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读经讲义



二.劝勉信徒收纳悔过的人(2:5-11)

  全段的总意是叫哥林多人不要过分苛责那已经悔改的人,应当收纳他、赦免他,免得他灰心跌倒,在此分六点研究。

1. 为犯罪的人有“几分”忧愁(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2:5)

  “若有叫人忧愁的”,这是原则性的讲法,表示这里所讲的也适用于一切犯罪的人。但按当时来说,就是指哥林多教会犯罪的人,特别是林前第五章犯淫乱、娶自己继母的那个人。(下文6至7节讲到犯罪的人受了责备,也用单数的“他”,暗示所讲的就是前书五章的犯罪者。)

  “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保罗说这样犯罪的信徒不但叫保罗忧愁,也叫哥林多教会的众人忧愁。教会中任何信徒犯罪,不但传道人觉得难过,教会其他信徒也该同样觉得难过。保罗这样说的意思,表示他前一封信那样厉害的责备,不单是表达保罗个人的痛心,也表达了哥林多教会其他爱主信徒的痛心。这些话表示保罗并没有把所有哥林多信徒都看成灵性很软弱的,其中也有不少与使徒同心的。

  “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犯罪的人所犯的罪愈严重,就叫别人为他担忧得愈多。要是犯罪的人事后有几分悔改的意愿,也就叫为他忧愁的人减轻“几分”心灵的负担。保罗在这里特别解释:“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是要舒缓以前那封信中的严厉语气,表示那犯罪的人所犯的罪虽严重,却不是无可挽回,或不肯悔改的;保罗对他有信心,相信他会悔改。这样哥林多的会众也不用过分苛责那犯罪的人,免得他担当不起,自以为罪恶太重而自暴自弃。

  但本节的主要困难是,这里所说的“几分”,到底是程度上的“几分”,还是数量上的“几分”?按和合本与新旧库本,很自然地叫人理解为程度上的几分;然而吕振中本译作“一部分”,那就变成指数量方面是哥林多人中有一部分人难过忧愁。英文 RSV 译作 some measure(数量方面),NASB 译作 some degree(程度、等级方面),这是因为原文 meros 可以用作数量、程度,甚至时间方面的“部分”。所以,这“几分”既可指数量也可指程度。

2. 劝戒信徒宽恕那犯罪的人(2:6-7)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2:6)

  所谓“受了众人的责罚”,就是指哥林多教会的人都同心指责那犯罪的人,以致他成为众矢之的,这样的指责其实已经是一种责罚,对于一个愿意悔改的人,已经够严厉了,所以不用再过分责备。

  从第7节看来,保罗说这话的背景,大概是因为听到提多的报告,知道那犯罪的人已经愿意悔改,而且很多信徒也都为这事觉得羞耻惭愧。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2:7)

  对于不肯悔改的人,教会应该加以惩罚;但是对于已经肯悔改的人,就不要过分责备,免得使犯罪的人自以为没有盼望,不能得到赦免,因而自暴自弃,灰心跌倒。

  “沉沦”katapinō 新约除本节外还有六处用过这字,太二十三章24节,彼前五章8节,启十二章16节都译作“吞”,林前十五章54节,林后五章4节,来十一章29节译作“吞灭”。只有本节译作“沉沦”,它的实际意思不是指沉沦以致灭亡,而是指那犯罪的人,既知罪自责,又受人过分的指责,就可能因此灰心消极,而被这种过分的自责所吞没,无法重新起来了。按 NASB 译作 overwhelmed,就是“击溃”或“不胜悲伤”的意思。RV 译作 swallowed up,就是“吞没”的意思。

3. 在责备之中要显出爱心(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2:8)

  保罗在本书中的口气,比前书温和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保罗的爱心,好像一个慈母责打了她的孩子以后,心里觉得刚才的责打似乎用力太大孩子坏,不得不责打;责打了,自己又觉得心痛,这正是保罗当时的心情。他深怕哥林多教会其他信徒不肯饶恕那犯罪的人,所以一再劝他们要向犯罪的人“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也就是要显明他们虽然责备那犯罪的人,但仍是爱他的,并没有放弃他。哥林多人初时包容犯罪的人,后来却苛责过甚,全是因为没有保罗那种爱心,又放弃了真理的标准。

4. 解释写前书的用意(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2:9)

  这意思是他所写的前书除了责备犯罪的信徒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要看看那些没有犯罪的信徒,是不是同心对付罪,顺从保罗的教训。等到他听了提多的报告(林后7:6-7、13-14),知道哥林多人实在顺从神的意思,跟他同心,就大得安慰。

  为什么今天的的教会不能按真理来处理犯罪的信徒?因为大家都不站在真理的一边。保罗因此写了哥林多前书,不单责备那犯罪的信徒,也责备那些包容罪恶、不同心对付犯罪者的人(林前5:1-2)。现今教会的情形比哥林多教会更不如,因为哥林多教会虽有许多坏事,但多半的信徒到底还是站在真理那一边。现今的教会却轻忽真理的准备。

5.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2:10)

  其实,保罗以他使徒的身分,大可不必等待哥林多人同意,只管按照真理的权柄,执行教会章程,处罚犯罪的人。但保罗却不肯轻率地用他的权柄,他愿意等哥林多人跟他同心而行,愿跟着他们一起赦免他们所要赦免的人。

  “在基督面前”,意思是他的赦免是真实的赦免,是基督所同意的,是因为基督已赦免了,所以保罗跟教会也愿意赦免。

  注意,这绝不是说保罗或教会有赦罪之权,(1)赦免在此指不惩罚,不再苛责(参1:23,2:6)。(2)注意本节下半节保罗的赦免是因在基督面前,基督已赦免了,所以保罗也不再惩罚了。

  有时候我们对犯罪而悔改的人,似乎比基督更公义,基督已经赦免了的,我们还不赦免!这是今天教会的两种偏差(1)对正在得势的信徒,纵然犯了罪也不敢劝责,甚至为他掩盖。(2)对没有地位势力的信徒犯了罪,纵使他已悔改,还是苛责过甚。

6. 不要让撒但有机会(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它的诡计。”(2:11)

  这意思就是,在我们责备犯罪信徒的事上,不要给撒但留机会。虽然责备犯罪的人是好的,教会同心不容纳罪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假如我们做得过分,对于一个愿意悔改的人责备得太厉害,以致他灰心丧志,那就中了魔鬼的诡计。对犯罪者过分严厉和过于姑息,都不合真理与爱心的原则,结果都会引起各种愤懑不平,使教会陷于分争之中。

著者:陈终道牧师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