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好信息给锡安的啊!你要登上高山。
报好信息给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极力扬声。
要扬声,不要惧怕!
要对犹大的众城说:“看哪,你们的神!”
看哪!主耶和华必像大能者临到,祂的膀臂要为祂掌权;
看哪!祂给予人的赏赐在祂那里,祂施予人的报应在祂面前。(赛40:9-10)
信徒不能把所期盼的福泽与赐福者分割开来,因为神所赐的所有福分的目标是带领人认识神,亲近神。很多时候,我们要等的不是神,而是神所赐下之福;这样,得到福分的我们就容易骄傲,而暂时得不到福分的我们也轻易自卑。以色列人虽等候神的释放,但以赛亚书四十章1至11节所强调的是神的来临所带来的释放。照此可见,信徒在等待任何福分的时候是要等候神自己:神比我们所期待的任何美事更美;神美好的同在也加强我们对所有美事的享受。
然而,神不仅通过赐福来临,也借着考验来临。顺境和逆境都是神的来临或同在的模式,就像父母给孩子的礼物和管教,都是父母爱孩子、父母与孩子同在的表现一样。照此,信徒应该不仅希望事情有好转,也要希望无论在逆境或顺境中都得见神。人以为神的来临总是通过世上的荣美或各种福乐,但其实神也在几近凋谢枯干的人生中降临!这样,我们总是等待或预备神的到来,因神总是会来的。实际上,神不断与我们同在,故所谓神的来临是我们消除了拦阻我们感受神的同在的“山岗”(骄傲)与“深谷”(绝望)。
有关以赛亚书四十章1至11节这段经文,教会视之为关于道成肉身的预言。照此经文,福音或好消息(赛40:9)的内容是上主来到人间并在世上做王。圣子的降临是宏大的福分,因基督解决了最深切的问题(人与神相敌)并带来了最根本的释放(使人脱离死亡与罪恶的管辖)。殊不知,虽经文述说世人或肉身尽都如草,但道却成了肉身!永恒存在的道降到这充满苦痛的人间,从里面更新人,使人在神的荣美上有分!神透过基督成为了受苦而等候释放之人,从而教导我们如何等候神。
耶稣在世上根据父神的方式和时间完成使命,并拒绝不择手段地实现其事奉目标。撒但知道身为弥赛亚的耶稣要带领以色列人相信祂,也知道耶稣要成为万王之王。撒但于是试探耶稣:与其苦苦向不信的同胞传福音,倒不如从圣殿顶上跳下来让天使托住,这样观众就不得不信服了;与其通过十字架赢得天上地上的权柄,倒不如敬拜撒但一蹴而就地享有各国的荣华吧!但耶稣断然拒绝走撒但的捷径;祂的整个事奉采取了等候的姿态:
〔祂受苦时〕不说恐吓的话;只把自己交托给那公义的审判者。(彼前2:23)
祂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轻看了羞辱。(来12:2)
耶稣的等候可以说是由祂的信靠和顺服组成的。祂教导我们,顺服天父的旨意能防止自高,信靠天父的护理能扼杀绝望。如此看,等候需要人放弃控制权,但它不是无奈也不是被动的,因等候离不开战胜自恋的顺服和克服自怜的信靠。
既然基督教导我们如何等候,所以基督是道路;但我们学习基督等候神的样式的目的是为了等候基督的再来,所以基督也是目的地。我们借由基督与基督相遇。正因为基督已经来了,所以我们能够等候基督的再来。若基督第一次的降临解决最深切的问题并带来最根本的释放,那么耶稣的再来将解决所有问题并带来全面的释放。是故,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降临决定了信徒的人生的所有意义。神通过圣子的两次降临掌管并引导所有人的历史和每个信徒的人生。传扬福音是等于让人认识如此信息:“神已经来了,所以你最根本的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但神也会再来,所以你所有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我们等候基督的再来,因我们相信神及其应许,并投身服侍他人。就是因为当今世界充满令人不解的痛苦,所以我们期待主的再来。一些基督徒只愿生活在自己的“属灵泡沫”里头而无视他人的痛苦,因此没有感受到等候主的迫切性。另一些基督徒被自身和他人的痛苦战胜而变得疲惫绝望,因此感到主的再来遥不可及。因此,信靠顺服地等候主实属不易,恐非常人所能做也。
由此,效法基督的等候的前提是与基督合一,让基督的灵从我们里面使我们有能力效法主。基督的第一次降临使基督透过圣灵来到信徒的心中;借着圣灵,道成肉身成为我们现在可经历的事实。我们现在可以在基督里等候基督:我们通过主在我们心中的临在而预备主的再来!照此,基督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一同成为守望者。传福音是邀请人迎接基督在他们心中的降临,与基督和教会共同成为应许的守护者。这样看来,信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被基督的降临所解释,以基督的降临为中心:对信徒而言,基督是人生的内涵。若要回看过去,我们要看得更远:就是在我们出生之前,在我们犯了很多错事和蠢事以前,神降临而成为肉身,所以我们失败的人生可以被赎回。若要看现在,我们要看得更深:不仅看表面的酸甜苦辣,却要体会借着圣灵已来到我们心中的基督,使当下充满意义。若要看未来,我们也要看得更远:不只是期待自己人生有各样好事出现,更要等候基督的再来,那时所有的眼泪会被抹干。因此,一方面,我们所等待和享受的各样福泽不可遮掩主的降临和再来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所等待或享受的各样福泽都是接续基督第一次降临所体现的恩典,预告着基督再来所要实现的鸿福,也让我们感受到已临在我们心中的基督的同在。总之,所有好事都不能与主的来临和同在分家。
再者,我们所经历的逆境也是我们操练等候和体会主的来临的机会。由于所有福泽不能与主分家,所以在逆境中等候神赐福也是等候主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放胆”要求并等待神赐福,因我们的焦点不是自己也不是福泽,而是与我们同在的主。与此同时,当我们得不到我们所要求的福泽时,我们可以借此等候主的“来临”,就是等候主借着这表面的失望使我们重新认知和体会祂。从基督再来的角度看,我们所经历的失败或失望只是暂时拖延的惊喜而已。总之,我们要敢于等待人生的好转;但无论有没有好转,最后还会有大好转(即主的再来)。无论如何,等候神使信徒在信靠顺服中有殷切的期待(obediently and trustfully expectant),因等候是等于让神奇妙的创意战胜人有限的想像力。显然可见,从守望者的角度,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已有不同的意义了。
但当主耶稣再来的时候,在世上找得到等待的人吗?(路18:8)
本系列三篇文章已全部连载完毕。作者戴永富博士为美国Biola大学中华神学研究中心主任,创欣神学院访问研究教授。本文的经文录自《圣经新译本》。
插图: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将会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