心”之爱,是对一切人不分等级,都本着体会神的心而爱他们。

  这“爱”与加五章22节之仁爱亦同类(参本书加拉太书释经部分)。

  总之,使徒在此所讲的八种属灵品德,与其说是品德,不如说是神生命中之性情的表现。因为这一切的美好,并非人的模仿所能伪冒的,乃是已经有分于神的性情,有分于基督生命的人,从生命所结的灵果。当我们追求顺从里面的生命而生活时,我们便会愈来愈发现,神所赐给我们的生命,乃是十分丰富充足的,我们应当不停止的追求长进,使神的性情可以更充足地在我们身上表露,基督的荣美能以更丰盛地从我们身上活出来。这就是我们今日在属灵路上奔跑的目标。

著者:陈终道牧师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