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读经讲义



贰 苦难中的颂赞(1:3-11)

读经提示

  1. 比较本书的引言与前书有什么异同。
  2. 从本章1至11节留心基督徒对“苦难”要存什么态度?
  3. 神为什么容许信徒受苦?本经文可见信徒受苦有什么益处?

第一章

3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4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5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6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7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8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9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10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11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好叫许多人为我们谢恩,就是为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

  在这一段经文里,保罗讲到他受苦的经历。主要的历史背景记载在使徒行传第十九章,就是保罗在以弗所受逼迫的事。保罗经过大苦难之后,在这里回忆受苦的经历,说出他在受苦中所得到的益处,这证明他实实在在的承认诗人所说的话:“我受苦是与我有益”。有许多基督徒常常在口头上和理智上知道受苦是与他有益,可是在受苦之中,他还是有许多怨言。这些怨言表明他还没有真看出受苦是与他有益,要不然,他就不会发怨言了。所以在这一段经文里,保罗给基督徒很好的教训,因为我们在世界上,难免有各样的苦难,主耶稣也曾经说过:“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约16:33)。所以,我们对苦难抱什么样的态度,实在对我们灵性生活、人生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一.苦难使我们认识神的慈悲(1:3)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1:3)

  注意,这颂词是跟下文受苦的教训紧接在一起的。所以这是根据下文神允许信徒受苦,又从苦难中得益而发出的颂赞。保罗受苦反而颂赞神的原因如下:

1. 苦难使我们更认识神的慈悲(1:3)

  没有苦难,我们不知道神是发慈悲的父。因为没有苦难,就无法亲身体验,神怎样在各种绝地险境中向我们发慈悲,给我们及时的帮助。但当我们经历痛苦,甚至生命垂危的时候,得到神的搭救,我们就真知道神是发慈悲的父了。

2. 苦难本身就是神的“慈悲”(1:3)

  另一方面,苦难本身就是神发慈悲的另一方式,是神的爱的另一种表现。在我们受苦难的当时,虽或不觉快乐,就如来十二章11节所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炼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但是当我们经过了苦难,却并没有因苦难真正受到亏损,反而从其中得到属灵的祝福和好处,不是物质钱财所能带给我们的,那时我们就知道,苦难本身也是神的一种慈悲。

  就好像一个雕刻家要雕刻一块木头的时候,必须要用各种刻刀,在木头上削去刻削的部分,画出各种痕迹,才能雕刻出各种图案。在他完成雕刻后,那块木头便成为美妙伟大的艺术品。而在还没有完成作品之前,他画下的每一刀,刻下的每一个图案,或是每一线条,都是他的一种“慈悲”,是他对这块木头的好意。

  同样,神也借着各种患难,使我们成为祂的杰作;不单是我们成为祂的杰作以后,祂才是慈悲的,就是在祂让我们受苦的时候,祂也是慈悲的。每一种苦难,就好像每一道刀痕;这些刀痕虽然叫我们的心灵、身体或钱财遭受各样的痛苦和损失,但是,它们都是神的慈悲。因为没有这些打击、挫折、患难和管教,在我们的经历里面,或我们的属灵生命里面,就不会有这种属灵的痕迹,如同那位艺术家留在那艺术品上的美妙图案和线条,我们就不能够成为神的“杰作”,显不出祂在我们身上的奇妙作为。所以保罗在经过苦难以后,他称颂神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

著者:陈终道牧师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