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台》活页刊

教会的隐忧与挑战(一)

唐佑之

 

一.教会缺乏工人?

  庄稼多,工人少,这是普遍的慨叹。其实蒙召的工人并不少,只是愿顺服主的不多。在职的工人也不算少,然而合用的不多。这是教会的隐忧,却给予我们很大的挑战。

蒙召的工人不少

  教会缺乏工人,并非神没有豫备。在祂的心意中,原有不少信徒是祂呼召的。神对他们,好似对耶利米一样说:“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耶一:5)但是人们的回应太迟延,太迟钝了。他们常有太多的考虑,犹豫,还是不肯摆上,一直因循下去。他们甚至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去,只是他们不在其中,不需被主差遣。他们像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那样,在摩利亚山路上,问他父亲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其实他就是那羔羊!  

  在北美,教会中不少专业人员是该应神呼召,出来传道的。但他们为经济的安全,仍留恋世俗,以为在教会中多有些服事,奉献多些财物,就可蒙神悦纳,而心安理得了。但是蒙召的人对教会事工有托付,对传道人的要求就会很高,以“领袖”自居,更有很多的不满。他们既然是蒙召的,必有专职工人那样的恩赐,结果无疑地与传道人在竞争,许多矛盾就产生,而结果甚至引起分争。这不仅是北美教会的隐忧,也是各地都有的现象。如果这些蒙召的人们肯放弃专业,就读神学,作教会专职的工人,必带给教会很大的福分。由于他们以往教育与专业的背景,使许多人敬佩,他们的热心与爱心,必可敦促更多人爱主。  

神学院学员不少

  教会缺乏工人,并非神没有豫备,以致后继无人。其实在教会中不乏青年人出来读神学,有待教会继续栽培与鼓励,给予他们工作的机会──不仅实习,而且专职工作。但是在这方面教会似乎不够注意,使青年工人失败。

  工人的灵命栽培与工作训练是在教会,不是在神学院。照说神学院应该是工人灵性训练的场所,但是事实不是这样,尤其是现今的神学院。其实即使将神学院改成灵修院,所能给予的栽培仍是有限的,个人的追求与教会的激励可能更重要。

  传道人知识的准备,要在神学教育中获得,仅有两三年的时间已经够匆促了,难怪神学院只可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现今的神学院几乎像医学院,因为医学院只传授医学的知识,教导医疗的技能,顾不到医药的道德,更不注意医学生自身的健康。但是传道人与医生不同的是,本身的属灵健康最重要。医生自己有病,仍会医治别人的病,因为病人所要的是医生的医术,传道却不只是才能。这就构成青年工人的问题。他们以为读了神学,有了专业训练,必可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了。结果在教会实际服事起来,困难多端。教会本来对他们的信心不足,现在的信任更加锐减了。再加上其他的因素,如家庭的压力等。想来想去,不如带职事奉(Bi-vocational),甚至暂且离开专职传道工作,逐渐失败。

  神学毕业生的“伤亡率”更高的,是土生信徒。他们本来在属灵方面不够基础,对教会真理认识肤浅,奉献的心志也欠坚定,有关教会职事的途径更不认识,甚至在观念上不正确,又在文化的边际(Marginal),既不接受华人文化,也不真切了解当地文化,优越感与自卑感兼有,在教会中不能有效工作,更易失败。

在职的工人不少

  教会工人缺少,尚待在职的工人努力。工人多年教会丰富的经验,足以教导并帮助年轻的工人。学徒式的操练其实是良好而且有效的,可惜年轻的工人不常有谦卑的学习心态。当然资深的工人也真要成为可效法的典范,才真正能帮助年轻的工人。

  当然资深的在职工人,不是为帮助后进而自行建立模范的形象。美好的灵性,老炼的经验,坚强的生活,这些都见证神选召的恩典。在艰难中锲而不舍,坚忍到底的精神,确实证实蒙召的能力,说明神看重的是工人。在祂,工人比工作更加重要。

  青年工人不够尊重资深的工人,也是不无原因的。他们看出资深的工人进取心不足,不再向学。在海外由于当地环境不同,工人尤其需要多学习当地的语言思想及文化特性,这样对信徒的下一代才有真切的认识,使青年事工更有效。资深的工人在真道上追求逐渐懈怠,又在思想与知识上退后。有的即使标新立异,仍无真正属灵的异象与托付,只会注意自身的知名度。这样建立个人的形象,或者为青年工人所不齿,或者为他们所学效,对教会事工都不相宜。资深的工人更不必有不安全的心态,以为后来居上,总要多给青年人事奉机会,培养他们在灵命,知识,工作上渐臻成熟,这样必后继有人。在北美教会工人多数在中年以上,再过十年,十五年,大多必届退休年龄。当然传道人应该不退休,但真正能够退而不休才好。所以,现在应急切地,准备未来的专职工人,教会应与青年同工一同长大,长成基督的身体。