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现在满街都是“感恩有你”、“感恩回馈”、“感恩多少多少周年”等等,尤其是网络的花俏动图、商业的隆重推销,口号式的嚷嚷,都直教人感觉空洞和虚假,混淆了“感恩”究竟是由心发出,还是虚情假意,甚至是商业上的别有用心?
真正的“感恩”,必须真正由心发出,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由心发出,就是心里面真正的感动,为着人,为着事,为着所领受的爱与关怀,为着周遭环境所给予我们的益处,深深地感动以至于深深地感恩。
眼之所见,心之所动,若要能从心里有所感动,必先有一双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以及辨别美好事物的能力。中国人无不知晓的成语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其真义并活出其精神的。这典故的精辟之处,是能够在所有的事情上看到终极的益处。
或者,我们简单重温一下这经典的故事?
塞翁住在边塞上。一天,他的马无缘无故地跑丢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焉知非福?”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许多良驹回来了。人们又来祝贺他,他说:“焉知非祸?”后来,他的儿子骑马摔下来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说:“焉知非福?”过了一年,国家打仗了,出征的士兵大多战死沙场,而塞翁的儿子却因免于征兵而保存了生命。
一般的解释,说这故事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哲学道理。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塞翁如此淡定,是他看见了“祸与福,福与祸”的人生,是一个常态的人生,平静对待就好,心存感恩就好。而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上天对他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的回报?至少,不看结果,只看这生活态度,就能体会塞翁这一生过得不错。可以说,心态不是一时的心情,而是一生的恒定。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当向谁感恩呢?
不如让我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镜头移到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感恩节吧(其实,这个节日已经移植到中国很多年了,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也不在乎这个节日本来的意义)。
感恩节是第一批到达美洲大陆的清教徒,他们经过严寒的冬季,损失极为惨重之后,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终于迎来了农产的丰收,生活安定下来了。于是,他们热烈庆祝,感谢印第安人,更重要的是,感谢上帝!因为他们知道,地里能出产五谷滋养生命,完全是上帝所赐的。没有种子,怎会有硕果?而种子,绝对不是人能创造出来的。所以,以后每年丰收的季节,美国人,乃至很多西方国家,都热热闹闹地举行隆重的感恩仪式,从总统到人民,真诚地向上帝表示感恩。
如此,感恩节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感恩对象,那就是厚赐百物给人类的上帝!
不但如此,圣经说:
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马书8:32)
这里清楚地告诉全世界,上帝把自己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赐给了人类,钉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人类的罪孽,背负了人类的重担,让人类重新与上帝和好,得着永恒的福分和生命的平安喜乐。相对于耶稣基督的救恩,物质上的得失算得什么呢?
既然如此,所有基督徒就有了一个天天感恩,日日喜乐的理由了。这样感恩和喜乐的生命,塞翁还没升华到这程度。他说的“焉知非福”很睿智,但还是停留在“焉知”上面,而基督徒却是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上帝向祂的百姓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百姓末后有指望。
焉知非福?肯定是福!感恩,这是由心发出的。(杜嘉)
金灯台活页刊第192期 2017.11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耶稣的降生实在是难以想像。神成为人,竟然是借着一个童女的肚腹十月怀胎,然后诞生在卑微的马槽里...
我们虽是看不见神,但借着所造之物,我们留心思想,就可以晓得神的存在...
人最可怕的不是发现自己是一个带着过错的罪人,而是发现自己在黑暗里(在罪中)没有改变的能力与盼望...
迷信风水,不但在华人当中大行其道,近年甚至在洋人当中也非常流行...
〈父亲〉中的第一句“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已经可以引起听者的共鸣...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关系一下子难以强求。但我们知道和肯定的是:神不忘记我们!...
人生无常,我们不能把握明天,也不知道明天如何。但上帝让我们知道,明天之后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圣经记载将会有“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那是说到基督徒的将来,吹号起行,进入没有黑夜的光明永恒...
如果没有爱,人无论在其他方面如何优秀,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什么是爱呢?...
人生总有逆境,甚至苦难,令人生充满压力和忧虑,叫人失去平安喜乐。如何乘风破浪,平安喜乐?...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